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步驟,教你打造產品經理的時間管理之道

   每一項工做任務都是骨架+肉和皮的組合體,凡是混亂順序的工做方式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到最後本身都講不清爲何要如此作。微信

 

沒有時間管理的PM是這樣的狀態:併發

莫名其妙湊熱鬧工具

心急火燎隨大流測試

操碎了別人家的心設計

那麼正確的PM時間管理是怎樣的呢?下面四步法帶領你們一塊兒飛資源

第一步:2分鐘原則,減輕大腦負擔開發

    咱們的工做中有無數的2分鐘內能夠完成的事情,但咱們常常將其變成了一個個就「艱鉅」的重大任務,留檔、跟蹤、排期、策劃、執行,結果一天下來沒有幹成幾件事,甚至過了幾天已經徹底忘記了這碼事。產品

    好比預定一個會議室,口頭跟領導溝通確認週五開個臨時項目總結覆盤會,但說完就扔着了;對本身說後面再約吧,反正也不急。結果連續幾天你的內心都惦記着這件事,到最後週五上午了領導提醒纔想起來還沒約會議室,趕忙去約發現早已經沒有會議室可約了!微博

  又好比項目在測試階段了,測試同窗完成了今天的測試,給你寫了一份郵件,裏面有幾個問題可能須要你確認下;你郵箱看到了,但想着已經快下班了,仍是晚上回去了再回吧。結果一路你內心都在裝着這件事,剛回家以爲太累了再等會兒吧;等會兒看了個電視劇一擡頭髮現已經十二點了趕忙睡了,次日下午了測試同窗跑來你身邊問你收到郵件沒,那幾個問題該怎麼處理,你纔想起來還沒給回覆。效率

  再好比軟件開發中常常碰到的一些問題,在你試用的時候,發現有某個小功能或用戶體驗能夠改進一下,如今的太不爽了;但是你以爲雖然只改一個代碼顏色也很煩,先放着吧,後面再說,這一個再說一直到最後產品死了可能都沒修改。

   2分鐘原則,就是要促使咱們對於可以快速處理掉的事情立馬處理,將腦子中的待處理事項儘可能的減小,減輕大腦負擔,給大腦以更多的養分去思考問題,而不是記憶這些價值不大的待處理事項。

第二步:番茄工做法,約定時間內聚焦完成一件事

  番茄工做法是時間管理中很是火爆的一種方法,具體的也是蠻複雜的,咱們這裏只提取其中對工做最有幫助的一點,即:約定一個合適的時間段聚焦全身心來完成一件事。

  這裏的合適時間段一般爲15分鐘到1個小時,不易過長。人的注意力集中是有限的,太長反而效率低下,也不易過短以致於根本完不成一件事(咱們從小到大上學一節課45分鐘時間是有道理的)。爲何要這麼作呢?其實就是充分利用人的注意力集中度,來高效的完成一件事,而後休息下恢復精力,再開始下一個番茄段,這樣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完成了六七件事情,本來可能幾天才能完成的事情如今兩個番茄段就搞定了。

番茄工做法有兩個特別的要求:

一是對工做任務要進行合理的拆解;

二是時間段須要有明確的提醒,尤爲到點時間;

  由於咱們平常的工做任務可能有較大一部分都是至關龐大複雜的項目組合,整個項目完成並非幾十分鐘能夠搞定的,那麼這時候就要學會合理拆解,將這一個大項目拆分爲一個個互相獨立又關聯的小任務,一個個解決掉這些小任務,最終完成整個看起來那麼龐大複雜的項目。

  明確的時間提醒是爲了時刻督促咱們的注意力和緊迫感,這樣才能聚焦思惟和精力在工做任務上面,高效、高質、高量的完成工做。

第三步:四象限時間排級法

四象限法主要用於工做任務排優先級,根據重要度和緊急度,將一個二維的座標軸劃分爲四個象限,分別爲: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

   其中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爲優先級最高的,這類工做須要立馬安排作的。第二類是緊急不重要,這類事情優先級稍微低於緊急且重要,但這類事情由於有着很高的緊急度,可能延遲一下子或一天就會形成不可預估的損失,所以須要儘快安排。第三類是重要不緊急,這類事情緊急度不是很高,但重要性很大。多是產品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目前不緊急,但將來對用戶很重要,可能直接影響到用戶核心需求,那麼咱們對這一類事情須要時刻關注,在合適的時機下安排着手處理。另外大部分狀況下這類事情最後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變爲重要且緊急;最後一類爲不重要也不緊急,這種事情基本能夠徹底忽略,除非有不少的閒散資源或力量,不然輕易別去碰,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也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上述四類象限狀況就是這樣,優先級第一的爲重要且緊急,優先級第二的爲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根據實際狀況調整)。另外這四個象限中的工做事項會隨着時間或工做項目的推移逐漸變遷,可能一個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下週就變爲重要且緊急了,一項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任務,由於公司政策變化立馬變爲緊急不重要的任務。所以咱們要靈活的對待四象限法工做排級,工具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千萬別把本身最後活成一個徹底不知變通的死人。

第四步:先思考,再動手,拒絕感動本身

  先思考,再動手,這是全部工做都必須遵照的金科玉律,不然你日復一日的辛勞徹底只是在以工做時間來感動本身感動別人。就如你被領導安排寫一篇軟文,扣了兩天終於在次日晚上凌晨三點半「寫好了」,而後你站在公司窗前拍了一張夜景,定位公司併發到朋友圈說:明天優秀的你必定感謝今天努力的本身!!!

