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論程序員
書中引用:我成了一名職業程序員,可是我發現全部的算法別人都已經實現了,我只要調用就能夠。彷佛咱們公司的軟件與數據結構、算法的關係都不大。那我當初辛辛苦苦學習的數據結構和算法有用麼?如何區分一個好的程序員和很差的程序員呢?算法
——P1 編程
疑問1:學習算法和數據結構對於一個之後不從事計算機理論研究的人有多大用處?安全
想法:因爲本身對算法的興趣並不深,本身之後確定不會從事計算機理論研究方面的工做,更不可能研究出一個新的算法,更況且如今不少算法都實現了,只要會調用就好了,我以爲這沒什麼問題。可是人人都說算法很重要,因此我對算法也挺重視,數據結構等專業課都聽得很認真也取得不錯的分數。可是這樣到底夠不夠呢?對於之後不研究算法理論的人學習數據結構和算法又有什麼用處呢?至少到如今我作一些小項目就徹底沒感覺到算法和數據結構的重要性,多是我資歷尚淺吧。我百度了一下算法和數據結構的做用,知乎上的大神都認爲數據結構是編程最重要的基本功沒有之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87605這是我看到的一些回答,我對其中一個映象比較深入:雖然工做了之後根本就用不到那些書中的講的二叉樹、圖、排序算法等,更重要的是你要學習一種思想:如何把現實問題轉化爲計算機語言的表示。《數據結構》這門課其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邏輯思惟。看了這段話後,我認識到了學習數據結構和算法的意義,但我仍不知該把算法放在哪個位置。數據結構
書中引用:IT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找工做時聲稱:我精通Java,會用C++寫「Hello World」程序,我懂軟件工程,我畫了不少圖,寫了不少文檔,最後得了很高的分數......這些同窗是真的懂軟件工程,是一個合格的軟件工程師麼?框架
——P8 數據結構和算法
疑問2:在大學裏要作到什麼程度,畢業後纔算是一個合格的軟件工程師?工具
想法:引用中描述的同窗確定不是一個合格的軟件工程師,由於他不懂軟件開發流程,也沒有項目經驗。可當代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就是這種狀態,由於他們缺少項目實踐的經驗。我不想成爲這樣的人,因此對項目實踐很看重,認真對待老師平時佈置的小項目(好比作個新聞管理系統),加入工做室爲學校作一些網站,但就算是這樣,我以爲本身畢業後仍然距離一個合格的工程師很遠。但願老師能給些建議和方向,要想畢業後成爲一個合格的軟件工程師,在大學裏我應該作出些什麼程度的項目來?要達到怎樣的水平纔算基本合格?我會努力靠近的。單元測試
第2章 我的技術和流程學習
書中引用:單元測試應該集成到自動測試的框架中:另外一個重要的措施是要把單元測試自動化,這樣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運行單元測試。
——28
問題3:如何實現單元測試和迴歸測試的自動化?
想法:讀了第2章後我知道了單元測試和迴歸測試的做用,而且認識到測試的完整性在整個軟件開發中的地位,之前並無認識到測試時代碼覆蓋率等問題,只是簡單地功能實現(如增刪改查)測試經過就算過了。但文中總提到測試最好要自動化,這樣可以快速運行全部迴歸測試,可自動化是指什麼,是指用相似於Junit的工具嗎?若是是這樣,測試的數據仍是要本身寫吧。
書中引用:你們也要注意避免沒有作分析就過早地進行「效能提升」,若是咱們不經分析就盲目優化,也許會事倍功半。
——34
問題4:什麼階段最適合「效能提升」?
想法:在作一個項目時,從軟件工程的步驟來看彷佛並無「效能提升」這個階段,只有最後的「提出過程改進計劃」,這個算是在進行效能分析嗎?效能分析通常是把整個項目基本完成後再進行的嗎?若是是這樣對效能分析會不會有較大的難度呢,畢竟項目已經基本完成了,再改代碼可能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風險。「效能提升」的最佳時間是什麼階段呢?我的不太認同放在最後。
第16章 IT行業的創新
書中引用:不但大衆不喜歡創新,甚至連創新者本身都不例外,有些創新者甚至恨創新。
——348
問題5:創新真的要顧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嗎?
想法:書中提到大衆甚至連創新者都不喜歡創新,歸根結底是他們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就如法國的自動織布機威脅到了廣大工人的利益,於是一開始受到了極大的阻力,可最終織布機仍是被社會承認了。咱們不能否認織布機的出現形成了大量工人的失業,可它卻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推進了社會的發展。那麼創新真的要顧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嗎?我以爲是顧及不到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只要能使社會進步,我相信其最後仍是會被社會接納,儘管它一開始會遭受許多質疑與抵抗。正如阿里巴巴的淘寶,使大量實體店受挫,卻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大量新的工做機會,令人們的購買方式更加便利。再如中國大陸盛行的電子支付,雖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威脅着我的信息與帳戶安全。所以我認爲,與其考慮創新是否要顧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如思考什麼樣的創新纔是社會須要的,這樣的創新更有意義且具更大的成功率。
以上就是我在閱讀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