5g環境下雲遊戲

今年9月,微軟宣佈將以75億美圓現金收購擁有領先視頻遊戲發行商Bethesda的zenimax media。這是微軟歷史上最大的遊戲收購案。服務器

2014年末,微軟以25億美圓收購了流行遊戲minecraft背後的工做室mojang。而後minecraft繼續傳播,並迅速成爲世界上最暢銷的遊戲。網絡

一樣在9月,亞馬遜推出了本身的雲遊戲服務Luna,再也不須要遊戲機或專用硬件來玩視頻遊戲。架構

谷歌的雲遊戲平臺stadia已經發布兩年了。工具

騰訊、阿里巴巴、華爲等中國大型廠商紛紛發佈了本身的雲遊戲平臺或雲遊戲計劃。隨着5g的商業化,雲遊戲將迎來一個巨大而蓬勃發展的藍海市場。佈局

1。雲遊戲是「雲計算遊戲」?開發工具

在網絡遊戲方面,熱門遊戲(網頁遊戲)基本上須要在硬件配置較高的PC或手機等特定設備上下載、安裝並同步安裝包至最新版本。優化

這些限制確實將一些潛在的參與者拒之門外。阿里雲

傳統網絡遊戲的痛點包括須要購買高配置PC機、專業遊戲鍵盤、鼠標、遊戲手柄等硬件,成本相對較高;系統間沒法移植;網絡傳輸速率低、延遲大,競技遊戲用戶體驗差。雲計算

雲遊戲是基於雲計算技術,在雲上運行遊戲,渲染後壓縮遊戲畫面,並將操做結果以音視頻流的形式傳送給C終端用戶操做。操作系統

在5g環境下,雲遊戲就是「雲計算遊戲」,這種技術只能用普通設備體驗高端遊戲。

客戶端方面,用戶的遊戲設備再也不須要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須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這種共享硬件資源的模式大大下降了玩家的投入成本。這種「開箱即用」的體驗下降了玩家的門檻,不只提升了便利性,並且優化了使用體驗。

這兩項技術的發展,實現了遊戲產業的升級,催生了雲遊戲產業的發展。

一是5g商業化。隨着5g在我國的商用化,5g網絡高速、大容量、低時延的特色將改變現有的產業狀態。

二是雲計算的日益發展。雲計算的出現徹底能夠把傳統的C終端用於計算、存儲、渲染、壓縮、顯示、控制等多種工做放在雲端。C終端只須要具有顯示、控制和通訊的能力,大大下降了C終端的成本。

將來,當技術發展到必定程度時,可穿戴式VR設備、投影儀甚至智能手錶均可以做爲雲遊戲終端。

不過,雲遊戲也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雲計算能力和高速傳輸技術。目前影響雲遊戲發展的核心變量包括GPU虛擬化、音視頻編解碼、5g、邊緣計算技術、引擎開發工具、內容版權風險等
2。雲遊戲市場的蛋糕已經夠大了

毫無疑問,雲遊戲已經成爲當前遊戲行業的風向標,其市場呈現出幾個主要特色:
第一,目標市場大。研究機構預測,2019年,將有超過24億人玩遊戲,遊戲產業將創造超過1500億美圓的收入,雲遊戲將撬動1500億美圓的市場。

其次,新的冠狀病毒對雲遊戲提出了新的要求。受疫情影響,人們居家辦公,娛樂需求被動轉向網絡。網絡遊戲已經從普通的娛樂消費品變成了玩家的「生活必需品」。網絡遊戲產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實質性增加。

根據Gamma數據報告,2020年1月,中國手機遊戲市場規模約175億元,同比增加49.5%,環比增加37.5%。

三是雲遊戲規模擴大。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雲遊戲市場從2017年的4500萬美圓增加到2018年的6600萬美圓。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飆升至4.5億美圓。

據某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雲遊戲產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300億元以上。

巨大的增加速度給了全部從業者巨大的想象空間。

一旦雲遊戲市場可以在原生雲遊戲領域取得突破,必將迎來快速發展。

3。雲遊戲產業鏈不斷完善
5G雲遊戲產業鏈能夠包括:
5G電信運營商,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提供5G網絡服務,支持雲遊戲端到端大帶寬、低時延的網絡服務。

終端設備製造商、運營雲遊戲服務的終端供應商,包括移動終端製造商、電視Ott終端製造商、PC終端製造商、平板電腦遊戲機、可穿戴設備和其餘終端製造商,如華爲、蘋果、戴爾、惠普,等
硬件提供商和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搭建硬件和通用操做系統軟件環境,爲雲遊戲運營提供雲渲染環境,如arm、AMD、Intel、AWS、阿里雲、騰訊雲等

