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

OSI參考模型解釋

  1. 物理層 接口標準 電器標準
  2. 數據鏈路層 經過各類校驗,判斷包是否是正確的 幀的開始和結束 透明傳輸 差錯校驗
  3. 網絡層 經過路由發到更遠的地方(IP協議)選擇最佳路徑 規劃IP地址
  4. 傳輸層 解決可靠性,出錯重傳等(TCP/UDP協議)可靠傳輸 不可靠傳輸 流量控制
  5. 會話層 查木馬 netstat -n
  6. 表示層 在傳輸以前是否進行加密壓縮處理 二進制 or ASCII
  7. 應用層 獲得了可靠正確的數據,肯定爲誰服務 全部能產生網絡流量的程序

OSI參考模型對網絡排錯的指導

  1. 物理層故障 查看鏈接狀態 發送和接收的數據包
  2. 數據鏈路層故障 MAC衝突 欠費 網速沒辦法協商一致 鏈接到錯誤的VLAN
  3. 網絡層故障 配置錯誤的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 路由器沒有配置到達目標網絡的路由
  4. 應用層故障 應用程序配置錯誤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png

數據封裝與解封裝

數據封裝.png
解封裝.png

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

  1. 帶寬 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速率
  2. 速率 比特率 單信道 100M寬帶=100Mbps=100Mbit/s=100/8Mb/s=12.5Mb/s
  3. 吞吐量
  4. 時延安全

    • 發送時延 數據塊長度/信道帶寬 光纖比銅線快是由於光纖能承受的發送帶寬更高,發送時延低 傳播時延甚至比銅線高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
  5. 時延帶寬積 = 傳播時延 * 帶寬(描述網線上的數據量)
  6. 往返時間(RTT:round-trip Time) 發送時間開始到今收到對方確認 ping測試 局域網通常<=1ms
  7. 利用率網絡

    • 信道利用率:有數據經過的時間/總時間
    • 網絡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權平均

物理層

  1. 肯定與傳輸媒體的接口的一些特性(肯定各類標準:機械、電氣等),使得比特流能夠在媒體傳輸
  2. 數據通訊的一些概念性能

    • 數據(data)——運送信息的實體。 與消息有區別
    • 信號(signal)——數據的電氣的或電磁的表現 如:電壓
    • 調製——把數字信號轉換爲模擬信號的過程。
    • 解調——把模擬信號轉換爲數字信號的過程。
    • 信道:向一個方向傳送信息的媒體
    • 單向通訊(單工通訊)如:接收電視臺信號、雙向交替通訊(半雙工通訊)如:對講機、雙向同時通訊(全雙工通訊)如手機
    • 基帶信號(基本頻帶信號):來自信號源的信號 好比:網卡發出的、咱們說話的聲波 短距離
    • 帶通訊號:把基帶信號進行調製後,使信號的頻率能在信道中傳輸 遠距離
    • 地面數字電視無線電廣播,在電視臺、電視機內部處理的絕大部分是數字信號,可是在空中發送傳輸的是模擬信號
    • 數據通訊模型
      數據通訊系統模型.png
    • 調製的三種方法:
      調製的三種方法.png
    • 經常使用數字編碼
      各類編碼1.png
      曼切斯特編碼:
      各類編碼2.png
      差分曼切斯特編碼:
      各類編碼3.png
      二者的區別:
      各類編碼4.png
  3. 物理層下的傳輸媒體測試

    •  - 導向傳輸媒體 雙絞線(屏蔽和非屏蔽)、同軸電纜(數字50、模擬70)、光纜(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 非導向傳輸媒體 無線傳輸 短波(電離層反射) 微波(直線傳播)  
    - 集線器hub(如今不怎麼用了) 擴大網絡傳輸範圍 大沖突域(只容許一個信道通訊,半雙工) 一個發消息,全都能收到,不安全  
    - 網線 順序
 編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