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歲月html
外界對日企有不少誤會,其中最大一個,恐怕就是認爲日企都很變態,瘋狂的加班,低廉的工資等。也許是第一份工做,NEC給個人總體印象不是變 態,而是是舒適。入職培訓時,公司的技術總監這樣對咱們說:不論大家在那個行業,都要爭作這個行業的Number One! 這句話,隨時想到,都讓我振奮不已。也許正是這樣的勇氣,才讓NEC屹立百年不倒(雖然如今有些江河日下了)。入職培訓時,還學習了不少社交禮儀,例如如 何互換名片(把印有本身名字的名片,面向對方等),同期的學員,在當年合做了據稱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春晚,而不少學員,之後的關係都還不錯。程序員
NEC的加班工資(晚上和週末加班都有法定工資)、彈性工做制(真正的彈性,早上8點到下午5點就能夠下班)、出差補助(出差一般都會安排不錯 的酒店)、學習氛圍濃厚(每週的日語課堂;天天中午15分鐘的輪流演講等)、每一年一次的國內旅遊(通常都有4個左右的目的地可供選擇,2008年的旅遊地 是武夷山、廬山、蘇杭等)、超多的假日(入職就有12天;法定節假日一般要多放一天假)、法定以外的我的保險辦理,這些都很讓人懷念。提及來,做爲一家日 企,仍是很是人性化的。例如某個飄雪的冬天,公司爲了照顧員工,特地容許下午4點全體職員下班回家。算法
都說大公司學作人。我在NEC學會的一個作人原則就是:不要不懂裝懂,坦然認可本身不會的,而後努力去學習。不懂裝懂的人不會在這個集體中獲得 尊重和承認。NEC的李San、凌San做爲領導,對我這樣初出校門、不諳世事的青年人提供了不少機會,他們的寬容讓我至今難忘;而亦師亦友的劉San, 是我所見過的真正的hacker,對技術的癡迷,給新手的幫助,以及天真的爲人,讓我欽佩又嚮往;才華橫溢的小站、小張,做爲同期學員,但是我心中追趕的 目標和競爭對象;而老呂、華仔和我,則是最佳三人組,咱們帶頭成立的飯糰,當年就開風氣之先,一時間部門飯糰林立。編程
不少人都說NEC就像大學,可是大學就有畢業。不少人在學到差很少的時候,就選擇了離開。由於做爲一家日企分公司,業務嚴重依賴日方,而分配的 業務,在咱們一羣年輕小夥看來,既沒有挑戰,也沒有意義(沒有用戶)。沒有激情,工資偏低,上升空間很是有限,這些恐怕是你們選擇離開的主要緣由。服務器
風行歲月網絡
在離開NEC以前,我、老呂、華仔三個曾想過作一個火車票訂票系統。春運一票難求是衆所皆知的問題,華仔用Perl寫了個簡單的爬蟲,抓火車票 網的倒票信息,很快就買到車票。以這個原型爲起點,咱們認爲有大量用戶,而定向抓取難度不大,所以開工。雖然這個計劃,短時間內就夭折了,緣由不少,但給我 印象深入的是,在NEC,我是學習不到如何在互聯網這個浪潮中,撈到屬於本身的一桶金的。大多數離開NEC的人,都選擇瞭如湯姆遜、T3G等同類型公司, 而我,以及以後的華仔,都選擇了互聯網。工具
雖然還有其餘選擇,但到風行的理由很簡單,風行所在的錦秋國際也在知春路上,離我住的地方很近。待遇雖然很通常,但畢竟讓我邁入了互聯網的大 門。剛到風行時,風行的用戶量是280萬左右,離開時,有550萬左右;離開半年後,用戶量猛漲,有900萬左右。做爲一個軟件工程師,維繫一個百萬人在 線系統,仍是很有挑戰的,尤爲對我這樣沒有什麼經驗的人而言。post
在風行的歲月,技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與此同時,興趣也是多種多樣。最有激情的時候,會在天天下班就打印一份技術文檔,等公交車時,就在昏暗的 燈光下學習,回家拔完飯就開始實踐,從Linux系統/網絡編程、到各類命令行工具、到網絡協議研究、算法、開源項目,以及一些稀奇古怪乏人問津的東西 (例如用LaTex寫做文檔、Metapost繪製矢量圖、graphviz繪圖)。計算機相關的書,不論溫故知新的,如《Unix編程藝術》、《C++ 對象模型》,仍是一見如故的,如《程序員的修煉之道》、《編程珠璣》、《Python源碼剖析》、《卓有成效的程序員》、《敏捷軟件開發》、《重構》,還 是裝飾書櫃的,如《怎樣解題》、《如何求解問題》等等,見一本買一本。屢次搬家的痛苦,並無消弱我購書與閱讀的興趣。學習
除了出自興趣的自修,在工做上遇到的不少事情,例如流量異常分析、程序崩潰、用了不少時間才找到的bug、算法調優、運營學習、一時沒法解決的 問題等等,也都事無鉅細的記錄在案。再離開風行時,差很少積累了10萬字左右的筆記。我記錄筆記的方法,也比較原始,只用Vim+記事本,不多發到網上, 由於是寫給本身的,行文簡單精煉,給其餘人的話,就要修飾文辭、製做插圖等,這是不一樣的價值。記筆記是個初級的習慣,只要強迫一段時間,就能讓本身終身受 益。我從風行記錄到百度,常常都會翻出筆記,給同事發郵件,解釋某個問題。命令行
然而,興趣驅動的學習,也是一把雙刃劍,讓你快樂,也讓你痛苦。由於興趣的泛濫(技術以外的諸多興趣是技術興趣自己的2倍以上),讓我深陷困 惑,不知道本身是否真的適合作技術;也正由於興趣氾濫,因此真正精通,拿得出手的東西很少,或者說在任何一個領域,都不能作到Number One這樣的自我期許。後來和公司的大Boss聊過個人困惑,但卻終未釋懷。此後不久,就離開風行,但願到一個更大的空間,看看這個世界。
