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PATA硬盤的測試和修復工具,可能不少人會選擇效率源軟件,由於它易用,直觀,檢測出硬盤有壞道的時候,能顯示出壞道的位置,並能進行修復。可是若是是SATA硬盤,因爲在啓動效率源工具的過程當中沒法加載SATA驅動,沒法進入到軟件界面,或者進入到軟件界面的時候,選擇硬盤全面檢測提示沒法找到硬盤。
在網絡上搜索一番後,終於找到一款不錯的硬盤檢測修復工具,大名爲MHDD,是由俄羅斯的「司機」們開發的,它的功能不是很強大,而是很是的強大,並且有免費版的(此工具光盤版可從VERYCD上下載,在深山紅葉windows PE系統工具盤有包含此工具)。比起通常的硬盤表面掃描,MHDD有很是快的掃描速度,一塊
80G
的硬盤只要幾十分鐘就能夠掃描完成,支持PATA、SATE、SCSI接口的硬盤,能夠深刻硬盤修復壞道、磁性逆轉、假死回覆、調整轉速等功能。
MHDD的工做原理上網查了一下,是先掃描硬盤後,會順便列出每一個磁簇的讀寫速度,接着再去修復這些讀寫速度太慢的磁簇,除了修復壞道的功能外,MHDD還能調整硬盤的轉速,控制噪音,也能夠手動標記壞道,將損壞嚴重的硬盤區域隱藏起來,避免之後使用。
此外,MHDD還可以對硬盤進行低級清除的操做,讓想要賣掉硬盤的你沒必要擔憂硬盤中的數據被其餘人盜用。
功能就再也不說了,反正一句話,MHDD它太有才了,現將它的使用方法整理出來。
1、MHDD工具的簡單應用
MHDD有兩種修復模式,用光盤或軟盤啓動工具成功之後,按shift+F3選擇要修復的硬盤,按相應硬盤對應的數字鍵後,而後按F4,出來一個對話框,第一項選擇維修模式,簡單的說就是通常維修模式和高級維修模式,若是壞道少,先用通常模式掃一遍,再用高級模式掃一遍。其它全部選成ON的選項都選成ON,除了倒數第2項外。若是壞道比較多,先用通常模式多掃幾遍,再用高級模式掃一遍,這樣修復成功率會比較高。在壞道特別多的狀況下,不要直接用高級模式進行掃描,會致使MHDD不認的,就是說直接用高級模式的話,一次好不了,再用MHDD的話,就認不到了。
2、有關硬盤的一些術語解釋
介紹完大體的使用方法,現順便將一些網上找到的一些硬盤術語解釋貼出來,由於我以爲這些知識算是常識吧,特別是深刻使用MHDD工具的必備知識。
一、系統保留區(service area):它不是咱們所說的主引導記錄等重要數據所在的區域,絕大多數硬盤工具都沒法查看系統保留區,它記錄硬盤的大量參數,設置信息及一些內部控制程序。通常只有硬盤廠家經過特有的程序及指令才能讀、修改系統保留區的信息。
二、保留容量:生產及維修時替換硬盤壞道的須要。
三、硬盤缺陷列表:P-list永久缺陷列表(又稱工廠缺陷列表),是生產中產生的壞道列表;G-list添加性缺陷列表(又稱用戶缺陷列表),是使用中產生的壞道列表。這兩個列表都須要特定的專業軟件來查看,相對來講,查看及修改P-list難度更高,基本上只有廠家才能作到。
3、MHDD工具的深層應用
下面是MHDD工具自帶的一些命令,在網上查了它的使用手冊,現將一部分命令整理出來:
一、scan命令:用於磁盤表面介質掃描與修復。MHDD將從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取代新發現的壞扇區,並將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G-list表,因此硬盤總容量不會減小。這種修復方式是基於硬件底層的方法。MHDD並非經過主板的BIOS來控制硬盤,而是直接讀取硬盤的全部物理扇區。 運行scan命令後,MHDD首先會報告當前硬盤的型號、串號、固件版本、支持的數據傳輸模式等參數(運行其它命令一樣如此),而後進入scan狀態。在掃描硬盤在前,咱們還必須設置掃描配置。主要選項有掃描尋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結束的柱面或扇區、超時時限、清零時限、及是否重複掃描/修復。爲了達到修復效果,建議打開remap(壞道重映射)、及 Erase WAITs等選項。設置完成後按「F
4」
就可開始磁盤掃描。掃描時,在屏幕的右側將顯示磁盤表面各類狀態的數量統計。每一個長方塊表明255個扇區(在lba模式下)或表明63個扇區(在chs模式下);掃描過程可隨時按esc鍵終止;方塊從上到下依次表示從正常到異常,讀寫速度由快到慢。正常狀況下,應該只出現第一個和第二個灰色方塊;若是出現淺灰色方塊(第三個方塊),則表明該處讀取耗時較多;若是出現綠色和褐色方塊(第三個和第四個方塊),則表明此處讀取異常,但還未產生壞道;若是出現紅色方塊(第六個,即最後一個方塊),則表明此處讀取吃力,立刻就要產生壞道;若是出現問號?,則表示此處讀取錯誤,有嚴重物理壞道,沒法修復。(注1:有些讀寫速度奇慢的硬盤若是用mhdd的f4 scan掃描並把erasewaits打開就能夠看到,要麼均勻分佈着不少w,要麼就是遍及着不少五光十色的方塊,這說明這類硬盤之因此讀寫速度奇慢,就是由於大量的盤片扇區有瑕疵,形成讀寫每一個扇區都會耗費較長的時間,綜合到一塊兒就致使了整個硬盤讀寫速度奇慢。)(注2:老型號硬盤(2、
