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終盤點:區塊鏈真的結束了嗎?

2018 年,你們依舊期待區塊鏈出現「殺手級」應用,然而到了年關,終究仍是沒有。既然沒有出現,只能認爲「神功」還沒有練成,可是這一年也沒有虛度,讓你們再一次領教了這個領域的跌宕起伏。html

 

1、幣圈的憂愁與歡喜

自去年比特幣衝擊 2 萬美圓歷史高點,這一浪完全帶飛了一波「空氣幣」,各類假項目紛紛開始快種快收的「割韭菜」行動。2018 年 1 月 8 日進行衆籌的 ARTS,後來幾乎被定性成爲「金融詐騙」,聯合創始人蔣傑二月份被警方控制,成爲國內首位因「艾西歐」被抓的創業者。據普華永道統計,2018 年 1 到 5 月,全球「艾西歐」規模是 2017 年整年的兩倍,達 137 億美圓。一度,代幣開盤漲 5 到 10 倍,稀鬆日常,漲 2 到 3 倍會被認爲是垃圾項目。數據庫

 

然而這種肆意踐踏區塊鏈精神與價值的行爲,最終引起的是全球監管收緊,雖然很多**對區塊鏈技術仍持開明態度,可是對「艾西歐」基本上都從嚴處置,「騙錢」必然是全世界都不會容許的。幣圈「涼涼」後,7 月全球「艾西歐」規模僅爲 1.07 億美圓,比 1 月份減小 92.97%。安全

 

下半年,蒸發的已經不只是「空氣幣」了,連有「數字貨幣黃金」之稱的比特幣也是飛流直下,11 月 25 日跌破 4000 美圓關口,比之 2 萬美圓,跌去近 80%。以太坊跌的連第二把交椅都讓給了 XRP,一時間以太坊歸零的論調也是甚囂塵上。據稱,曾經比較紅的 Steemit 也已經裁人 70%。棱鏡主角愛德華·斯諾登今年接受採訪時,談起了「區塊鏈是數據庫,比特幣終會消失」的觀點。網絡

 

除了 「空氣幣」騙子外,今年的交易所卻是實實在在過了個「肥年」。幣安 2018 年 1 季度的利潤就達到了 2 億美圓,與納斯達克不相上下,整年預計超過 5 億美圓。要知道,彼時的幣安成立不過 8 個月,員工才 200 人。上半年,幣安日均收入 348 萬美圓,位居全球交易所首席;排名第二的 UPbit 是家韓國交易所,日均收入 342 萬美圓;火幣排名第三,日均收入 229 萬美圓。V 神雖然絕不客氣地詛咒「中心化交易所應該去死」,可是,他們仍是「漂亮」地蹭了區塊鏈的便車。併發

 

2、聯盟鏈密雲不雨

聯盟鏈今年表現仍是挺積極的,尤爲是與幣圈先熱後冷、齊唱「涼涼」相比。分佈式

 

今年國內大廠前後發佈了區塊鏈應用或者平臺。好比金鍊盟主推的 FISCO BCOS 平臺,該平臺有微衆銀行大力參與,雖然推出時間不長,可是案例迅速增長到過百,經過 Meetup、舉辦開發大賽、參加新加坡科技展會等活動,活躍度和影響力在持續上升,而且其仲裁鏈案例頗具社會影響力。高併發

 

阿里今年前後發佈了跨境支付和產品溯源兩個應用,前者實際上藉助了阿里本身的帳戶體系實現跨境操做,後者則參加今年的「雙 11」,業務數據快速升級至上億條,阿里也推出了本身的區塊鏈平臺,設計上較多研究了 Hyperledger Fabric。性能

 

百度今年發佈了「超級鏈」,宣稱單鏈 TPS 能夠過萬,並且融合了跨連、側鏈等技術,底層還有 DAG 加持,目前正在舉行相似「黑客鬆」的開發者大賽,不過百度的應用目前主要是其圖片溯源的「圖騰」和一些區塊鏈遊戲。區塊鏈