固然,離開前,仍是要濃墨重彩的說說個人那些朋友們。HZ是另外一個亦師亦友的大拿,是他最早讓我關注行業自己,而不是僅僅關注於技術。不少技術 人員容易範的一個錯,就是懂技術不懂行業。對行業的瞭解,意味着,要大量的使用這個行業已有的產品、瞭解他們的運行規律(例如Qvod的運做模式就明顯和 風行、PPS、奇藝、優酷不一樣),誰在用你的產品,怎麼用的?以及很是重要的對統計數據的理解。另外一個好友是HR,哦,HR不是Human Resources的縮寫,而是他鼎鼎大名的縮寫。說來HR大我有十來歲吧,虎背熊腰,中東恐怖分子的造型。每次公司出遊,咱們都住一間房(呵呵,莫誤 會,是標準間雙人牀),找人玩殺人,以及天南海北的瞎扯。HR最讓我受不了的是他的磨嘰和拖拉,最讓我受得了的是我調侃和嘲諷他時絕不介意的風範。YZ是 我在風行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年齡相仿,到公司也是先後腳,雖然他作客戶端我作服務器,但當時風行研發也就二三十號人,YZ對工做自己的專一與一絲不苟, 相比個人隨意和三心二意,就造成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此人精力旺盛,戰鬥力強勁,又是數學出身,所以一直是我追趕的對象。此外,公司的兩位大Boss,羅 總和唐總也對我關照有加,偶爾的對話,總讓我過後深思許久。
總的來講,在風行比在NEC有了更大的成長,教訓也更多,大概有這幾點吧:
* 解決產品線上的實際問題,比學習新技術更重要。
* 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是提升能力的捷徑。所謂專家,就是在一個有限的領域裏,把全部的錯誤都犯過一次。
* 拓展興趣,堅持學習。不要囿於技術一隅。和提升技術能力同等重要的是,深刻學習、理解你所在的行業。技術是爲市場服務的,理解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的運營方式、產品的贏利模式。這些「功夫在詩外」的努力,都有助於推動項目、改善產品、提升技能。
* 無知並不好笑。無知但又不去學習纔好笑。
* 但管努力,莫問前程。不要浪費時間怨天尤人,攀比工資高低,爭論物價房價漲跌。相信功不唐捐。
百度歲月
相比NEC、風行,在百度時光短暫,所以技能和交際的提升都頗有限。但從戰鬥力這個層面上說,卻有至關的長進。百度的產品線生命期至關短,若是 短時間內沒有成效,就有被砍掉的風險。用百度一個VP的話來說,就是「只認功勞,不認苦勞」。不少產品線都加班到至關晚,像百度影音這個產品線,咱們組內的 成員,不少人到了晚上12點,還在討論問題和解決方案,還在改進產品,而這些都是自發,沒有硬性規定的行爲。在風行,我有很多時間是在爲公爲私的學習,但 在百度,幾乎沒有時間能夠騰出手來學習。固然,也許是和百度客戶端在公司的處境相關。
雖說百度的項目很是緊張,但仍是有大量高質量的培訓課程、教材、技術文檔能夠學習。尤爲剛畢業的學生,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可以得以快速成 長。內部的BIT培訓、公司和部門的各類講座,以及com平臺的資料,都會讓渴望知識的人欣喜若狂。新發布的產品線,用戶數很快就會激增到幾萬,十幾萬, 幾十萬,百萬,千萬這個量級,對於但願挑戰本身的人,是個好平臺。在這裏,我的的成功是和團隊的成功綁定在一塊兒的,所以你們都很是努力的朝着一個目標工 做,至少在咱們產品線是這樣。
在百度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坐在屏幕前,運指如飛的用Vim模式的命令行,管道鏈接一堆命令,背後站一羣人,看你怎麼分析日誌,抓出異常。追蹤 異常,就如同偵探破案通常,把現場還原出來,找出是本身的程序搞鬼,仍是有惡意用戶。讓你吐血的經歷,就是最寶貴的財富。由於RD、QA、PM都很是專 業,因此能夠學習到各類不一樣層面的知識,要加以應用也很簡單,只要你爲產品線獻謀獻策,並實現它,就能夠了,有大量的用戶,會成爲你的試金石。
結語
在百度的最後一段時間,我想也許我準備好了,能夠獨立行事。離職後,和曾經視爲競爭對手的YZ以及幾個朋友,開發一款叫作「淘奇桌面」的軟件, 目的是作軟件、文檔類的搜索。作了些時候,感受困難重重,履步維艱。失敗並不可怖,真正強悍的人不是沒有失敗的人,而是快速從失敗中成長的人。不過,誰負 誰勝出天知曉,回到自我總結的話中,就是,但管努力,莫問前程,事在人爲,功不唐捐。
年輕的倒是一筆最好的財富,而多數時候,咱們不知道如何運用這筆最寶貴的財富,將之揮霍一空了。全部平凡的日子加起來,就將聚集成了你的一輩子。 若是不但願平淡的生活下去,就要更加努力的去拼搏。找到本身的偶像,追趕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找到本身的競爭對手加朋友,與之一塊兒戰鬥,你能走多遠, 在於你和誰一塊兒同行。雖然現實殘酷,時常迷茫,不知所措,但我總提醒本身,要樂觀的生活,也許,機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