3g
如下)因爲性能較低、速度較慢,所以在f4 scan檢測時不多出現第一個方塊,而出現第二和第三個方塊,甚至會出現第四個方塊(綠色方塊),這種狀況是因爲老硬盤讀寫速度慢引發的,並不說明那些扇區讀寫異常。)在掃描時使用箭頭鍵能夠靈活地控制掃描的進程,很象vcd播放機:↑快進2%;↓後退2%;←後退0.1%;→快進0.1%。靈活運用箭頭鍵,能夠對不穩定、壞道頑固的區段進行反覆掃描和修復,其它的選項以下:
[scan in: chs/lba]:以chs或lba模式掃描。chs只對
500m
如下的老硬盤有效。
[starting cyl]:設定開始掃描的柱面。
[starting lba]:設定開始掃描的lba值。
[log: on/off]:是否寫入日誌文件。
[remap: on/off](從新映像):是否修復壞扇區。
[ending cyl]:設定終止掃描的柱面。
[ending lba]:設定終止掃描的lba值。
[timeout(sec)]:設定超時值,從1到200,默認值爲30。
[advanced lba log](高級lba日誌):此項不支持。
[standby after scan]:掃描結束後關閉硬盤馬達,這樣便可使scan掃描結束後,硬盤可以自動切斷供電,但主機仍是加電的(屬於無人職守功能)。
[loop the test/repair]:循環檢測和修復,主要用於反覆地修復頑固型壞道。
[erase waits](刪除等待):此項主要用於修復壞道,並且修復效果要比remap更爲理想,尤爲對ibm硬盤的壞道最爲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復的地方的數據是要被破壞的(由於erase waits的每一個刪除單位是255個扇區)。erase waits的時間默認爲250毫秒,數值可設置範圍從10到10000。要想設置默認時間,能夠打開/cfg目錄下的mhdd.cfg文件,修改相應項目便可更改erase waits數值。此數值主要用來設定mhdd肯定壞道的讀取時間值(即讀取某扇區塊時若是讀取時間達到或超過該數值,就認爲該塊爲壞道,並開始試圖修復),通常狀況下,沒必要更改此數值,不然會影響壞道的界定和修復效果。
二、erase:快速刪除功能,每一個刪除單位等於255個扇區。
三、aerase命令:能夠逐扇區進行清零處理,不過速度會很慢。
四、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別顯示及恢復硬盤的所有真實的容量。
五、hpa:減小硬盤的容量,使bios檢測容量減小,但dm之類的獨立於bios檢測硬盤容量的軟件仍會顯示出硬盤原始容量。
六、aam命令:能夠切換硬盤的性能及噪音狀態,有127級(0~126)狀態可供設置,「
126」
表示最高性能,不過此時硬盤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須要硬盤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術才能夠。
七、rpm命令:能夠檢測硬盤轉速,不過有些硬盤不支持此命令。
八、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能夠強行爲硬盤的一些扇區加上壞扇區標誌。其中randombad隨機地在硬盤的各個地方生成壞道,按esc鍵中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壞道很難修復。
九、ibme及fujlst命令:能夠分別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盤缺陷列表。
十、pwd、unlock及dispwd命令:能夠給硬盤加解鎖,這種硬盤加入密碼的方式很奇特,不過千萬不要忘記了密碼。若是加密碼成功,按f2鍵後能夠看到security一項後面有紅色的on。要注意,設置完密碼後必須關閉電源後在開機纔會使密碼起做用;在用dispwd以前必須先用unlock命令解鎖。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dispwd命令能夠解密碼以外,沒有任何辦法能夠解鎖。並且一旦將密碼遺忘(或輸入錯誤),也沒有任何辦法能夠解鎖。
十一、init:硬盤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盤重置)、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設定硬盤參數)、 recalibrate(重校準)。
十二、id:硬盤檢測,包括硬盤容量、磁頭數、扇區數、sn序列號、firmware固件版本號、lba數值、支持的dma級別、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開關狀態、安全模式級別及開關狀態……等)。
1三、tof:爲指定的扇區段創建映像文件(最大
2g
)。
1四、ff:從映像文件(最大
2g
)恢復爲扇區段。