4.雲遊戲商業優點突出

在商業模式上,雲遊戲帶來的變革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雲遊戲的發展會帶來用戶與產品交互方式的改變、內容產生和分發的改變、用戶羣體的多元化等多種新的改變,有助於遊戲產業多元化。

其次,雲遊戲的發展會帶動周邊產業升級,會帶來內容供應、雲端技術、網絡架構、終端管理、用戶交流等多方面的變化。

再次,雲遊戲同時也會帶來營收模式的多樣化,不只僅是訂閱、道具、廣告三方面的營收方式,直播、電競、電商等方面是否能夠激活更多的營收新玩法也都值得業界期待。

雲遊戲將抹平手遊、PC遊戲、主機遊戲,好玩的手機遊戲之間的鴻溝,這也將帶來遊戲產業鏈核心環節的變革。

雲遊戲的產業鏈核心環節主要有云計算提供商、雲遊戲服務商、網絡運營商、遊戲研發商和傳統主機設備商等。隨着5G應用等推動,主機設備優點被削弱,遊戲平臺化趨勢倒逼內容方轉變收費模式。

專家認爲,雲遊戲商業優點突出。

對遊戲開發者來講,雲遊戲可提升開發效率,提高呈現質量,同時下降開發成本。如當運營平臺統一後,不一樣機型之間的適配優化工做量也將隨之下降,開發者可集中精力,更加專一於產品自己的創新。

對用戶來講,雲遊戲經過雲平臺的形式豐富了遊戲的品類,體驗提高的同時,再也不須要以較高的成本替換硬件設備,只需購買雲服務的形式訂閱遊戲便可。

從監管角度來看,雲遊戲有利於簡化審批並增強監管,只需遊戲連接便可,簡化審批流程。

同時,經過在雲端統一審查和管理,可及時發現違規遊戲,減小不良遊戲對社會帶來的危害。

5.平臺是雲遊戲鏖戰的主戰場

縱觀海外市場,能夠看到雲遊戲領域已進入羣雄割據時代。

雲遊戲平臺成爲這場大戰的中心,市場可能會出現三大類型平臺:大廠自建的雲遊戲平臺,如騰訊、微軟、谷歌;初創公司搭建的雲遊戲平臺;流量平臺演化成的雲遊戲平臺,好比快手、抖音、B站等。

微軟於今年9月公開推出其遊戲流服務Project xCloud,標誌着該公司進一步推進雲遊戲發展,容許遊戲玩家在遠程服務器上運行遊戲時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接入遊戲。

Google憑藉其Stadia遊戲流媒體服務進入市場。Stadia做爲一項跨平臺式的流媒體遊戲服務,玩家能夠在臺式機、筆記本、電視、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上經過該平臺遊玩遊戲,而無需考慮硬件配置,遊戲無下載過程、無需更新,即點即玩。

索尼擁有一項名爲PlayStation Now的遊戲訂閱服務,該服務使玩家能夠在PlayStation 4和PC上訪問多個PlayStation遊戲,付費用戶在今年已經增長到了220萬。

亞馬遜在今年9月宣佈推出雲遊戲服務Luna,宣示着亞馬遜正式進入雲遊戲戰場。

亞馬遜的Luna雲遊戲服務

在中國市場,近50+雲遊廠商乘風破浪,競逐雲遊藍海市場。

2018年,阿里雲就推出全新的遊戲雲3.0,以及覆蓋遊戲生態鏈的GameMaster智能服務。阿里雲對用戶很是在乎的成本問題採起了邊緣計算、虛擬化GPU、流媒體壓縮等技術,充分利用GPU資源,平衡了客戶成本和遊戲玩家體驗。

騰訊的目標在於打造全週期雲遊戲行業解決方案,併爲用戶提供全鏈路雲遊戲平臺與生態。2019年,騰訊公司推出與英特爾合做的雲遊戲平臺「騰訊即玩」,將適用於PC和智能手機,同時騰訊開啓「START」雲遊戲平臺的預定內測。

2019年6月華爲雲在全球遊戲大會正式發佈了雲遊戲管理服務平臺。在安卓雲遊戲方面,華爲雲則提供了指令流技術,即手機從雲端獲取遊戲的OpenGL ES渲染指令,再用手機終端的GPU把這些指令渲染出來。

在運營商方面,聯通小沃科技、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互娛等目前正在加大研發,加強本身的技術實力,發展雲遊戲產業。

因爲雲遊戲對底層網絡建設及資本投入的高度依賴,雲服務廠商大機率將成爲下一代新的平臺商,得到入口優點。
5g和雲計算做爲與電力同樣的生產力要素,正在與各行業融合,成爲重構產業價值鏈的重要因素。

