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Google 的眼光

Google 的眼光

你知道嗎,Google(Alphabet)要賣掉 Boston Dynamics,一個它收購纔沒多久的機器人公司。這也意味着,Google 準備徹底退出機器人的領域。新聞傳言說,是由於 Google 以爲這些機器人太嚇人了,把它踢倒在地,竟然能像終結者同樣爬起來!還有輿論說 Google 研究機器人,是想搶走人類的飯碗,因此如今 Google 爲了人類的幸福,放棄了這個計劃。呵呵,這藉口多麼美妙呀!大家真覺得 Google 有這麼好心,會爲大家的生存着想嗎?html

Boston Dynamics

賣掉 Boston Dynamics(如下簡稱 BD)真正的緣由,實際上是由於 BD 的機器人只是一些研究性質的原型。它們離可以投入實用,其實差的老遠。研究經費的需求,倒是一個無底洞。大家只要仔細看看這些 BD 機器人的視頻(視頻1視頻2),就會發現雖然貌似很先進的樣子,跟科幻片裏的很像,然而因爲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的侷限性,它們其實仍然處於玩具階段,徹底沒有智能可言。golang

特別是從第一個視頻中你能夠看到,這機器人頭部旋轉着一個很大的光學雷達(Lidar),雖然能拿起箱子,然而它只能在很簡單,理想化的環境下才能作到,並且動做至關的緩慢和笨拙。箱子必須是方形的,並且必須有特殊的記號或者二維碼在上面,這樣機器人才能知道從哪裏下手。拿起箱子的時候,它並不像人那樣,能夠感覺到箱子的重心在哪裏,因此它只是隨意的把「手」(實際上是兩個橡膠墊)夾上去。箱子重心不穩,因此搖搖晃晃的,很容易滑落下來。至於機器人推門出去雪地上走的鏡頭,實際上是有人遙控的,它並不能徹底獨立的探索外面的世界。被人踢倒在地,它真的是像「終結者」同樣爬起來的嗎?不是的。它爬起來的動做,很像一隻螞蚱,並且很慢。我很難想象,這樣的機器人在戰場上被人踹倒以後,可以及時爬起而且活下來。算法

因此 BD 的機器人,實際上是拿來作搬運工都不合格的,更不要說作士兵了。它們的「智能」,其實跟家用的機器人吸塵器,沒有很大的差異。在如此理想化的條件下,普通的工業機器人其實就能搬運箱子,並且效率高不少。看看這些 Amazon 配送中心的機器人就知道,製造人形的機器人來作一些事情,徹底是畫蛇添足。只要你簡化環境,就可讓普通沒有智能的機器人,作不少有用的事情。chrome

BD 以前是由美國國防部和和海軍陸戰隊投資,進行機器人的研究。咱們都知道,軍方的錢是很是容易騙,能夠放心大膽的燒。到時候東西作出來能不能用,就是另一回事。拿軍方的錢多舒服,沒壓力,因此這樣的公司不拿軍方的錢,把本身賣給 Google,說明軍方已經不想資助這樣的項目了。Google 的眼光有問題,買下來才發現這些個玩具,離可以投入實際使用,恐怕還須要幾十年上百年。因而暗自驚呼上當,趕快轉手。瀏覽器

另一種謠言是說,Google 早就知道 BD 的機器人是不能用的。買下這公司,實際上是拿來給 Android 的創始人 Andy Rubin 作玩具(聖誕禮物)的。由於 Rubin 很喜歡機器人,從小就夢想作本身的機器人,卻壯志未酬。哪知道 Rubin 後來離開了 Google,因此這玩具公司也就不必留着了。Google 創始人對高層領導的寵幸和溺愛,因而可知一斑。安全

D-Wave 量子計算機

Google 彷佛老是喜歡作這種吸引眼球的項目,顯得本身高大上,卻不能真正的成功。Google 投資的另一個泡沫項目,叫作 D-Wave 量子計算機。D-Wave 是一個加拿大公司,號稱利用低溫超導技術,製造出了具備上千個 qubit 的量子計算機,能解決 NP-Complete 的問題。Google 圖着量子計算的虛名,花了很大的價錢買了一臺 D-Wave 的機器,因而時不時的要冒出一些新聞。好比這個新聞說,Google 聲稱通過本身測試,D-Wave 的計算速度,是普通計算機的一億倍!網絡

然而,真正的量子計算專家,好比 Scott Aaronson,早就揭露過,因爲環境對量子的干擾,要實現一千個 qubit 的量子計算機,難度是很是大,甚至是不可能的。D-Wave 所謂的「量子計算機」,其實並不具備正確的「量子態」,不具備真正的量子計算能力,它其實最多算是一臺「模擬計算機」。對於模擬計算機,其實研究已經不少了。模擬計算機確實能夠在某些很是特殊的問題上,比數字計算機快幾個數量級。然而,因爲模擬計算機與生俱來的「偏差問題」,它不能用於通用的計算,更不能用來解決 NP-Complete 的問題。實際上沒有任何研究代表,量子計算機是能夠解決 NP-Complete 問題的。測試