 

京東在區塊鏈研發方面也一直很積極,應用重點是圍繞其電商生態的供應鏈建設,固然,也包括你們都念念不忘的溯源。加密

 

國外方面,IBM 今年營銷攻勢依然不減,其生態夥伴也多有表現,好比沃爾瑪號稱要對部分商品強制使用區塊鏈溯源技術。IBM 與哥倫比亞大學還合做推出了區塊鏈加速器計劃,將分別支持 10 家創業公司,孵化區塊鏈應用程序。

 

摩根大通基於 Quorum 的 IIN(銀行間信息交換)平臺,今年 9 月,在世界範圍內擴展到了 75 家合做銀行,這個對 SWIFT(銀行間跨境支付信息的主要交換系統)有較大沖擊的平臺正在慢慢成長。跨境支付的另外一個大玩家是 Ripple,最近 Ripple 剛剛與馬來西亞銀行集團 CIMB 簽署協議,後者加入了 RippleNet,Ripple 的合做夥伴應該有上百家金融機構了。

 

聯盟鏈今年的活躍跟幣圈年初的狂熱不能說徹底無關,可是,聯盟鏈廠商和用戶相對更着力於技術自己,不少聯盟鏈的都是沒有「幣」的。除了主力廠商以外,還有不少小的應用難以一一道來,「密雲」是絕對沒說錯的,各種聯盟鏈的應用少說也覆蓋了十幾個行業,落地實踐也很多,說是「不雨」稍稍有點兒過度,「不雨」的含義其實仍是指「殺手級」應用,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應用,以致於萬向的肖總公開說區塊鏈不會有「殺手級」應用出現。

 

儘管聯盟鏈諸君都很努力,11 月底,V 神仍是不常見地出來潑了盆冷水,稱一些不適合的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的誤用就是「浪費時間」,認爲加密貨幣和跨境支付是最適合區塊鏈技術的行業,這至關於對經典的迴歸,他還對 IBM 的作法表示了質疑。

 

聯盟鏈須要思考的問題不少,有點兒像是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間掙扎,設計初衷就是爲了實現高吞吐量的企業級應用,於是要改變公鏈上基於無需互相瞭解和信任的設計基礎,採用審覈上鍊、注入信任的方式,包括 Coco 這種將節點武裝成「可信執行環境」的作法。可是,這種設計就會逐漸增長各類聯盟管理機制,而這些管理機制其實與傳統的平臺設計很是接近,以致於不少人會拷問聯盟鏈的核心價值究竟在哪裏。

 

其實聯盟鏈的核心價值是創建可信基礎,基於互相能夠信任的數據去下降摩擦、提高效率,而能夠信任的基礎是其防篡改性,無「幣」的區塊鏈就是這樣,除此之外的其餘目的都非區塊鏈的獨特價值,包括數據共享。若是應用環境沒法保證或者體現出可信基礎,那基本上也就沒有真正用到區塊鏈的關鍵價值。聯盟鏈就是基於數據可信,提高參與方在多中心、弱信任環境中的效率,雖然僅此而已,可是,已經足夠。

 

3、穩定幣帶來新看點

區塊鏈是在質疑中前進的行業,今年又有兩個話題升溫了:穩定幣和 STO。

 

穩定幣其實不是新概念,在 V 神寫以太坊白皮書時就提到了穩定幣的思路,可見,以太坊誕生以前就已經有人琢磨過這個問題,畢竟,比特幣早就已經表演過「上串下跳」了。可是今年這個話題再度興起,則是由於出現了兩個得到監管經過的穩定幣項目,一個是 Gemini 交易所的 GUSD,另外一個是 Paxos 公司的 PAX,兩者都是錨定美圓的,同時得到了美國紐約金融服務局的批准。不一樣於其餘穩定幣,兩者都受到美國**監管,每個月都要進行帳戶審計,若是執法部門以爲有問題,能夠凍結帳戶。

