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篇文章我四年前發佈在其餘地方,如今移過來。安全
若是你對相機只有不多瞭解,那麼看這篇文章再好不過啦,我結合不少資料,力圖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spa
相機拍攝時最重要的3個參數就是——光圈、快門、ISO
次重要的參數有——焦距、景深、曝光3d
在介紹光圈、快門、ISO以前,必須先介紹曝光。
曝光準確的照片:blog
過曝的照片:方法
欠曝的照片:im
咱們把一張完美曝光的照片理解成一桶剛剛裝滿的水,很少也很多,而且水裏面是有雜質的,那麼如何把這桶水裝滿呢?(先不考慮裝到裏面的水乾不乾淨)d3
(看見沒有,我往水裏面加了一下雜色,表明雜質)db
光圈:控制水龍頭水量大小的開關
快門:開了多久的水龍頭
ISO:濾網
若是你要把一個水桶裝滿水,須要打開水龍頭而後等水裝滿就好了,那麼你水龍頭開的越大(光圈越大)嘩嘩嘩的流水,流水的時間(快門速度)也就越短;同理,龍頭開的越小(光圈越小)嘀嗒嘀嗒的流水,須要的時間(快門速度)就越長,這差很少就是快門和光圈之間的關係。
ISO在裏面起到了一個濾網的做用,ISO(感光度)越高至關於濾網的空隙越大,那麼出水量必定就大了,同理裏面的雜質就會不少,因此拍出來的照片有不少的噪點和顆粒,若是ISO(感光度)低呢,那麼就是說明濾網的間隙越小,越能過濾出雜質,因此水流的速度就滿了,同時水裏的雜質也就少了,拍出來的照片相對乾淨了不少(桶裏面的水乾淨了不少)。img
從上面咱們知道,曝光量由光圈、快門、ISO三者共同決定。
光圈由F值表示,例如F1.4,F1.8,F3.5,F5.6,F16,數字越小表明光圈越大,例如F1.8>F5.6,光圈越大,表明水龍頭開得越大,單位時間內流出的水也就越多(單位時間內進來的光也就越多)。移動
如圖所示,光圈越大,表明光孔越大,單位時間內進來的光確定也就越多。例如某手機的光圈就是F1.8,很大,固然與相機不一樣的是,手機的光圈一般都是不能夠改變的,也就是在任何狀況這個手機的光圈都是F1.8。
快門:開了多久的水龍頭。
具體到相機上,就是放了多長時間的光進來。在光圈和ISO必定的狀況下,若是你只放了0.001秒的光進來,很明顯這個總光量不多,若是你放了10秒鐘的光進來,那麼這個光的總量就很大。
快門實際上是至關於一個窗簾的東西,若是快門是30秒,說明窗簾打開了30秒後才拉上。
快門一般用時間單位秒(S)表示,而且一般用分數表示,例如:
1/4000 S,1/2000 S ,1/200 S, 1/60 S,1/5 S,1 S,15 S ,30S
數字越小,表明快門越快,例如1/4000秒是很是快的快門。
30秒的快門至關於把水龍頭開了30秒,1/2000秒的快門至關於只放了兩千分之一秒的水,那放出來的水確定少得可憐,也就是放進來的光很是少。
ISO的高低:濾網的大小。
ISO越高,濾網的濾孔越大,進來的雜質就越多,固然同時出來的水(進來的光)也就越多。畫面的噪點也就越多,畫質越差。
ISO 的常見值是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等等。
從上面咱們知道了,光圈、快門、ISO就是三個控制曝光量的因素,三個共同做用。它們就像雜技師手中的三個球,任何一個沒耍好,曝光就會出問題。
可是,這三個參數之間卻並不能力往一處使,你須要在三者之間互相取捨,作出最優決策。
很明顯若是須要進的光足夠多,思路有:光圈足夠大、快門足夠慢、ISO足夠高。
三者之中,除了大光圈沒有明顯缺點外(工業領域中大光圈也有缺點,即景深太淺),慢的快門和高的ISO都有明顯的缺點。
快門太慢:拍的照片容易模糊,例如快門是0.5秒,就像這樣。
這是由於,被拍的人是動的,你的手也是抖的,在0.5秒的時間裏面已經足夠它倆抖來抖去了。相機記錄的是這0.5秒內全部的光線信息,而並非0.5秒的最後末尾的那一瞬間的光線信息。
若是你的快門足夠快,例如1/500秒,那麼,你的手抖動和被拍者的抖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認爲基本沒有移動多少,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是清晰的,就像這樣:
至於高ISO產生高噪點的缺點在上文已經說起。
若是咱們想要一張儘量清晰、畫質高、噪點少、曝光合適的照片,應該怎麼辦呢?
