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大戰簡史

19世紀,美國大規模修建鐵路。修建鐵路的第一項工做就是平整土地,工人們用大錘將樁子楔進石頭。有一天,一個商人帶着一種用蒸汽驅動的新型鑽孔機來到工地,說這種機器比十二個工人同時做業還要快。鐵路公司打算購買它。工人約翰·亨利看着這臺機器,彷彿看到了機器正在取代美國最好的工人,彷彿看到了男人們失去了家庭以及做爲人的權利。爲了維護本身的尊嚴,亨利決定向機器發出挑戰,看誰能在相同的時間裏修建最多的路。約翰·亨利最終打敗了機器,但不幸的是,他由於疲勞過分,一命嗚呼。

今天,恐怕再也沒有人像亨利那樣試圖機器比力量或是比速度。自18世紀以來,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顯著提高了機器的效率,解決了機器生產中最關鍵的問題,推進了機械工業乃至社會的發展。傳統上須要人作的工做,愈來愈多地被機器所取代。人們已經再也不把輸給機器當作沒有尊嚴的事情。人們相信,人與機器相比的優點不在體力,而在智力。

那麼,人與機器在智力上的較量又如何呢?

二戰開始後,英國爲了破譯德國的密碼,派出圖靈去造計算機。圖靈成功地設計出一款名叫「霹靂彈」的機器。然而圖靈的志趣毫不僅在於造機器,他所關注的是計算機能夠作什麼的問題。這是極富遠見的設想。圖靈認爲人腦比如計算機,初生嬰兒的大腦像還沒有組織好的機器,通過訓練能夠變成組織好了的機器,相似於萬能機。圖靈相信,若是一臺通用機可以製造出來,那麼它能夠像一個孩子那樣學習不少東西,而且最終展現出智能行爲。圖靈率先探討了下棋與機器智能的聯繫,甚至還草擬了可讓機器下棋的算法。(這個算法咱們在後面還會提到)

1950年,圖靈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一我的在不接觸對方的狀況下,經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若是在至關長時間內,他沒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仍是計算機,那麼,就能夠認爲這個計算機具備同人至關的智力,即這臺計算機是智能的。圖靈測試的本質是讓人類來測試機器是否是有智能,自此「人機大戰」成了人工智能的試金石,一幕幕地上演。

1952年,斯特拉切實現了第一個跳棋程序。圖靈是這個程序的第一個用戶,毫無懸念,圖靈贏了。

1956年,一羣學術大牛齊聚美國達特茅斯大學,他們認爲「學習或者智能的任何特性都能免被精確地描述出來,而且可以製造出機器來模擬」。這被看做是人工智能學科正式誕生的標誌。在會上,希爾伯特斷言,用不了多久,計算機國際象棋程序就會贏人。然而,過分的樂觀使得人們的指望太高,而人工智能的技術也遇到了瓶頸,當承諾沒法兌現時,經費的資助和投入也大幅縮水。人工智能在70年代進入了低谷。

1985年,當時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在德國漢堡舉行了一場人機車輪大戰。卡斯帕羅夫在5個小時內,以32:0的完美比分擊敗了全部電腦公司祭出的硬件和象棋軟件程序。

1989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生許峯雄設計了一個下棋程序,他把程序並行運行在三臺互連的SUN工做站上,取名叫深思。卡斯帕羅夫與深思的對弈被媒體譽爲捍衛人類尊嚴的比賽。然而實際狀況有點使人失望,電腦根本不是對手,卡斯帕羅夫輕鬆取勝。當時,電腦國際象棋還處於幼年時期,硬件和軟件上都有不少失利的緣由。此後的幾年裏,沒有策劃下一次比賽,可是人機大戰的序幕正式揭開了。

1994年,英特爾組織了多是史上最強的閃電戰大賽,參賽的有17名特級象棋大師,還有一臺裝備了英特爾奔騰90的電腦。初賽時,電腦和卡斯帕羅夫並列第一。在複賽中,卡斯帕羅夫志在必得,以4:1大勝電腦。

1995年卡斯帕羅夫和電腦又進行過兩次對抗。第一次是在科隆對Genius,採用雙局制。首局卡斯帕羅夫勝;次局下和。第二次是在倫敦對Fritz4,卡斯帕羅夫首局打敗了Fritz4;次局和棋。這段時間,電腦也有偶爾取勝的時候,但整體上卡斯帕羅夫佔上風。

深造了深思的許峯雄博士雖然沒有參加比賽,但也沒閒着。畢業後,他進了IBM公司,與一個團隊全職爲電腦國際象棋工做。1996年,新的程序開發出來,稱做深藍。爲了記念電腦誕生五十週年,ACM組織了卡斯帕羅夫與深藍的比賽。六局中,首局電腦勝,媒體一片譁然。但次局卡斯帕羅夫走得精彩,扳平比分。接下來兩局是和棋。最後兩局卡斯帕羅夫終於連勝,滿意地爲此次對抗劃上句號。惋惜,優點只維持了一年。