 

這兩款穩定幣能夠說是區塊鏈擁抱監管的典範,對於區塊鏈的發展而言,這是好事。沒有監管體系的支持和管理,徹底靠自治顯然管理很差當前紛繁複雜的應用,「空氣幣」的亂象對區塊鏈傷害之深是有目共睹的。

 

穩定幣的核心價值,我認爲仍是在於承擔從當前貨幣形態向數字貨幣形態過渡的職能,嚴格監管並由銀行發行的穩定幣是一個安全的沙盒,畢竟,目前各國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的設計都是基於監管和銀行一方的視角,而缺乏普羅大衆的視角,沒有充足的證據用於判斷人們究竟會如何使用數字貨幣,會對經濟行爲、經濟結構產生何種影響,而這種數據只能來源於實踐,因此,穩定幣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試驗機制對於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而言,是很是有益的。歷史上貨幣形態的重大變化幾乎都影響了經濟體制的變化,也都經歷過反覆,而數字貨幣極有多是目前人類社會能夠採用的貨幣形態中,最難以預測和控制的,但倒是數字化進程的必然結果,將來必來,因此,經過穩定幣探索法定數字貨幣,是值得考慮的。

 

STO 的熱議其實也跟監管分不開。在美國,目前已成功發行的 STO 是根據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私募發行條例 Ragulation D605(c)發行的,這是一種事前寬鬆、無審覈的豁免條例,SEC 並不介入,發行後 15 天內填表報備,股東人數限制在 2000 名之內,因此,嚴格說並不是監管審覈經過的,可是它符合監管發佈的條例。與之相對,有 SEC 審覈的,適用 Ragulation A,Ragulation A 有被稱做「迷你 IPO」,目前尚未 STO 項目經過該項審覈。STO 自己也是很適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由於它跟加密貨幣有殊途同歸之處,並且有助於提高資產證券化的效率,目前國內資產證券化多數環節還處在線下操做水平,區塊鏈技術自己就有助於提高效能,若是將穩定幣與 ABS 或者 STO 方式結合使用,有可能產生更有利於資產數字化的應用,並且這並不是空想,由於這個領域不是高併發的領域,區塊鏈現有的吞吐量已經足夠好。不過到了年末,畫風有變,先是北京金融服務局,繼而央行也表態稱其在中國是有違監管規定或原則的。

 

4、監管和軍方的新動向 通過快一年的起伏跌宕,年末時,國內有來自監管層面的「利好」消息傳來,先是 11 月 6 日,人民銀行的一篇題爲《區塊鏈能作什麼,不能作什麼》的工做論文讓你們心有所動,該文由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和副研究員鄒傳偉撰寫,很是可觀地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形態,對 Token 應用範式進行了詳細闡述,雖然文中指出區塊鏈物理性能較低、經濟功能較弱,不該誇大其顛覆做用,但並不是全面否認 Token 的價值。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先生 11 月 18 日在第九屆財新峯會上表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發展或有多種方案並行,並在競爭中發展前行,這對中央銀行和監管部門提出挑戰,即將來多是不肯定的,「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不須要對立起來,其目的都是爲達到支付體系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可靠,所以要鼓勵多渠道研發和競爭」,而且一語中的地指出,「在技術開發方面須要有必定的公共性覺悟」。同時,他也指出,「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中,監管要防止出現過度壓制新興科技涌現的現象」。

 

中證登總經理、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主任姚前 11 月下旬撰寫了《數字貨幣:緣起、發展與將來》一文,在論述數字貨幣形態時,也指出數字貨幣須要央行信用,但「並不意味着央行數字貨幣能夠不經考驗便可順利推出。大浪淘沙,法定數字貨幣也不可能例外!官督商辦,自古有之。私人數字貨幣就必定不能轉正嗎?」。雖然以上這些論述不能直接等同於國家政策,但至少「同人」愈來愈多吧。

 