Google 聲稱 D-Wave 的機器比普通計算機快一億倍,用的是什麼樣的測試呢?他們的測試並非一個全面的 benchmark,它其實只包括一個問題:模擬退火。根據模擬計算機的特性,它可能原本就是特別適合用來作退火這樣的算法,但它卻不能解決其它要求更精確的問題。並且,解決一個問題快了一億倍,但是它卻不能以一樣的速度解決其它的問題,甚至沒法解決普通計算機能解決的那些問題。一個機器要被叫作「計算機」,它應該具備比較全面的解題能力。若是隻能解決一個問題,那它根本就不算是一個計算機,最多算是個物理實驗 :Pui

再來看看,D-Wave 解決了量子計算機原本應該能夠解決的問題嗎?沒有。不然的話,一千個 qubit 的機器,應該能實現著名的 「Shor 算法」,從而能夠很快的分解很大的整數,從而就能破解至關長度的 RSA 祕鑰!Google 爲什麼不用 D-Wave 來破解 RSA,引發全球轟動和震驚呢?由於它作不到。D-Wave 壓根就不是量子計算機,因此不能實現快速的大數分解。搜索引擎

其實不少人早就知道,D-Wave 不是真正的量子計算機,而 Google 卻冠冕堂皇的以訛傳訛,打着「量子計算」的招牌,發佈本身的測試結果。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知道,仍是故弄玄虛,吸引外行的眼球,長本身的威風。

Google Glass

世界忘不了你,Google Glass。當它剛出現的時候,Google 可秀了很多神奇的視頻。要查地圖導航,滴滴滴,Glass 直接把導航路線投射到地面上,指引你前進!在書店裏說想找的書名,刷刷,Glass 在空氣中劃出一條明亮的路線,在書架之間蜿蜒穿行,指引你到擺放它的位置,…… 多麼神奇,多麼美好!

但是到最後,Google Glass 作到了這些炫酷的功能嗎?門都沒有摸到!一開頭Google 就應該意識到,這樣的視網膜光學投影,把虛擬的線條和人眼看到的實際物體合併在一塊兒,是很是難辦的問題。電影特效倒好作,實現起來就發現按照 Google Glass 的硬件能力,徹底不可能。並且 Google 怎麼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輸入書店裏擺放書的位置。這年頭還有多少人逛書店,這功能不是吃飽了撐着是什麼 :P

這教訓就是,一開頭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否則會摔得很慘。最後的 Google Glass,感受就是一個戴在頭上的手機屏而已,並無發揮頭戴設備的任何特色。電池壽命不到半小時,並且它的鏡腿還不能摺疊,取下來就不知道該放哪裏了。因此買了的人都發現沒什麼用處,但是價格不菲啊,只想把它轉手倒賣出去。

Google Glass 吹夠了牛皮,突然人間蒸發了。惋惜的是,粉絲們仍然沒有看透 Google 的一向做風,他們仍然相信 Google 誇出的各類海口,盼望這位「巨人」製造出偉大的新產品。

自動車

關於 Google 的自動車,我已經有專文介紹了。自動車是一個美好的幻想,但是物體識別等 AI 問題,卻很難解決。

有人可能覺得這種自動車「夠好用」就能夠,由於世界上有那麼多糟糕的司機,酒後駕車的,意外狀況判斷失誤的,…… 因此 Google 的自動車也不須要完美,能大幅度減小車禍機率,就是人類的福氣了。然而從道德和法律意義上來說,自動車卻必需要接近完美才能夠。可能有人會犯的錯誤,它卻不能夠犯。這是爲何呢?緣由在於,坐這輛犯了錯誤的自動車,致使身體殘疾的人,若是是他本身開車,他可能根本不會煩這樣的錯誤。誠然,其它人可能在這種狀況也會犯錯誤,但其餘人會犯錯誤,跟這個受害的人毫無關係。他會告上法庭,說:「若是是我開車,確定不會致使車禍,以致於我本身變成殘疾。因此 Google 的自動車對此負有嚴重的責任。」 明白了嗎?只是能從「宏觀」意義上減小車禍是不夠的。自動車的駕駛技術,必須超過世界上最安全的駕駛員,它徹底不能夠犯錯誤。

因此 Google 的自動車,離可以實用差的天遠,卻喜歡處處遊說,甚至要求政府監管部門大開綠燈。Google 爲什麼如此執着?個人猜想是,Google 並非真的想讓自動車可以投入實用。顯然,研究這些東西,能夠顯得本身很高大上,技術實力強。這樣一來,recruiter 們就能夠對剛畢業的學生們說:「看那,咱們 Google 有各類刺激的,開創將來的項目。快加入咱們吧!」 等你進去,才發現那些炫酷的項目,其實根本沒機會進去。雖然拿着機器視覺的 PhD,卻沒法進入自動車的項目。只有老老實實寫些 JavaScript,改進一下 Adwords,給 Gmail 加個小不點的功能進去,…… 而後你走出 Google 的時候,就不當心變成了這個樣子:

