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菜鳥工做--轉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是一個菜鳥產品經理寫給她的菜鳥產品助理的入職培訓教材,教材分爲「習慣」「流程」「文檔」「產品思惟」等幾個部分。程序員

在流程篇中,我將向你介紹一個通用的流程和咱們的團隊構成,你也能夠從中瞭解到你將參與的工做內容。同時我但願可以帶給你一個合乎邏輯的作事方式,使你在接到一個新任務的時候不會手足無措。架構

開始吧~佈局

流程

舉例一個故事來進行產品開發過程的說明:學習

一個動機測試

盤古開天闢地後,女神女媧在茫茫原野中行走,她倍感寂寞,她須要陪伴,因而她想要一些可以陪伴她的生物。設計

女媧決定聘請一個團隊幫她完成這件事。對象

產品目標blog

創造一個陪伴女神度過漫漫時光的物種。進程

用戶需求開發

這個物種和女神長得差很少,要能陪女神說話,要能陪女神度過長久的時光。

內容與功能需求

擁有智慧可以思考、可以學習進步、可以繁殖擴張、可以新陳代謝。

界面交互設計

外形如同女神,擁有頭腦,四肢等部件

爲了確保功能,須要放入五臟六腑,各類器官

信息架構

用骨架把「人「支撐起來

佈局與導航設計

眼睛放在上面,是爲了看得更高;嘴巴放在下面是爲了食用方便;耳朵在兩側是爲了聽得更廣闊……

視覺設計(設計)

黑頭髮黑眼睛,雙眼皮長睫毛……穿上衣服(差點忘了)……

開發與測試(開發)

讓人類活動起來,看看有什麼錯誤須要修正。

——以上是一個傳統的產品開發過程(設計與開發的工做不詳述)

咱們再來看看團隊成員在開發過程當中的位置和工做內容,圖中描繪的是各個部門擔任主要職責的階段(你能夠對照咱們的項目文檔)。

團隊

如下是部門組織架構圖。

產品工做

全部的工做都圍繞着「需求」展開,做爲需求方,咱們要作的,就是向團隊進行需求的解釋和溝通。

兩種方式:文檔和語言

1制定需求

產品在各個階段「目標——對象(用戶)——內容——結構——細化」由粗到細地制定需求,併產生相對應的「需求文檔」,這些文檔就是用來解釋需求,形式徹底能夠靈活多樣(不只僅是一般理解的文字文檔,若是你能畫漫畫,說不定會更受歡迎~)。

2輸出需求

需求文檔將給全部項目團隊的小夥伴們看,確保「用戶們」可以經過文檔理解你的想法。

而後用各類方法解釋這些需求,確保全部人都理解需求的原意。

3管理需求

咱們固然但願需求不要再有改動,惋惜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每一個負責任的成員都會向咱們提一些建議,有些建議會轉化爲新的需求。

新需求的管理工做更加繁瑣,由於牽一髮而動全身,改了某個部分可能對先後的工做都有影響。所以要儘可能避免需求脫離你的控制,避免無限制的需求變更致使項目延期。

4項目

鑑於我對於小夥伴們各自工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程度,一般不糾纏具體細節,咱們只須要在項目計劃中對時間節點和里程碑(某個時間完成了某件事情)進行跟進,你們會本身掌握工做進程。

小夥伴們在時間範圍內完成了本身安排的工做,說明一切順利。

避免(重要)

在完成文檔的過程當中我犯了個嚴重的錯誤。致使我把幾個小時打出來的文字刪去了一半。由於我試圖向你描述清楚每一件事情,同時向你灌輸一些專業嚴謹地內容。我試圖讓你讀完這篇文章就變成專家了。

這是我極力避免的事情。

因此我特意在這裏予以說明:

我建議你的每一份文檔都適合一個外行人流暢閱讀(起碼可以讀懂大部份內容)。由於你不必定每次都碰到相同知識水平的成員,好比你就是這樣一個菜鳥。或者即使都是專家,可是所涉及的領域不一樣所理解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以前我被教導對設計師使用設計師的語言,對程序員使用程序員的語言(鑑於這實在須要巨量的知識庫,而我要認可力所不逮不肯意在你們面前班門弄斧)。不如使用外行人(通俗)的語言,看上去是有點蠢,可是起碼每一個人都能明白你在說什麼。

咱們老是在強調產品的可用性,咱們在製做文檔的時候也應該保證這份文檔的「可用性」。

若是你用通俗的語言向我解釋問題,我也會很感激。這樣我就不用裝做本身比你懂,而後偷偷去百度了,咱們能夠大大節省時間。

(但願修改以後的文檔不會讓你以爲太艱澀)

總結

開發產品的流程能夠套用在大部分事情上。按照「目標——對象(用戶)——內容——結構——細化」的方式去處理,咱們就不會害怕任何一無所知的事物。

不要糾結形式和內容,重要的是用對方能理解的方法表達清楚本身的想法。

Ps:若是你發現有件瑣事沒有人作,就接過來,反正最後老是咱們作的哈哈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