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一個猿猴,一般很難靜下心來寫一些所謂的工做總結報告,即使寫也是照着模板寫的。不過,好像領導們也都知道這些缺點同樣,每次要求寫什麼總結報告,都會附上模板,通常還要再加上一句:」猴子們,我只能幫大家到這了……「。因此,工做總結報告一般更像是一種填空題。坦白說,這種總結模式還真是行之有效。由於模板其實指出了總結方向,寫得怎麼樣很差說,至少不會偏題,並且很利於彙報,簡潔明瞭,條理還清晰呢。這對於語文不是很好的同窗仍是大有裨益的~前端
不過,這樣的報告多少有點「條條框框」的感受,由於都是就事論事,我我的總以爲少了點「人文感覺」。因此,也一直就想着找個機會能爲所欲爲地總結總結,跳離那些條條框框。但是……但是,你們應該也都知道,咱們只要一提學習啦,努力啦或者改變啦等等「進步言論」,就會發現好像進步的道路老是那麼荊棘載途……一會,微信響了,原本也就想看看信息,誰知道還有其餘紅點,而後又掉進朋友圈裏了;一會呢,腦子裏面冒出一聲「達康書記」,搜搜看《人民的名義》是否是又更新了,一搜又掉進別的電視劇裏了。等恢復元氣,決心大幹一場的時候,不是要睡覺了,就是要吃飯了。一覺睡醒和一頓飽飯,效果很類似,就是過後都不記得什麼「建國大業」了……微信
在這裏,也建議你們作什麼事,都不忘初心,這樣纔不會那麼容易被外部的環境所影響。進步的道路荊棘載途是不假,必定的自律也是必須的。 網絡
因此,我也想趁着五一稍微悠閒一點,好好利用這個時間,去去荊棘,總結總結我這忙碌的第一季度。框架
2017第一季度的工做的關鍵字能夠歸納爲兩個:浴火重生、焦頭爛額。這也是接下來,本文要論述的主要中心思想~學習
2017對於咱們公司來講是很是有壓力的一年,不管是在App的推廣仍是整個IT系統重構升級,所有壓在上半年裏面去完成。用老闆的話來講就是:咱們今年開發的基礎系統要能支撐起,咱們全部分支業務的擴展。同時APP這邊呢,也進行了全界面重構,由白變黑。當初還真覺得就改個顏色,可是其實真的是幾乎全部控件都重寫了一遍。同時因爲界面的從新定義,後臺的接入層接口也要所有升級到V2,接口的聯調的和數據的定義又是一個很是漫長的過程。其實,也從側面反應出了,咱們整個前端和後臺的開發人員,默契度仍是比較低,前端不理解爲何會給這樣的接口形式,後臺也沒法理解前端爲何想用那樣的接口形式。而後,總感受,在相互傷害同樣……然而,你們內心其實都明白,你們都是想把產品作好而已。編碼
在團隊裏面,個人工做職責不像別的隊友那麼明晰。A負責我的模塊,B負責交易模塊,C負責市場模塊等,我屬於那種「什麼都不負責又什麼都負責」的人,由於我是全部模塊替補,若是必定要起個名字的話,我以爲我更像是App的中後臺,負責給UI提供數據還有各類公共控件,好比App總體框架的搭建,整個網絡層的開發、Http長連接接口、整個繪圖模塊的開發等。雖然之前也一直是這個樣子的,可是這個第一季度,我能明顯感覺到個人角色有一種微妙的變化,就是愈來愈像小組長了。組裏面事無鉅細,其餘隊友老是會問我:「這樣能夠嗎?這樣好嗎?這樣對嗎?」,而不是之前:「rex,幫我看看…」這類的話了。那時候以爲責任好大,好像什麼都負責了同樣。接口
這樣的工做狀態實際上是有點矛盾的。由於我我的也有必定的開發任務,雖然明面上看,確實別其餘隊友要少一點。但都是比較難啃的骨頭,時間成本比較大。再加上平時各類零零碎碎的會議和討論,很難靜下心來寫代碼。因此,一般都是在下班後,19到20點高壓下寫代碼,雖然有產出,可是編碼體驗真心極差無比!由於若是不趕忙作完,明天又有新的任務過來了,就會越積越多。因此,這段時間,天天下班整我的都是渾渾噩噩。也是那段時間,第一次動搖了本身革命的信仰……內心也一直想去找總監談了一次話(沒想到,總監本身先來約談我了,有一種高人自有高招~)。雖然不是我主動約談,可是在這裏建議你們,有什麼問題仍是要及時跟領導溝通,不要總是悶在內心,從本身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由於咱們本身的認知範圍一般都被約束在那幾行代碼裏面了,太狹隘了,並且這也徹底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事務
