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爬上來和大夥兒嘮嘮好奇心和興趣如何被扼殺的。爲何選這個話題呢,主要由於關注小鹿的大多數都是學生,並且基本都是自學編程過來的,廣泛的學歷呢,也相對較低(高學歷也有,只是不多一部分人罷了),也包括俺我的自身狀況大夥兒也都知道。編程
一、網絡
有人會說,學歷低還不是我的能力問題,本身能力不行考不上好學校,哪能怪誰,這句話俺以爲沒啥毛病。還有,越是學歷低的人,有時越是挺自卑的。就像當初我同樣,當別人問起來學習成績的時候,老是連忙回答說本身學習成績不行,太菜怎麼怎麼滴~,反正各類藉口吧。有時本身在反思的時候也一般把這種緣由歸結爲自身問題。ide
後來逐漸的發現,好像也不是本身不努力呀。高中那會兒,最先起的是你,中午偷偷不回宿舍在教室裏刷題仍是你,並且還和老師要求過本身的課桌和講桌平行(防止上課打瞌睡)的仍是你,到頭來,高考還不是考的那個熊樣。學習
到了大學以後,高中時期留下的一個問題,讓我一直感到很困惑。你和別人同樣,都是一個鼻子倆眼睛,就恰恰本身不行?我就特別納悶,問題到底出在哪?遊戲
在大學的時候,我確實受到了一些環境因素和人爲因素的刺激,四年後,我想明白了,我用了整整四年時間去嘗試解答這個問題。回顧本身九年的求學經歷,沒錯,由於好奇心和興趣都被扼殺在了萌芽裏。數學
二、it
家庭層面——被扼殺在萌芽期。class
不瞞你們,小鹿從小上的是小縣城裏最好的私立學校教育。我是從農村光屁股長大的,父母輩都是農民,大字不識幾個,可是那輩人沒接觸過好的教育,吃苦一生,因此一心想着,即便再累,讓孩子接受最好教育,就算花再多的錢。互聯網
就簡單回憶一下我們小學的時候,那時候,不少人喜歡貪玩,俺也同樣,並且對各類個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和興趣。好比各類運動或者活動,老是積極的參與,並能經過努力取得必定名次,別提有多高興了。英語
我回憶到,這種天真無邪並無持續多久。那時私立學校有不少興趣班,好比二胡、鋼琴、吉他、武術等。一開始我對吉他和二胡很感興趣的,可是回家和父母商量了一下,最終父母沒有贊成,由於樂器太貴,幾百塊,是一筆大開銷,惟一有點的興趣火苗就被現實的冷水撲滅了。
只能參與一些不花錢的興趣班,好比畫畫、武術,當時對於畫畫俺印象很深入,雖然本身當時做品名列前茅,可是全部的畫筆和染料都是借的同窗的,如今想一想,其實挺心酸的,後來也是由於某種緣由,又放棄了這一個興趣。
惟一能讓我堅持下去的興趣就是武術,堅持了六七年,之因此能堅持這麼久,就是由於這個興趣不須要花太多的錢,後來由於上了初中實驗班,學習壓力太大,又不得不放棄這個興趣。
這裏其中就出現了一種「悖論」。父母既然讓接受最好的教育,卻不能如願一嘗的發展的興趣和探索本身的好奇心,只能以學習那些課本教育爲主。
父母那輩人但願咱們是好的,可是不知道本身的作法是否正確,因此只能硬把一些條件要求於咱們。即便咱們如今想一想,這也是能夠理解的,不能把錯怪罪於他們,畢竟他們是最愛咱們的人。
其實在這時,咱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慢慢的遭受到初期的「扼殺「。
三、
教育層面——不知不覺加固殺傷力。
咱們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開始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可是這些知識都是「灌輸性」的,沒有人告訴你學它未來到底有什麼用,沒人考慮你的興趣是什麼,沒人知足你這麼多的好奇心,反而更多的是扼殺你的好奇心和興趣。
