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人獨家】GrowingIO葉玎玎:技術要可以成就他人,享受更高級的自由

葉玎玎.jpg
2007~2009自由職業者葉玎玎windows

2006年,業界矚目的網易杭州研究院在杭州落成,是年畢業自浙大的葉玎玎在衆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爲杭研院的一員。可僅僅一年以後,他便選擇辭職,成爲了一名自由職業者……服務器

科創人:技術跨越式成長的常見模式是大廠鍍金或創業歷練,爲什麼您在畢業後不久就選擇成爲了自由職業者?分佈式

葉玎玎:歸納一句話:我但願本身的時間能被填得很滿,職場工做對我來講有些清閒,這種清閒說直白些是浪費時間。工具

我1999年接觸電腦,當時windows已經很是成熟,我老家那邊對電腦的見解就是新一代的遊戲機,沒有人把它當成創造價值的工具。我本人對遊戲不感冒,家裏有了電腦,放着不用還浪費,乾脆就開始練打字,進大學以前把打字練得飛快(笑)。學習

進入浙大以後,才知道計算機技術原來可以創造這麼多美好的東西。那時候開始有了緊迫感吧,參與開源社團以及一些外部的開源項目,也幫學校的論壇——那時候很火的88(Freecity)等等IT產品提供維護,很享受把時間填滿的感受。spa

還有一個緣由,相比起研究技術自己,我更但願用技術去創造產品、創造價值,而成爲自由職業者既能讓我自由調配時間,又能直接參與到國內外的各種項目中去。設計

科創人:不少作技術的朋友都有一顆Freelancer的心,但自由職業者面臨的挑戰顯然很大,好比如何持續實現收入,您在不少採訪中都談到了方法,《科創人》更想了解您的勇氣從何而來?blog

葉玎玎:我家裏是作生意的,生意人在挑戰新事物方面膽子比較大,相信本身怎麼都能養活本身,這是第一個緣由。遊戲

第二個緣由,其實在網易杭研院工做期間,我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幫師兄作一些項目,一個是分佈式餐飲搜索,一個是稍後閱讀。在作這些項目的過程當中,體驗了遠程協做,對於技術提供者如何可以很好的去實現產品、交付成果有了一些心得,感受本身能夠搞定。ip

可說實話,直到走出來那一天,我依然不肯定本身是否是能作下去,但持續一種讓本身不滿意的生活狀態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想挑戰一下,至於問題,想辦法解決就好。

Tips:葉玎玎的Freelancer心得

1.    自由職業不是與世隔絕,相反,保持優質社交最爲重要

2.    參與開源項目,既能確立專家形象,又能結識不少朋友

3.    在人脈匱乏的時候,思考適合本身的項目來源,主動出擊

4.    創建我的的宣傳陣地(葉玎玎是知名IT播客TeaHour的創始人)

5.    圖書館和咖啡店是比家更適合工做的場所(杭州圖書館很是棒)

科創人:當年接觸的項目中,有沒有讓您眼前一亮、認爲能火起來的產品?

葉玎玎:個人客戶主要是美國那邊的,200八、2009年的美國與國內的201三、2014年很是像,涌現出不少創業者和創業項目。印象比較深入的有一個輿情分析工具,還作過一款垂直房地產行業、相似Facebook的產品。

但那段時間個人角色仍是一個開發者,個人目標也是成爲一名有質量、有速度的優秀開發者,主要負責響應需求,利用技術實現需求方的想法,對於商業領域的東西思考很少,固然也受制於遙遠的空間距離,我沒辦法判斷項目在美國市場的將來。

自由職業者可能都要經歷這樣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要在技術層面打磨好本身,先要技術過硬,再尋找機會向商業領域拓展本身的認知邊界。我用了兩年多時間打磨技術,在2009年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企業微博項目,開始從0到1的構建產品,進入到了第二階段。

方雲廣告.jpg
創業者葉玎玎 2009~2015

科創人:從自由職業者成爲了創業者,工做方式上對您形成了哪些影響?

葉玎玎:企業微博這個項目,在美國的合做方負責提出商業理念和想法,負責市場、銷售,我須要思考如何將商業與技術結合,再也不是拿着軟件設計直接開工,而是成爲了產品設計者。還要學習團隊管理,技術團隊是我在中國搭建的。

科創人:覆盤10年前的此次創業經歷,您認爲最有價值的經驗是什麼?

葉玎玎:企業微博是一個典型的To B項目,客戶到底喜歡什麼、在乎什麼,須要咱們去持續探索。咱們的想法是以信息流做爲交互方式,衍生出企業內部的協同功能——本質上咱們的產品和Slack很是像。在信息流的基礎上,咱們嘗試嫁接了不少第三方工具,好比QA、項目管理工具等等。

咱們的競爭對手是yammer,它的形態更接近於企業版Facebook,後來被微軟10億美金收購。在競爭過程當中,咱們不斷思考差別化競爭點,肯定PK方法。好比yammer的SaaS服務收費標準是每人每個月2美圓,咱們則採用了免費吸引用戶試用、在私有部署環節閉環的戰術。但在推動過程當中發現,私有部署從實施到成本都很是重。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咱們不斷在產品中添加功能,卻逐漸意識到產品缺少一個核心價值,咱們到底作的是一個什麼產品?私有部署的成本壓力以及產品缺少核心價值,這是咱們處於競爭劣勢的主要緣由。

科創人:私有部署的壓力和價值分散致使競爭弱勢,哪個是更爲關鍵的緣由?

