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在行業軟件公司,作電子政務方面,確切的說是移動政務方面。android
我記得剛畢業時,在小夥伴們中,個人工資是最高的,結果兩年過去了,個人工資變成了最低的了,汗死了。。網絡
爲何會這樣,爲何不能那樣?這個問題我思考好了好久好久。框架
員工能力並沒有太大區別學習
有人認爲互聯網公司的員工能力能有過人之處,廣泛都比行業軟件員工能力要高一些,於是工資也會相對高一些。其實不是這樣,與能力無關。跳槽的同窗都能感受到,能力上真沒什麼區別。大數據
有人認爲和員工技術層次有關,認爲行業軟件員工接觸泛圍過小,常年守着本身的半畝三分地,不能學習新鮮技術;互聯網企業員工有機會很是迅速的接觸諸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高大上」的技術。其實說實話,就兩個羣體當中的普通員工來講,真沒什麼區別,並非說作了「高大上」的產品,我的能力就有本質的提升,國內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很少唉,不少聽起來「高大上」技術,都的現成的框架、平臺。基本上動動手,查查資料,抄一抄,複製複製,誰都能作。雲計算
那爲何行業軟件公司工資趕不上互聯網公司呢?其實緣由很簡單,由於用戶啊!說白了,員工工資從哪裏來?得有利潤啊,有利潤纔有理由給員工開高工資啊。利潤從哪裏來?得有用戶買單啊!從這個角度分析,行業軟件與互聯網公司高資工低緣由立現。spa
用戶量差距懸殊是本質緣由orm
行業軟件的產品通常是定向銷售,是在有限的用戶羣中競爭那一塊塊蛋糕;而互聯網公司爲何稱之爲互聯網公司,由於他的用戶羣體在整個互聯網,互聯網有多大,用戶羣就可能有多大;互聯網延伸到了世界的某一個角落,那麼互聯網產品就徹底能夠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一個角落。接口
行業軟件的用戶量和互聯網產品根本沒法相提並論。雖然行業軟件產品價格動轍過百萬、上千萬。互聯網產品通常價錢很是低,大多數互聯網產品都以避免費爲噱頭,例如網絡遊戲,但每每都是這些號稱免費的產品,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利潤。付費用戶比率低不怕,用戶基數大呀!遊戲
移動開發的薪水在互聯網企業內部也是較高的,爲何?由於移動網絡極大的擴充了傳統互聯網,極大的擴充了用戶羣啊!因此說移動產品應當理所固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確切的說,是更多的利潤。因此移動開發的薪資高,理所固然。然而在大多數行業軟件企業,這樣的規則並不成立,對於很行業軟件產品而言,尤爲是不少MIS產品,移動平臺僅僅是傳統產品的一個補充,連擴充都談不上,甚至只能說是屏幕上的補充。說白了,在原有產品上多了塊小屏幕而已呀,無關緊要呀,大量的關鍵業務操做仍是得在PC平臺上操做。在行業軟件企業,移動開發經常處於一個尷尬地位,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移動平臺在行業軟件的定位,就是一個「客戶端」,經常在一個偌大的合同中處於「附帶贈送」的地位。單獨給移動產品訂價,很難定出較高的價格,好比作一個移動記事本,互聯網上有大量的免費產品;若是行業軟件企業按客戶要求進行開發,須要極高的成本,在有戶先入爲主的潛意識裏:不就個手機軟件嘛?怎麼會要這麼多錢?價格低,利潤從哪來?利潤都沒有,工資就更談不上了。爲一個虧損的項目養幾個高薪水的員工,多雞肋啊。
移動平臺在行業軟件領域地位並不出衆
在行業軟件公司,作移動項目開發,後續會涉及大量的缺陷修改和後期維護,基本上是虧本的;而移動產品,雖然說是產品,但行業軟件廣泛定製化程度很高,因爲移動產品只是業務系統的一個擴展界面,移動研發涉及業務系統大量的接口開發,因而出現了很尷尬的現象,用戶提出一些很簡單的修改,增長一個數據,減小一個數據,就涉及到業務系統接口的候,接口修改意味要聯調,意味着要溝通,意味着可能會影響業務系統原有的開發進度,這些都要成本。在這種狀況下,移動開發面對的問題再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組織問題,開發管理問題。在一個「一切以用戶至上」,徹底以用戶要求作產品的企業做產品的環境下,這是災難性的。事實上移動開發自己並無多高的技術難度,有1年j2ee開發經驗的員工,一個月時間便可輕鬆上手android開發,IOS也是相似狀況。因此從開發難度上來講,作移動開發真不值得給予高工資,因而行業軟件企業更不捨得給移動開發人員漲工資了。所以,在行業軟件企業,移動開發不管Android也好,IOS也好,相對於傳統其餘領域開發,從成本上來講,是一視同仁的。從研發難度來講,也並無本質區別。但至少看來,在行業軟件企業內部,從事移動開發確實比其餘員工薪資略高一點兒,我認爲這是移動開發大環境使然。
用個人話說,移動開發在行業軟件裏不能是說是雞肋,簡直就是悲哀。行業軟件企業受制於自身特色,根本沒法讓移動產品發揮在互聯網環境中的巨大價值。但這也不能讓咱們否認行業軟件領域中移動平臺的重要性,如何讓移動開發在行業軟件中產生應有的價值呢?這個問題不管對員工仍是對企業都是相當重要的。咱們還須要探索,移動平臺在行業軟件領域必定會有屬於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