在和總監的談話中,說了不少,既有職業發展也有公司規劃等等。印象比較深的是,一我的不是被賦予了什麼的職責才能作什麼樣的事,而是他作了什麼樣的事才被賦予什麼的職責。若是你成天老是考慮負責本身的模塊,別的模塊有問題,問問你,你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我作的,我不清楚。而不是從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去思考的話。那你也只能在你這一畝三分地裏面去耕耘了。在交談的過程當中,我也表達了個人困惑和憂慮,總監也說出了他對個人想法,雖然各方面都很滿意,可是如今公司正處在風口上,我們都須要等待一個好的機會。資源
聊天后,細想一下,我發現,其實並無那麼混亂。只要稍微屢屢,安排一下優先級,基本就沒什麼大礙了。爲何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那麼焦頭爛額?!我冥思苦想,發現仍是責任不匹配的問題形成的。你有你本身的工做範圍,固然這也是你負責的範圍。在這裏面不管多麼艱難,你都會天然而然的想辦法去解決任何問題。好比:須要外部資源的,本身會去爭取,不行的就向領導、公司申請。可是,當問題超出這個範圍,這個責任範圍,若是是簡單的事還好,若是費時費力,你本能的就會排斥,由於吃力不討好,並且還影響本身的工做內容。這也是爲何大部分人都喜歡回答:「這個不是我負責的,你找XXX吧。」開發
而工做中,微妙的事情基本都是在如何處理超過職責範圍的事務上。我雖然負責全部APP底層的工做,超出這個責任範圍的事,我確實沒有義務去處理。可是,若是不處理,誰處理?丟給總監?任何問題總得有人去處理,給其餘隊友?他們連本身負責的模塊都沒作完,怎麼可能會去考慮職責範圍以外的事呢?但這個問題就是APP的問題啊。因此,我把幾乎全部APP出沒有明確責任範圍的問題,都扛下來了,能夠說,成了APP的清潔工。慢慢地,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利和義務,也開始有了分配任務和項目進度管理的資格。如今想一想,我焦頭爛額,實際上是由於我認爲我作了不少職責範圍外的事,影響到了我所謂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讓我以爲心裏委屈了。而跟領導談話完後,明白了,其實,你已經被公司賦予了更多的職責,你覺得那不是你的事,其實就是你負責的事。
這裏,也想跟你們提個醒。在工做中,在完成本身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後,若是還有餘力,儘可能多考慮考慮本身團隊的問題,多分擔分擔團隊的額外任務。由於問題老是會有人來解決的。無非事選誰而已。若是本身能主動去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額外任務,或者功利一點,挑一些你本身認爲對你有幫助的額外任務也行。總之,要主動去擴大本身的職責範圍,你纔能有更多成長的空間。這實際上是一個很是好的正循環。因爲擴大了職責範圍,你就會接觸到更多東西,而後你能力就會提高的更快,而後你又能承擔更多職責,你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就會慢慢加強。因此,再次建議你們,在有餘力的狀況下,好比項目不忙的時候,或者某個Sprint你任務沒那麼多的時候,儘可能去「爭取」一些額外的任務,並把它作好,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
若是說,第一季度能有什麼總結的話,除了在繪圖技術上更進一步熟練,就是在自我管理上,又上升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