隨着5g的逐漸成熟和商業化應用,雲遊戲的最後一塊技術基石已經被填滿。雲遊戲也有望成爲首個在5g應用中脫穎而出的行業應用。

國內外不一樣企業加快了雲遊戲的戰略佈局。
網絡遊戲內容提供商,提供雲遊戲的遊戲內容,如完美世界、三七互娛、吉比特、騰訊遊戲等。

今年9月,微軟宣佈將以75億美圓現金收購擁有領先視頻遊戲發行商Bethesda的zenimax media。這是微軟歷史上最大的遊戲收購案。

2014年末,微軟以25億美圓收購了流行遊戲minecraft背後的工做室mojang。而後minecraft繼續傳播,並迅速成爲世界上最暢銷的遊戲。

一樣在9月,亞馬遜推出了本身的雲遊戲服務Luna,再也不須要遊戲機或專用硬件來玩視頻遊戲。

谷歌的雲遊戲平臺stadia已經發布兩年了。

騰訊、阿里巴巴、華爲等中國大型廠商紛紛發佈了本身的雲遊戲平臺或雲遊戲計劃。隨着5g的商業化,雲遊戲將迎來一個巨大而蓬勃發展的藍海市場。

1。雲遊戲是「雲計算遊戲」?

在網絡遊戲方面,熱門遊戲(網頁遊戲除外)基本上須要在硬件配置較高的PC或手機等特定設備上下載、安裝並同步安裝包至最新版本。

這些限制確實將一些潛在的參與者拒之門外。

傳統網絡遊戲的痛點包括須要購買高配置PC機、專業遊戲鍵盤、鼠標、遊戲手柄等硬件,成本相對較高;系統間沒法移植;網絡傳輸速率低、延遲大,競技遊戲用戶體驗差。

雲遊戲是基於雲計算技術,在雲上運行遊戲,渲染後壓縮遊戲畫面,並將操做結果以音視頻流的形式傳送給C終端用戶操做。

在5g環境下,雲遊戲就是「雲計算遊戲」,這種技術只能用普通設備體驗高端遊戲。

客戶端方面,用戶的遊戲設備再也不須要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須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這種共享硬件資源的模式大大下降了玩家的投入成本。這種「開箱即用」的體驗下降了玩家的門檻,不只提升了便利性,並且優化了使用體驗。

這兩項技術的發展,實現了遊戲產業的升級,催生了雲遊戲產業的發展。

一是5g商業化。隨着5g在我國的商用化,5g網絡高速、大容量、低時延的特色將改變現有的產業狀態。

二是雲計算的日益發展。雲計算的出現徹底能夠把傳統的C終端用於計算、存儲、渲染、壓縮、顯示、控制等多種工做放在雲端。C終端只須要具有顯示、控制和通訊的能力,大大下降了C終端的成本。

將來,當技術發展到必定程度時,可穿戴式VR設備、投影儀甚至智能手錶均可以做爲雲遊戲終端。

不過,雲遊戲也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雲計算能力和高速傳輸技術。目前影響雲遊戲發展的核心變量包括GPU虛擬化、音視頻編解碼、5g、邊緣計算技術、引擎開發工具、內容版權風險等
2。雲遊戲市場的蛋糕已經夠大了

毫無疑問,雲遊戲已經成爲當前遊戲行業的風向標,其市場呈現出幾個主要特色:
第一,目標市場大。研究機構預測,2019年,將有超過24億人玩遊戲,遊戲產業將創造超過1500億美圓的收入,雲遊戲將撬動1500億美圓的市場。

其次,新的冠狀病毒對雲遊戲提出了新的要求。受疫情影響,人們居家辦公,娛樂需求被動轉向網絡。網絡遊戲已經從普通的娛樂消費品變成了玩家的「生活必需品」。網絡遊戲產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實質性增加。

根據Gamma數據報告,2020年1月,中國手機遊戲市場規模約175億元,同比增加49.5%,環比增加37.5%。

三是雲遊戲規模擴大。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雲遊戲市場從2017年的4500萬美圓增加到2018年的6600萬美圓。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飆升至4.5億美圓。

據某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雲遊戲產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300億元以上。

巨大的增加速度給了全部從業者巨大的想象空間。

一旦雲遊戲市場可以在原生雲遊戲領域取得突破,必將迎來快速發展。

3。雲遊戲產業鏈不斷完善
5G雲遊戲產業鏈能夠包括:
5G電信運營商,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提供5G網絡服務,支持雲遊戲端到端大帶寬、低時延的網絡服務。

終端設備製造商、運營雲遊戲服務的終端供應商,包括移動終端製造商、電視Ott終端製造商、PC終端製造商、平板電腦遊戲機、可穿戴設備和其餘終端製造商,如華爲、蘋果、戴爾、惠普,等
硬件提供商和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搭建硬件和通用操做系統軟件環境,爲雲遊戲運營提供雲渲染環境,如arm、AMD、Intel、AWS、阿里雲、騰訊雲等