之前有位朋友曾經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說看區塊鏈是否是真的有價值,要看軍方用不用。想一想也有道理,不少尖端技術都是先出如今軍方,以後在「軍轉民」的,互聯網也是這麼產生的。2 月 2 日,*******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在深圳揭牌。今年在《解放軍報》上也陸續出現多篇探討區塊鏈的文章。

 

從公開信息來源看,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PRA)動手要更早些,在 2016 年就宣佈要創建一種「安全的消息系統」,該系統將會使用一種分佈式帳本以一種透明的方式促進加密機密的傳播。今年 11 月 19 日,又宣佈要在 2019 年 2 月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舉行的研討會,以便研究分佈式共識的技術,「DARPA 特別感興趣的是所謂的無幣區塊鏈」。 DARPA 是頗有名創新機構,誕生了互聯網的 ARPANET 就是他們的項目。

 

除了美軍外,今年據俄羅斯媒體 Izvestia 報道,俄羅斯聯邦國防部正在 ERA 技術園區創建一個獨特的研究實驗室,以開發區塊鏈技術,並將技術應用於增強網絡安全和打擊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專家認爲,區塊鏈將幫助軍隊追蹤黑客攻擊的來源,並提升其數據庫的安全性。

有這些夥伴,也許區塊鏈真的可以「利涉大川」吧。

 

展望 2019

儘管磕磕絆絆,日子還得向前走,不妨大膽展望下即將到來的 2019 年可能練成哪些招式吧。

 

穩定幣是我比較看好的應用方向,做爲展望,不妨將其範圍再放寬些,稱其爲 「錨定法幣且符合監管要求的價值鏈應用」更好些,能夠基於穩定幣具備「內在價值」這一點,充分嘗試超越信息鏈的價值鏈應用,「穩定幣 + 跨境支付」、「穩定幣 +ABS」、「穩定幣 + 支付」等等,總之,只要把它當成數字貨幣去嘗試均可以,沒有這方面的嘗試,恐怕就難有合適的基於區塊鏈的法定數字貨幣實驗,固然,這並不意味着「穩定幣 +」沒有**價值。

 

聯盟鏈廠商大戰愈演愈烈,雖然有 V 神潑冷水,可是羣雄意興未減,其實各家看重的也許是區塊鏈在 B 端的價值。C 端要求過高,公鏈應用還遠遠沒法知足要求,而以往的電商在 C 端發育充分,視圖對其應用進行改進有很高的技術門檻,可是 B 端仍有空間能夠開發。B 端相對併發要求要低於 C 端,並且一直缺乏好的平臺體系,供應鏈是喊了多年都沒有被很好解決的話題。區塊鏈在多中心、弱信任環境下的做用,爲供應鏈問題破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若是 Token 在必定條件得到放行,那麼,價值聯盟鏈的興起可能會帶動廠商們新的軍備競賽。聯盟鏈是真的有可能填補小微金融的缺失、甚至重繪電商版圖的「***」,固然,現有聯盟鏈這種重型平臺的設計思路必須調整爲輕型接入的設計思路。

 

今年是武俠世界的悲傷之年,東方武俠巨匠金庸先生和西方超級英雄之父斯坦·李先生前後辭世,巨星隕落,江湖猶在,「神功」還在流傳,還在被人們津津樂道。區塊鏈也同樣,儘管項目多如流星般劃過,可是,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與追求、技術的實用和浪漫仍在,雖然今年咱們未見到全套的「降龍十八掌」,但故事還在繼續,但願明年能多看到幾個新招式,好比「震驚百里」,好比「時乘六龍」,而擁抱監管也是區塊鏈可以走向正途的必經歷程,自由永遠都是法律體系內的自由,區塊鏈能夠追求法律的進步,但不是急於實現對法律的「超越」。凡事貴在堅持、貴在探索,區塊鏈的路上更不能忘記秉持一個充滿好奇的「初心」。

 

相關推薦:

[ 資源 ] 區塊鏈圖譜201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