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不少人的變化和差距拉開了。我逐漸開始對遊戲上癮,逐漸對學習不感興趣,對世界沒什麼好奇心,別人說你是啥,我就是啥吧,反駁的力氣都沒有,有些老師都看不起這樣成績一直低下的學生。
所接觸到的數學、語文、化學、物理等學科,老師在講臺枯燥無味一個勁的講,咱們就往腦子裏硬塞。塞到頭疼,塞到讓本身出現各類暴躁和不良的情緒,塞到出現了打架鬥毆等現象。
各類學科,迎面撲來,你沒有喘氣和反駁的機會,當你有出現不想上學的衝動和想法,老是被父母和老師的恐懼所壓制,讓你產生了「諸如恐懼」,不敢不乖乖上學完成學業。
傳統教育最擅長的就是題海戰術,作題就完事了,作完一張又一張,每一個人變成了一個無情的作題機器。我至今不知道當初我作了那些題,對我如今有多少的影響,對我如今有多大幫助,甚至如今我能記得住幾道題?記得每次開班會,班主任都會說高考考完,上了大學就輕鬆了。
咱們日復一日的往腦子裏灌東西,咱們殊不知道未來這些到底能幹啥?沒人教你如何質疑,沒人教你如何反思,更沒人教你如何提問。
四、
社會層面 —— 被徹底侷限住。
n 年以後,咱們慶幸終於上了大學,大學的老師又開始跟咱們講,必定要考研,考上研就行了,不考研就等着後悔吧。
這是我大學課堂上的親身體驗,這是一個考上研究生的老師在一所三本學校的課堂上所說的話,當時我還刻意觀察了一下課堂上其餘同窗的反應,竟沒有反駁的聲音。我愈來愈意識到傳統教育的嚴重性。
講臺下的同窗反應大部分都是該玩手機的玩手機,該聽的在那聽,不會反駁和質疑,不會反思和思考,就一味的毫無過濾的接受老師所說的話就行了,大部分學生不就是這樣子的嘛。甚至坐在後排的我,只能在內心說句不爽的話也就罷了。
當咱們開始步入社會,咱們本想安安穩穩作好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但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財富,錢的本質是什麼,由於學校裏壓根沒教咱們這些東西。
不少人變的再也不是追求踏實平穩,而是逐漸變得急功近利,想着一晚上暴富的神話,這才讓那些網絡騙子輕易得逞。
咱們逐漸失去了本身的「判斷力」,不會去「質疑」,不會去「思考」,不會去看事物的「本質」,腦子逐漸被腐蝕,逐漸失去了「意志力」,變得盲目從衆,互聯網正是放大了這種結果和效應,不少人成爲了網上的暴民(俗稱噴子)。
最後
有些人很幸運,逐漸認識到這些問題以後,發現並非這麼容易,因此不少人又放棄了。由於這種改變太難了,求學這十幾年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習慣了不思考就想獲得答案,不努力就能暴富,不拼搏就能獲得社會地位。
咱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就是這樣一點點被扼殺了,甚至如今,不少人不知道本身的興趣是什麼,而是什麼賺錢纔是做爲本身的興趣。咱們抱有悲觀的態度,在生活中艱難的行走,走走停停,回頭望去,仍是原來的模樣,沒有一絲絲的改變。
我依然還記得當年高中英語老師「諷刺」和「嘲笑」個人畫面,我還依然記得她的模樣。如今的我更應該的發自心裏的感謝她,由於沒有她,我都不知道起初哪來的動力來探索這一切。
我更加堅信,將來仍是有可能的,面對困難,要更加樂觀。咱們 90 後這一代人都成年了,還年輕,想學什麼,能夠無所約束的去痛痛快快的學。
記住一句話,咱們如今還年輕,年輕就是資本,年輕是咱們惟一的資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