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說來,web前端指網站業務邏輯以前的部分,包括瀏覽器加載、網站視圖模型、圖片服務、CDN服務等,主要優化手段有瀏覽器訪問、使用反向代理才、CDN等。javascript
瀏覽器訪問優化前端
1、減小http請求,合理設置 HTTP緩存java
減小http的主要手段是合併CSS、合併javascript、合併圖片。將瀏覽器一次訪問須要的javascript和CSS合併成一個文件,這樣瀏覽器就只須要一次請求。圖片也能夠合併,多張圖片合併成一張,若是每張圖片都有不一樣的超連接,可經過CSS偏移響應鼠標點擊操做,構造不一樣的URL。web
緩存的力量是強大的,恰當的緩存設置能夠大大的減小 HTTP請求。怎樣纔算合理設置 ?原則很簡單,能緩存越多越好,能緩存越久越好。例如,不多變化的圖片資源能夠直接經過 HTTP Header中的Expires設置一個很長的過時頭 ;變化不頻繁而又可能會變的資源可使用 Last-Modifed來作請求驗證。儘量的讓資源可以在緩存中待得更久。瀏覽器
2、使用瀏覽器緩存緩存
對一個網站而言,CSS、javascript、logo、圖標這些靜態資源文件更新的頻率都比較低,而這些文件又幾乎是每次http請求都須要的,若是將這些文件緩存在瀏覽器中,能夠極好的改善性能。經過設置http頭中的cache-control和expires的屬性,可設定瀏覽器緩存,緩存時間能夠是數天,甚至是幾個月。服務器
在某些時候,靜態資源文件變化須要及時應用到客戶端瀏覽器,這種狀況,可經過改變文件名實現,即更新javascript文件並非更新javascript文件內容,而是生成一個新的JS文件並更新HTML文件中的引用。
使用瀏覽器緩存策略的網站在更新靜態資源時,應採用逐量更新的方法,好比須要更新10個圖標文件,不宜把10個文件一次所有更新,而是應該一個文件一個文件逐步更新,並有必定的間隔時間,以避免用戶瀏覽器突然大量緩存失效,集中更新緩存,形成服務器負載驟增、網絡堵塞的狀況。cookie
3、啓用壓縮網絡
在服務器端對文件進行壓縮,在瀏覽器端對文件解壓縮,可有效減小通訊傳輸的數據量。若是能夠的話,儘量的將外部的腳本、樣式進行合併,多個合爲一個。文本文件的壓縮效率可達到80%以上,所以HTML、CSS、javascript文件啓用GZip壓縮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可是壓縮對服務器和瀏覽器產生必定的壓力,在通訊帶寬良好,而服務器資源不足的狀況下要權衡考慮。併發
4、CSS Sprites
合併 CSS圖片,減小請求數的又一個好辦法。
5、LazyLoad Images
這條策略實際上並不必定能減小 HTTP請求數,可是卻能在某些條件下或者頁面剛加載時減小 HTTP請求數。對於圖片而言,在頁面剛加載的時候能夠只加載第一屏,當用戶繼續日後滾屏的時候才加載後續的圖片。這樣一來,假如用戶只對第一屏的內容感興趣時,那剩餘的圖片請求就都節省了。
6、CSS放在頁面最上部,javascript放在頁面最下面
瀏覽器會在下載完成所有CSS以後纔對整個頁面進行渲染,所以最好的作法是將CSS放在頁面最上面,讓瀏覽器儘快下載CSS。若是將 CSS放在其餘地方好比 BODY中,則瀏覽器有可能還未下載和解析到 CSS就已經開始渲染頁面了,這就致使頁面由無 CSS狀態跳轉到 CSS狀態,用戶體驗比較糟糕,因此能夠考慮將CSS放在HEAD中。
Javascript則相反,瀏覽器在加載javascript後當即執行,有可能會阻塞整個頁面,形成頁面顯示緩慢,所以javascript最好放在頁面最下面。但若是頁面解析時就須要用到javascript,這時放到底部就不合適了。
Lazy Load Javascript(只有在須要加載的時候加載,在通常狀況下並不加載信息內容。)隨着 Javascript框架的流行,愈來愈多的站點也使用起了框架。不過,一個框架每每包括了不少的功能實現,這些功能並非每個頁面都須要的,若是下載了不須要的腳本則算得上是一種資源浪費 -既浪費了帶寬又浪費了執行花費的時間。目前的作法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爲那些流量特別大的頁面專門定製一個專用的 mini版框架,另外一種則是 Lazy Load。
7、異步請求Callback(就是將一些行爲樣式提取出來,慢慢的加載信息的內容)
8、減小cookie傳輸
一方面,cookie包含在每次請求和響應中,太大的cookie會嚴重影響數據傳輸,所以哪些數據須要寫入cookie須要慎重考慮,儘可能減小cookie中傳輸的數據量。另外一方面,對於某些靜態資源的訪問,如CSS、script等,發送cookie沒有意義,能夠考慮靜態資源使用獨立域名訪問,避免請求靜態資源時發送cookie,減小cookie傳輸次數。
9、CSS選擇符優化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都以爲瀏覽器對 CSS選擇符的解析式從左往右進行的,例如
#toc A { color: #444; }
這樣一個選擇符,若是是從左往右解析則效率會很高,由於第一個 ID選擇基本上就把查找的範圍限定了,但實際上瀏覽器對選擇符的解析是從右往左進行的。如上面的選擇符,瀏覽器必須遍歷查找每個 A標籤的祖先節點,效率並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樣高。根據瀏覽器的這一行爲特色,在寫選擇符的時候須要注意不少事項,有興趣的童鞋能夠去了解一下。
CDN加速
CDN(contentdistribute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的本質仍然是一個緩存,並且將數據緩存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使用戶以最快速度獲取數據
因爲CDN部署在網絡運營商的機房,這些運營商又是終端用戶的網絡服務提供商,所以用戶請求路由的第一跳就到達了CDN服務器,當CDN中存在瀏覽器請求的資源時,從CDN直接返回給瀏覽器,最短路徑返回響應,加快用戶訪問速度,減小數據中心負載壓力。
CDN緩存的通常是靜態資源,如圖片、文件、CSS、script腳本、靜態網頁等,可是這些文件訪問頻度很高,將其緩存在CDN可極大改善網頁的打開速度。
反向代理
傳統代理服務器位於瀏覽器一側,代理瀏覽器將http請求發送到互聯網上,而反向代理服務器位於網站機房一側,代理網站web服務器接收http請求。以下圖所示:
論壇網站,把熱門詞條、帖子、博客緩存在反向代理服務器上加速用戶訪問速度,當這些動態內容有變化時,經過內部通知機制通知反向代理緩存失效,反向代理會從新加載最新的動態內容再次緩存起來。
此外,反向代理也能夠實現負載均衡的功能,而經過負載均衡構建的應用集羣能夠提升系統整體處理能力,進而改善網站高併發狀況下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