葉玎玎:10年以前我認爲是前者,私有部署模式致使ROI很低,但如今我堅決認爲是後者,明確核心價值不只可以讓客戶更好的瞭解你、接受你,也能讓企業資源獲得最高效的分配和利用。

雖然項目進展得不是很順利,但我認爲協同管理是一個頗有價值的To B服務方向,在2010年先後,國內使用的主流協同工具仍是0五、06年那段出現的一些開源項目,因而我啓動了第二個創業項目:風車,是一款協同工具。2011年開始思考、作出Demo,2012年和兩個夥伴一塊兒正式創業。

科創人:在三人創業團隊中,您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商業負責人?仍是技術核心?

葉玎玎:咱們三我的都是技術背景,另外兩位合夥人更偏向技術一些,市場端主要是我本身在作。團隊雖然人很少,但咱們的目標很大——現在我仍然在堅持着這個目標,就是作出一款中國本身的世界級軟件。

風車直到今天都在維護着,它是一個能活下來的商業項目,但最初我狹隘地認爲應該作出色的產品去吸引客戶,拒絕走融資砸市場的路線;待到醒悟過來、有意向投資者要加入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些早期約定模糊不清、難以整理的情況,因此風車如今只是以一個情懷的形態在維繫着,好在用戶付費的額度足夠COVER服務器成本,維護也不怎麼牽涉精力。

CTO 葉玎玎 2015至今

科創人:您跟Simon(張溪夢)是怎麼認識的?

葉玎玎:一連串的機緣巧合吧,經過了幾個朋友鏈接在一塊兒。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跟我談如何使用數據分析工具推進增加,這剛好是我一直關注的一個領域,如何更高效使用數據賦能業務,而且我認爲他的想法能夠產品化,他也正在找技術合夥人,因此一拍即合。

Tips. 張溪夢GrowingIO創始人兼CEO

前LinkedIn美國商業分析部高級總監,被美國DataScienceCentral評選爲「世界前十位前沿數據科學家」。

科創人:加入GrowingIO,讓您結束了持續7年的遠程辦公生活,適應得順利麼?

葉玎玎:還不錯,由於這份事業與我契合度很高。技術方面我很自信,企業微博那個項目咱們採用的技術超前競爭對手兩到三年。拿風車和GrowingIO比較,前者是偏運營的產品,後者更偏技術,其實前者並不適合個人發揮,在GrowingIO我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工做習慣之類的就不是該計較的事。

GrowingIO的Demo在2014年12月作了出來,但其實直到2015年初,你們還在糾結:究竟是在美國仍是在中國發展。前面提到過,201三、2014年中國掀起了一輪創業熱潮,我認爲這是一個機遇,初創企業必定須要解決增加問題,須要更有效地使用數據分析用戶、驅動業務,另外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增加也遠未封頂,在發展力度大的市場中打拼更好一些。

我拉着Simon來中國待了三個禮拜,在全國幾個主要城市轉了一圈,其實第一週他就已經下決心要作中國市場了。

科創人:眼下涌現出了愈來愈多的To B創業項目,這也是技術人發揮能量的主要戰場,您可否分享一些GrowingIO的創業經驗?

葉玎玎:GrowingIO 的核心團隊來自美國,早期對國內市場認知不足是咱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好比,在美國SaaS雲服務是主流的商業模式,但在國內,不少企業,尤爲是金融等行業客戶接受的仍是私有化部署的方式。不過,GrowingIO對這種轉變適應得很快,一旦開始深刻市場,瞭解客戶,就快速地調整了思惟和產品方向。這種快速調整與適應能力也是創業團隊很是重要的能力之一。

第二,做爲技術人,要時時刻刻認知,產品和技術是爲市場、爲客戶、爲需求服務的。在過去半年,我基本每週都拜訪客戶,疫情期間也保持跟客戶的互動,咱們愈來愈發體會到,產品、服務、市場等都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深刻到客戶一線,才能真正瞭解客戶需求、懂得客戶語言等。客戶須要的是工具、是服務,仍是總體解決方案。只有想通客戶須要的是什麼,才知道你應該如何和客戶一塊兒成長,如何匹配產品、提供配套的培訓、諮詢等服務。

科創人:在GrowingIO的5年中,您我的最大的成長體如今哪一個方面?

葉玎玎:思惟模型和認知。從最初自由職業階段的接單幹活,到早期創業完成產品從設計到交付,再到GrowingIO進一步深刻到業務層面。思惟轉變是一個長期挑戰,說實話,直到今天偶爾我依然會用產品去反推需求,而後就會被團隊警醒,相互提醒必需要以客戶需求爲中心。

GrowingIO服務的客戶羣也在逐步擴大,從以前的互聯網到如今傳統零售、金融、汽車、房產等行業,你們的背景、語言和需求都有巨大的不一樣,如何用客戶承認的語言體系進行交流,我必須更主動、更積極地跳出本身的溫馨區,才能更好地服務對方。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