必需要高速快門、低ISO,可是若是快門太快,ISO過低,那麼曝光量就會不足,怎麼辦呢?只有用大光圈!!
若是光圈開到最大也不行呢?那麼這樣還能實現清晰、畫質高、噪點少、曝光合適的效果嗎?不能!
因此咱們須要取捨,要麼把快門變慢一點,要麼把ISO調高一點,固然這些都是以下降照片質量爲代價的。
知道爲何大光圈鏡頭這麼貴了吧?
三腳架存在的意義:
咱們在上文說過,當光圈開到最大但曝光還不夠的話,咱們就須要取捨,要麼把快門變慢一點增長曝光時間,要麼把ISO調高一點增長感光度,固然這些在手持相機拍攝的時候都會下降照片質量。
事實上,增長ISO(感光度)必定會下降畫質,可是把快門變慢卻未必,咱們說將快門變慢主要是可能會使照片模糊,由於被攝者和人的手都是都是移動(抖動)的。
那麼若是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並且被拍的物體是不動的呢?那麼這時候就不會產生抖動了。這就是三腳架存在的意義。
事實上,就算你拍人或者動物的話,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也會比手持畫質要好,由於它至少避免了你手的抖動。
當相機放在三腳架上拍靜物的時候,不管快門速度爲多少,都不會模糊,哪怕是曝光幾個小時。
焦距:
爲了簡單起見,咱們選擇一個簡單的定義:焦距就是透鏡中心到焦點的距離。爲了形象便於理解一點,你能夠這樣理解,焦距越長一般鏡頭也就越長。
一般說焦距,咱們會涉及兩個概念:廣角和長焦。
廣角通常是等效焦距在35mm及如下的焦距,等效焦距小於等於24mm的就是超廣角;
而長焦通常指85mm以上的焦距,若是在300mm以上則稱爲超長焦。
廣角的視野廣;
長焦的視野窄,可是能夠拉近物體。
下圖是焦距和視角(視野寬仍是窄)的對應關係圖:
例如廣角鏡頭能夠拍這樣的照片:(寬廣遼闊的壯觀)
長焦鏡頭能夠拍這樣的照片:(適合局部特寫,百米以外如在眼前,長焦視覺上能夠壓縮空間)
我必須說的是,好的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都很貴。
其實我主要是談光圈、快門、ISO這個三個參數,爲何這裏又要談到焦距這個參數呢?這是由於我即將談到的一個名詞,叫作「安全快門」,而安全快門和等效焦距密切相關。
數碼相機的快門時間若是低於某個值 ,便很容易由於手的晃動,而讓畫面變得很模糊。這個快門值就是咱們說的安全快門。安全快門通常是等效焦距的倒數。
有一句很重要的話:等效焦距越長,抖動產生的影響就會越大,影像就會越模糊。
緣由分析以下:
以某等效焦距爲25mm — 750mm的普通數碼相機爲例:
當你使用25mm焦距的時候,手持拍攝時快門應不慢於1/25秒,當使用750mm的焦距時,手持拍攝時的快門應不低於1/750秒。固然,若是用三腳架的話,就沒有快門的限制了。
可是,一旦你爲了消除抖動的影響而使用了高速快門,這時就算你使用最大的光圈,曝光量可能仍是不足,這時相機只有強行使用極高的ISO,例如ISO 3200或者ISO 6400,這時畫質就會變得很是糟糕。
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一般有兩個:一個是使用三腳架杜絕抖動,另外一個是使用防抖鏡頭以使用較慢的快門就能夠有效減輕抖動的影響。
可是……
防抖鏡頭是很貴的。
看這兩個鏡頭,基本區別就是一個防抖一個不防抖,結果防抖的貴了近4000塊錢。
最後要談的一個名詞叫作「景深」。
景深:在聚焦完成後,在焦點先後的範圍內都能造成清晰的像,這一前一後的距離範圍,便叫作景深。
景深一般和「虛化」這個詞聯繫在一塊兒,景深淺即虛化強,景深深即虛化弱。
淺景深的照片:(蜜蜂和花朵主體清晰,後面的綠葉幾乎徹底虛掉了)
深景深的照片:(不管是主體石獅子仍是後面的太和殿都很清晰)
那麼要得到淺的景深通常須要知足什麼條件呢?
一、大光圈;
二、實際焦距較長;
三、鏡頭離被攝者近,而背景離被攝者遠。
注:爲了不過於複雜,對於上文中的「等效焦距」和「實際焦距」的區別在此我不詳述了。
再補充一張經典的圖吧:光圈、快門、ISO、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