1997年,深藍升級到更深藍,與卡斯帕羅夫再次對決。在決定勝負的第六個回合中,電腦只用了22步棋便迫使卡斯帕羅夫投子認負,最終電腦以3.5-2.5勝。這是棋王職業生涯裏最快的失利,也成爲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畢竟,沒有幾我的能比卡斯帕羅夫還聰明。在當時看來,人電腦能像人腦同樣思考的前景也許並不遙遠。

此後,IBM不再肯與卡斯帕羅夫比賽,但人與電腦的對弈的比賽時不時還有,只是沒那麼吸引眼球。電腦硬件的性能繼續提高、軟件算法繼續優化,甚至手機上也能夠運行很高明的下棋程序。聽說迪拜曾舉行了一場國際象棋比賽,格魯吉亞一位很是厲害的特級象棋大師,偷偷在廁所的紙巾裏包了一部手機,對手每移一步棋,他就跑到廁所用手機軟件計算棋路,對手生疑向裁判舉報,裁判進入廁所檢查纔將他這計戳破。這事丟人的是做弊的行爲,人們已經不以爲輸給電腦丟人了。

2012年,圖靈誕辰100週年記念,曼徹斯特大學邀請卡斯帕羅夫與圖靈的下棋程序較量。卡斯帕羅夫只用16步就戰勝程序。這個結果是能夠預料的,由於算法是圖靈在60多年前寫的,只有看兩步的能力,卡斯帕羅夫估計他大約向前看十步。

國際象棋被認爲是能夠衡量智力水平的遊戲,因此成了「人機大戰」的經典項目。但是圖靈提出的圖靈測試,並不限於下棋。

其餘領域的進展比下棋彷佛要慢,最具里程碑意義的進展是在2011年。美國有一個流行的知識問答電視節目,稱做《危險邊緣》,它的題目涵蓋了時事、歷史、藝術、流行文化、哲學、體育、科學、生活常識等等,並且節奏極快。在一場節目中,IBM的沃森超級計算機擊敗了人類。三輪比賽顯示沃森確實厲害,反應超快,第1、二輪搶答近百分之九十題目,第三輪也逾百分之六十,答對率逾百分之九十五。

與下棋相比,知識問答已經比較恐怖了,但他還不會讓你失業。有些更恐怖的,會讓你失業,好比駕駛汽車。

開汽車的行爲是十分複雜的,人們都要學習很長時間才能掌握。人們原先廣泛認爲它沒法規則化,所以自動駕駛是沒法實現的。2004年,達帕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舉辦了無人駕駛挑戰賽。全部賽車都未能跑徹底程,最優秀的車也不過是用幾小時走了8英里。這個結果彷佛也在乎料之中。不過次比賽以後,斯坦福的領隊離開學校,進入谷歌。到了2010年,谷歌宣佈它們改裝的車,已經上路行駛了1000多英里,全程無人干預。 2012年4月,谷歌宣佈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了20萬千米並已經申請和得到了多項相關專利。2012年5月7日,內華達州批准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並宣稱,先前在高速公路、市內街道和拉斯韋加斯鬧市區域的測試顯示,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安全行駛,甚至比人工駕駛更加安全。如今,你們基本上相信,司機在將來幾年將會失業。

將來幾年將會失業的,恐怕不僅有司機。

2014年,美聯社宣佈將啓用自動撰寫新聞的電腦系統。這個系統每週能寫百萬篇文章,若是須要,寫稿速度最高可提高至每秒2000篇。美聯社的記者開始對此很是不屑,但是三個月後,記者們終於認可,機器寫做不只神速,並且錯誤率比人工還低。因而有些記者可能會失業了。

2015年,淘寶發佈公告稱,將在北、上、廣的特定區域內試行無人機自動送貨,設置好目的地和飛行線路的無人機,能夠在一小時內完成從下單到收貨的全過程。2月4 日零時,北京的一位編輯拍下了一個「極速大禮包」,將收貨地點選在了人流量較高的朝陽區金臺夕照地鐵站。不久後,這份訂單即被圓通方面確認爲將使用無人機送貨的全國第一單。因而有些快遞小哥可能會失業了。

人類通過百萬年的進化,才擁有了如今的知識和智能。然而人工智能只有幾十年的發展,在一些領域裏就已經超過了人類。總有一天,人工智能會超過人類智能,並且不會再須要人類智能。

人類還有什麼能夠與機器比?在體力上,已經輸了;在智力上,也快要輸了;那人類還有感情啊。但是機器沒有感情。到那時候,機器的眼中的人類,就像人類眼中的螞蟻。未來也許會有一天,機器會滅了人類,並且用不着蓄意,機器甚至都不知道已經把人類滅了。

聲明:本文所引資料都是二手的,且沒有通過考證,部分參考文獻以下:
  1. 人機大戰:無盡魅力 http://www.xqbase.com/computer/manvscomputer.htm
  2. 美國故事約翰亨利 http://www.hjenglish.com/new/p467597/
  3. Hist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artificial_intelligence
  4. Compuer and chess: A history http://www.chess.com/article/view/computers-and-chess---a-history
  5. 馬丁戴維斯《邏輯的引擎》
  6. 將來幾年,哪些人將失業? http://learning.sohu.com/20150504/n412306245.shtml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