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ar備份和恢復Linux系統

環境:主要是針對redhat等系列系統數據庫

其實備份系統平時看來可能用處不大,由於通常平時不管是數據庫,仍是應用,都會作本身的備份。實在系統壞了,也能夠重裝,從新配置就行。服務器

有些系統可能用了好久,轉了好幾我的,裏面的配置可能後來的人都搞不清楚了,從新配置須要花費很大精力。這個時候系統的備份就顯得很是重要了。code

或者有時候一當心刪除了某個目錄也能夠用備份恢復。
備份系統應有選擇性的備份某些服務器系統,或某些重要的系統文件,不用所有服務器作備份。
能夠專門準備一個服務器或空間,根據服務器IP建立目錄,再根據日期來存放tar好的各服務器的備份文件。table

備份:基礎

通常LINUX分區至少分三個:
一個/boot分區
一個/根分區
一個/swap交換分區
咱們以這個爲基礎來實施備份策略。配置

/boot分區安裝系統後通常不會變更,因此安裝完系統後就能夠備份一份,之後若是有升級系統,能夠再備份數據

1tab

#tar -zcpf /boot.tgz /bootdi

#備份整個根目錄要排除一些動態的目錄和一些沒必要要的目錄
#備份根目錄應等業務應用配置完成,運行一段時間穩定後再備份,這樣之後恢復出來後也能立刻使用。之後應用有重大修改,運行穩定後再備份,前面的備份就能夠刪除文件

1

#tar -zcpf /root.tgz --exclude=/mnt --exclude=/media --exclude=/proc --exlude=/sys --exclude=/boot --exclude=/root.tgz /

備份整個系統文件不只是爲了之後恢復系統方便,也能夠用來直接克隆出一個系統來直接使用。

恢復:
前面備份仍是很簡單的,基本上就一兩句命令。但恢復碰到的狀況就稍微會有點複雜性。

恢復的時候可能會有好幾種狀況:
一、原系統還能正常運行
二、原系統完全崩潰,進不了系統
三、磁盤損壞

一、原系統還能正常運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