1五、aam:自動噪音管理。能夠用aam(自動噪音管理)命令「所聽即所得」式的調節硬盤的噪音。按f2鍵後若是有aam字樣,就表示硬盤支持噪音調節。鍵入aam命令後,會顯示出當前硬盤的噪音級別,而且能夠立刻就聽到硬盤的讀寫噪音,要注意硬盤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進入aam命令後,按0鍵能夠關閉aam功能,按m鍵能夠將噪音調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鍵能夠將噪音調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號和-減號能夠自由調整硬盤的噪音值(數值範圍從0到126),按l鍵能夠得到噪音和性能的中間值(對某些硬盤若是按+加號和-減號無效,而又不想讓噪音級別爲最大或最小,能夠按l鍵取噪音中間值),按d鍵表示關閉aam功能,按enter鍵表示調整結束;
1六、smart:顯示smart參數,並能夠對smart進行各項相關操做。smart on能夠開啓smart功能,smart off能夠關閉smart功能,smart test能夠對smart進行檢測。
1七、port(熱鍵shift+f3):顯示各ide口上的硬盤,按相應的數字便可選擇相應口的硬盤,以後該口會被記錄在/cfg目錄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從,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從,下次再進入mhdd後此口就成了默認口,編輯mhdd.cfg文件改變該值就能夠改變mhdd默認的檢測端口。因此,若是進入mhdd後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說明當前硬盤沒有接在上次mhdd默認的那個口上,此時可使用port命令從新選擇硬盤(或更改mhdd.cfg文件)。
1八、cx:對昆騰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盤進行尋道測試,能夠考驗這兩類硬盤上的飛利浦tda5247芯片的穩定性(由於質量很差的5247芯片在頻繁尋道時最容易露出馬腳)。按esc鍵中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餘硬盤上,它主要經過頻繁隨機尋道來提高硬盤電機驅動芯片的溫度,從而測試硬盤在強負荷下的穩定性。
1九、stop(熱鍵shift+f4):關閉硬盤馬達。
20、r(熱鍵f3):硬盤復位。好比使用了pwd加密碼後,爲了使密碼立刻生效,能夠用此命令。
2一、fuck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壞富士通硬盤的命令,必定謹慎使用,不然硬盤將被完全損壞,沒法修復。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盤,在使用fuckfuj命令後,僅1、兩秒種,就提示破壞成功,從新啓動後,連自檢動做都消失了,主板檢測不到,硬盤完全報廢。
2二、其它界面:屏幕第一行的左半部分爲爲狀態寄存器,右半部分爲錯誤寄存器;在屏幕第一行的中間(在busy和amnf之間)有一段空白區域,若是硬盤被加了密碼,此處會顯示pwd;若是硬盤用hpa作了剪切,此處會顯示hpa;屏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爲當前硬盤的物理參數,右半部分爲當前正在掃描的位置;屏幕右下角爲計時器,start表示開始掃描的時間,time表示已消耗的時間,end表示預計結束的時間,結束後會再顯示time count,表示總共耗費了多長的時間;
最後,還有幾點使用MHDD工具時須要注意的地方:
一、 MHDD不能訪問超過
128G
的超大容量硬盤,無論是哪一種模式,可訪問的扇區從512到137438953472。但最新版本(4.6)的能夠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盤。
二、 MHDD能夠不依賴主板BIOS直接訪問IDE口,便不要使用原裝Intel品牌主板。
三、 MHDD最好放在軟驅上運行,並去掉寫保護,也能夠放在只讀光驅上運行,但只能檢測,不能修復,特別地,最好從光驅啓動運行,不要放在硬盤裏運行。
四、若是檢測不到硬盤,可能你沒把硬盤設置爲主盤,MHDD默認不支持從盤(slave)的檢測。或者能夠更改MHDD的配置文件改成支持,方法以下:
先退出MHDD,而後用DIR命令看看當前目錄裏有沒有一個CFG的目錄,輸入CD CFG,進入這個目錄。再輸入EDIT MHDD.CFG編輯這個文件。找到下面這兩行代碼之後, (#PRIMARY_ENABLED=FALSE #AUTODETECT_ENABLED=FALSE), 將這兩行代碼裏的FALSE都改成TRUE。最後按ALT鍵回車,選擇保存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