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 4 個 TiKV 實例,CPU 數量每一個實例 30-40 核不等。多線程
須要特別說明的是 TiKV 都是機械硬盤,不是 SSD!併發
插入數據量 80000 條左右,只有兩個字段。spa
能夠看到單線程批量 insert 效率很是低,OPS 只有 100 左右,80000 條記錄插入花了差很少 13 分鐘。線程
這個過程當中 TiKV 實例的 I/O 比較緊張。按照 TiDB 的文檔,IO Util 「通常到 80% - 90% 就須要考慮加節點」。3d
雖然說 TiDB 是專門針對 SSD 開發的,但機械硬盤真的就這麼不堪嗎?俺不甘心,因此試了下多線程批量插入。blog
分別嘗試了 3 線程、10 線程、50 線程的批量插入,結果喜人:資源
如上圖所示,50 線程的狀況下 OPS 直接上升到 2K,80000 條記錄的插入時間縮短到了不到一分鐘。開發
與此同時 IO Util 的使用量:文檔
雖然 IO Util 的值在 80% 左右能夠說是到了瓶頸,但線程的增長貌似並無帶來更大的壓力提高。資源消耗的增長體如今了 CPU 上:get
可見增長 TiKV 集羣中的核數和併發量,能夠顯著的提高 TiDB 插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