  咱們是須要今天努力的本身,但咱們要努力對方向,要會努力,而不是以時間的多寡來判斷努力程度,那種努力毫無價值。咱們工做必須以最終結果爲評判標準,領導要的是結果,市場要的是利潤,沒有這個最終結果辛苦努力到猝死也是毫無價值的。可是咱們絕大部分人都習慣於感動本身,到手一件過後立馬就開始動手了,也不知道在幹些什麼反正就動手在作了,作到一半發現不對,重頭再來,辛辛苦苦好幾天終於搞好了郵件發給領導結果被罵了個狗血淋頭,根本不是領導想要的結果,這時候你鬱悶了、難過了、傷心了、發朋友圈了屏蔽領導罵公司領導是傻逼冷血毫無人情,但是無用啊,這樣的你到任何地方都是如此的境遇。

  爲何?由於在開始一項工做前你根本就沒有思考,你甚至都不知道本身要幹什麼,要怎麼作,要作成什麼樣,更不用說有哪幾種方案可選擇。優秀的人並非作的工做比別人多,而是優秀的人懂得思考,他們天天花在思考上的時間遠遠多於那些所謂的「實幹家」,甚至多於他們本身動手作的時間。工做任務只有在腦子中想透徹了,結構、邏輯、流程、關係理順了,再開始動手纔是一個正確的工做習慣。

  每一項工做任務都是骨架+肉和皮的組合體,其中骨架是須要思考來構建的,肉是實際執行中一點點補充進骨架中的,皮是最後的一層視覺包裝,他們的順序是骨架——肉——皮,凡是混亂順序的工做方式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到最後本身都講不清爲何要如此作。

其餘一些時間管理小建議:

將注意力放在合適的有價值的事情上面

  好比常常刷微博、刷微信、刷今日頭條等等,若是統計一下這些耗用的時間,必定會嚇你一大跳,有些甚至一天會吃掉咱們三分之一的時間,但是浪費了這麼多時間真的有對咱們產生多大的價值嗎?並無。

  因此在平常的工做和生活中,要時刻記得將本身的注意力放在合適的、有價值的事情上面,能夠安排本身看會兒書,看看最近幾天新聞,看看互聯網圈最近有什麼新趨勢新技術,是否是本身能夠研究研究,手裏作個小項目等等,將時間花在可以提高本身價值的事情上。

常常保持沉默

  這裏所說的常常保持沉默不是說讓你變得內向,而是拒絕掉那些可有可無的、別人的侃大山閒聊,把時間留給本身,讓本身天天都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

散步思考法

  散步思考法是不少人都用的一種小技巧,不少時候靜止不動反而不能激發出身體和心靈的力量,但在身體慢慢的走動而心靈徹底聚焦在某件事上的時候,原先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很快就能迎刃而解。另外做爲互聯網圈的PM,天天多走動走動,未來可能多活好幾年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15分鐘小憩法

  高強度的工做或者聚精會神特別耗用心力體力,並且如今整個社會人羣都是休息不足,一方面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多,晚上睡不着,另外一方面早上又必須早起上班,所以致使絕大部分人的睡眠不足,進而形成工做效率底下,時間產出價值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15分鐘小憩法,在你感受到瞌睡和累的時候,趴下來休息15分鐘,閉上眼睛把腦殼排空,15分鐘事後起來再次開始一段新的時間之旅,15分鐘一來不算過短,夠大腦和身體休息緩解了,二來也不算太長,對一天的時間來講不會浪費耗用太多。

作透一件事,觸類旁通

  這是爲了後面再次碰到相似的事情可以快速解決,而不至於同一件事情每次作都是重頭開始,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並且沒有任何成長。人的成長體如今一樣的事情開始很艱難才能完成,後面愈來愈順甚至隨手就幹掉了,由於在成長的人腦子中早已經造成了解決方案,要作的是經過合適的方法快速執行產出結果。

碎片化時間有效利用

  對如今的咱們來講,一天之中有太多的碎片化時間,早上上班車上,中午吃飯後的閒聊溜達,晚上下班回家的車上,到家後的三五個小時,甚至蹲馬桶、吃飯排隊等等碎片化時間,這些每個可能都不是特別長,但一天合併起來也並很多,但是咱們平常彷佛很難抓住,由於咱們都花在了玩手機刷微信等無效益的事情上面了,請好好利用每一天的碎片化時間,多是上班公交車上你研究了一個競品,晚上回家後總結了一篇產品設計心得,他們比玩手機刷微信等效益大得多。

時間單位價值判斷與使用

  舉個例子,王健林的一小時和街頭乞丐的一小時單位價值絕對是不同的。對咱們來講也是同樣的,只是差距可能沒這麼大,咱們平常也會常常將時間浪費在單位價值很低的事情上面,只是想着省錢,殊不知道這段時間若是作其餘事情產生的價值可能更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