4.雲遊戲商業優點突出

在商業模式上,雲遊戲帶來的變革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雲遊戲的發展會帶來用戶與產品交互方式的改變、內容產生和分發的改變、用戶羣體的多元化等多種新的改變,有助於遊戲產業多元化。

其次,雲遊戲的發展會帶動周邊產業升級,會帶來內容供應、雲端技術、網絡架構、終端管理、用戶交流等多方面的變化。

再次,雲遊戲同時也會帶來營收模式的多樣化,不只僅是訂閱、道具、廣告三方面的營收方式,直播、電競、電商等方面是否能夠激活更多的營收新玩法也都值得業界期待。

雲遊戲將抹平手遊、PC遊戲、主機遊戲之間的鴻溝,這也將帶來遊戲產業鏈核心環節的變革。

雲遊戲的產業鏈核心環節主要有云計算提供商、雲遊戲服務商、網絡運營商、遊戲研發商和傳統主機設備商等。隨着5G應用等推動,主機設備優點被削弱,遊戲平臺化趨勢倒逼內容方轉變收費模式。

專家認爲,雲遊戲商業優點突出。

對遊戲開發者來講,雲遊戲可提升開發效率,提高呈現質量,同時下降開發成本。如當運營平臺統一後,不一樣機型之間的適配優化工做量也將隨之下降,開發者可集中精力,更加專一於產品自己的創新。

對用戶來講,雲遊戲經過雲平臺的形式豐富了遊戲的品類,體驗提高的同時,再也不須要以較高的成本替換硬件設備,只需購買雲服務的形式訂閱遊戲便可。

從監管角度來看,雲遊戲有利於簡化審批並增強監管,只需遊戲連接便可,簡化審批流程。

同時,經過在雲端統一審查和管理,可及時發現違規遊戲,減小不良遊戲對社會帶來的危害。

5.平臺是雲遊戲鏖戰的主戰場

縱觀海外市場,能夠看到雲遊戲領域已進入羣雄割據時代。

雲遊戲平臺成爲這場大戰的中心,市場可能會出現三大類型平臺:大廠自建的雲遊戲平臺,如騰訊、微軟、谷歌;初創公司搭建的雲遊戲平臺;流量平臺演化成的雲遊戲平臺,好比快手、抖音、B站等。

微軟於今年9月公開推出其遊戲流服務Project xCloud,標誌着該公司進一步推進雲遊戲發展,容許遊戲玩家在遠程服務器上運行遊戲時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接入遊戲。

Google憑藉其Stadia遊戲流媒體服務進入市場。Stadia做爲一項跨平臺式的流媒體遊戲服務,玩家能夠在臺式機、筆記本、電視、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上經過該平臺遊玩遊戲,而無需考慮硬件配置,遊戲無下載過程、無需更新,即點即玩。

索尼擁有一項名爲PlayStation Now的遊戲訂閱服務,該服務使玩家能夠在PlayStation 4和PC上訪問多個PlayStation遊戲,付費用戶在今年已經增長到了220萬。

亞馬遜在今年9月宣佈推出雲遊戲服務Luna,宣示着亞馬遜正式進入雲遊戲戰場。

亞馬遜的Luna雲遊戲服務

在中國市場,近50+雲遊廠商乘風破浪,競逐雲遊藍海市場。

2018年,阿里雲就推出全新的遊戲雲3.0,以及覆蓋遊戲生態鏈的GameMaster智能服務。阿里雲對用戶很是在乎的成本問題採起了邊緣計算、虛擬化GPU、流媒體壓縮等技術,充分利用GPU資源,平衡了客戶成本和遊戲玩家體驗。

騰訊的目標在於打造全週期雲遊戲行業解決方案,併爲用戶提供全鏈路雲遊戲平臺與生態。2019年,騰訊公司推出與英特爾合做的雲遊戲平臺「騰訊即玩」,將適用於PC和智能手機,同時騰訊開啓「START」雲遊戲平臺的預定內測。

2019年6月華爲雲在全球遊戲大會正式發佈了雲遊戲管理服務平臺。在安卓雲遊戲方面,華爲雲則提供了指令流技術,即手機從雲端獲取遊戲的OpenGL ES渲染指令,再用手機終端的GPU把這些指令渲染出來。

在運營商方面,聯通小沃科技、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互娛等目前正在加大研發,加強本身的技術實力,發展雲遊戲產業。

因爲雲遊戲對底層網絡建設及資本投入的高度依賴,雲服務廠商大機率將成爲下一代新的平臺商,得到入口優點。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