其實徹底無人控制的自動車,且不說能不能實現,它真的有必要嗎?如今不少汽車公司(Subaru本田奔馳,……)均可以實現自動防撞剎車功能,這纔是人們最須要的,並且難度不是特別高。一旦人們發現知足了基本的安全需求,就不會想要徹底自動的車了。因此我預測,Google 自動車極可能再過一陣子就會跟 Google Glass 同樣,人間蒸發掉。咱們走着瞧吧 :)

Chromecast

再來看看 Chromecast 吧。Chromecast 剛出現的時候,有些人也是熱情高漲,甚至有國內朋友託我幫他買一個寄回國。我說這玩意比起 Apple TV 有什麼特點嗎?回答說:這是 Google 造的,確定很牛,比 Apple TV 牛不少,必定要幫我買!因而等我要幫他買的時候,發現已經供不該求斷貨了。

直到我本身用過 Chromecast,才發現這東西就像一個未完工的 intern 項目,根本不能用!我固然不會去買個 Chromecast。我用它是由於有天買了個投影機,免費附送了一個 Chromecast。心想免費送的就試試唄,結果用了幾回以後,發現簡直 bug 百出。雖然個人是免費附送,可是這東西單獨賣也要 $35。這樣質量的東西,Google 你也好意思拿出來賣錢嗎?!

放 YouTube 視頻的時候,它能夠把視頻加入播放隊列,或者能夠當即播放。但是隊列播放和當即播放的邏輯,倒是混亂的。有時候你原本想讓它當即播放,它卻把你以前放進去的視頻給放了出來,彷彿你是在隊列播放。因此我後來發現,這東西老是不放我如今想看的視屏,煩死人了。

更搞笑的是它的 Chrome 插件,有時候播放列表裏面,突然出現 「[object Object]」 這樣的東西。顯然是某些初級 JavaScript 碼工,把某個對象給直接「+」到了一個字符串上面。試試吧,在瀏覽器裏打開開發界面,輸入""+{x:1},你就獲得"[object Object]"。連這麼低級的 bug 都放進去了,我就懷疑他們到底本身有沒有用過本身的產品。

我永遠沒法理解人們對這類 Google 產品的熱情。最後,因爲我對那個投影機也不是很滿意,因此把投影機和 Chromecast 一塊兒退給了 Amazon 。後來買了 Apple TV,發現跟 Chromecast 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好用順暢不少,一點問題沒有。

可能由於退貨比例過高,Chromecast 如今已經從 Amazon 下架了。

Go 語言

Go 語言,也是 Google 最愛炫耀的技術之一。我以前的文章已經分析的很清楚了,Go 語言就是一坨屎。每一個研究過 PL 的人,都在嘲笑 Go 語言的設計,笑掉了大牙。

Google 對於真正的計算機科學,程序語言的研究,遠遠不如微軟,Intel,Oracle(Sun),IBM,Cisco。基本就是業餘水平。很惋惜的是,Google 仍然能夠靠着本身在網絡界的影響力,面對專家們的嘲笑,明目張膽在業界推廣 Go 這個大垃圾,禍害其餘人。你說咱們這些 PL 人士,怎麼可能不鄙視 Google?

對了,Google 還有另一個垃圾語言,叫作 Dart。Google 內部還有一個自用的垃圾語言,叫作 Sawzall。Sawzall 的創造者,後來創造了 Go。此人以前設計了 Plan 9 操做系統,自覺得超越了 Unix,而其實呢繼承了 Unix 的全部糟粕,只含有一些膚淺的界面改動,並且還不怎麼好用,因此後來根本沒人用。不是我有偏見哈,可我發現的規律就是,製造垃圾的自大狂,永遠都只會製造垃圾。

由於內行人都知道 Google 對於語言的造詣和態度之膚淺,因此幾乎沒有科班出生的程序語言專家願意去 Google 工做。大部分最好的 PL 人員進入了微軟,少數去了其它地方。

Google 的水平

另外,Google 的無線路由器 OnHub,出來的時候你們也是熱情高漲。最後一看 Amazon 的review,惡評如潮。自稱「speak human」,可怎麼就那麼不人性化,那麼難用呢!

別忘了 Blogger,別忘了 Orkut,Chrome OS, Chrome book,…… 哎,Google 還有其它一系列失敗的的產品和項目,公司裏不少人作着一些窮途末路的項目,我就很少說了……

因此總的來講,Google 有它的特長。它是一個不錯的互聯網公司,Google 的搜索引擎作得很好,Gmail,收購來的 YouTube,地圖,Android 什麼的,也比較好用。可是 Google 的特長,也就停留在那裏了。作其餘事情,幾乎全都是業餘水準,卻自覺得了不得,喜歡宣傳本身,製造高大形象。最近 AlphaGo 搞得沸沸揚揚,也是同樣的用意,煽風造勢,以此吸引懵懂沒經驗的年輕人,進去爲它作一些瑣碎的雜活,幫助它賺更多的廣告錢。

這就是我眼裏的 Googl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