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裏,對於地址的描述,不多用「大」和「小」來形容;對應地,用的更多的是「高」和「低」;很不幸地,這對術語直接按字面翻譯過來就成了「大端」和「小端」,在裘宗燕翻譯的《程序設計實踐》裏,這對術語並無翻譯爲「大端」和小端,而是「高尾端」和「低尾端」,這就好理解了:若是把一個數當作一個字符串,好比11223344當作"11223344",末尾是個'\0','11'到'44'各佔用一個存儲單元,那麼它的尾端很顯然是44,前面的高仍是低就表示尾端放在高地址仍是低地址,它在內存中的放法很是直觀,以下圖:網絡
「高/低尾端」比「大/小端」更不容易讓人迷惑。可是根據我的經驗,在市面上的書籍、網絡上的各類資料中,很遺憾,前者已經不多見了,多見的是後者。好在這兩對形容詞中,剛好「高」和「大」對應,「低」和「小」對應;既然高尾端對應的是大端,低尾端對應的是小端,那麼當你再見到大端和小端這一對術語,就能夠在腦中把它們轉化成高尾端和低尾端,這時憑着以前的理解,甚至不用回憶,想着高低的字面含義就能回想起它們的含義。spa
理解以後,總結一下,記憶的方法是:翻譯
(數據當作字符串)大端——高尾端,小端——低尾端設計
稍一思索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尾端"又是什麼,問題迎刃而解,再不用擔憂被「大端」和「小端」迷惑。用這種方式,是時候放棄原先的死記硬背和容易把本身繞進去而發生迷惑的理解了。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