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方便編寫出線程安全的程序,Java裏面提供了一些線程安全類和併發工具,好比:同步容器、併發容器、阻塞隊列、Synchronizer(好比CountDownLatch)。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下同步容器。java
在Java的集合容器框架中,主要有四大類別:List、Set、Queue、Map。程序員
List、Set、Queue接口分別繼承了Collection接口,Map自己是一個接口。編程
注意Collection和Map是一個頂層接口,而List、Set、Queue則繼承了Collection接口,分別表明數組、集合和隊列這三大類容器。 數組
像ArrayList、LinkedList都是實現了List接口,HashSet實現了Set接口,而Deque(雙向隊列,容許在隊首、隊尾進行入隊和出隊操做)繼承了Queue接口,PriorityQueue實現了Queue接口。另外LinkedList(其實是雙向鏈表)實現了了Deque接口。安全
像ArrayList、LinkedList、HashMap這些容器都是非線程安全的。多線程
若是有多個線程併發地訪問這些容器時,就會出現問題。併發
所以,在編寫程序時,必需要求程序員手動地在任何訪問到這些容器的地方進行同步處理,這樣致使在使用這些容器的時候很是地不方便。框架
因此,Java提供了同步容器供用戶使用。工具
在Java中,同步容器主要包括2類:post
1)Vector、Stack、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
2)Collections類中提供的靜態工廠方法建立的類
Vector實現了List接口,Vector實際上就是一個數組,和ArrayList相似,可是Vector中的方法都是synchronized方法,即進行了同步措施。
Stack也是一個同步容器,它的方法也用synchronized進行了同步,它其實是繼承於Vector類。
HashTable實現了Map接口,它和HashMap很類似,可是HashTable進行了同步處理,而HashMap沒有。
Hashtable和ConcurrentHashMap有什麼分別呢?它們均可以用於多線程的環境,可是當Hashtable的大小增長到必定的時候,性能會急劇降低,由於迭代時須要被鎖定很長的時間。由於ConcurrentHashMap引入了分割(segmentation),不論它變得多麼大,僅僅須要鎖定map的某個部分,而其它的線程不須要等到迭代完成才能訪問map。簡而言之,在迭代的過程當中,ConcurrentHashMap僅僅鎖定map的某個部分,而Hashtable則會鎖定整個map。
Collections類是一個工具提供類,注意,它和Collection不一樣,Collection是一個頂層的接口。在Collections類中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好比對集合或者容器進行排序、查找等操做。最重要的是,在它裏面提供了幾個靜態工廠方法來建立同步容器類,以下圖所示:
從同步容器的具體實現源碼可知,同步容器中的方法採用了synchronized進行了同步,那麼很顯然,這必然會影響到執行性能,另外,同步容器就必定是真正地徹底線程安全嗎?不必定,這個在下面會講到。
咱們首先來看一下傳統的非同步容器和同步容器的性能差別,咱們以ArrayList和Vector爲例:
1.性能問題
咱們先經過一個例子看一下Vector和ArrayList在插入數據時性能上的差別: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 Vector<Integer> vector = new Vector<Integer>();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00;i++) list.add(i);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進行100000次插入操做耗時:"+(end-start)+"ms");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00;i++) vector.add(i);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Vector進行100000次插入操做耗時:"+(end-start)+"ms"); } }
這段代碼在我機器上跑出來的結果是:
進行一樣多的插入操做,Vector的耗時是ArrayList的兩倍。
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性能問題上的反映。
另外,因爲Vector中的add方法和get方法都進行了同步,所以,在有多個線程進行訪問時,若是多個線程都只是進行讀取操做,那麼每一個時刻就只能有一個線程進行讀取,其餘線程便只能等待,這些線程必須競爭同一把鎖。
所以爲了解決同步容器的性能問題,在Java 1.5中提供了併發容器,位於java.util.concurrent目錄下,併發容器的相關知識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講述。
2.同步容器真的是安全的嗎?
也有有人認爲Vector中的方法都進行了同步處理,那麼必定就是線程安全的,事實上這可不必定。看下面這段代碼: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Vector<Integer> vector = new Vector<Integ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true) { for(int i=0;i<10;i++) vector.add(i);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remove(i); };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get(i); };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while(Thread.activeCount()>10) { } } } }
在我機器上運行的結果:
正如你們所看到的,這段代碼報錯了:數組下標越界。
也許有朋友會問:Vector是線程安全的,爲何還會報這個錯?很簡單,對於Vector,雖然能保證每個時刻只能有一個線程訪問它,可是不排除這種可能:
當某個線程在某個時刻執行這句時: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get(i);
倘若此時vector的size方法返回的是10,i的值爲9,而後另一個線程執行了這句: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remove(i);
將下標爲9的元素刪除了。
那麼經過get方法訪問下標爲9的元素確定就會出問題了。
所以爲了保證線程安全,必須在方法調用端作額外的同步措施,以下面所示: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Vector<Integer> vector = new Vector<Integ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true) { for(int i=0;i<10;i++) vector.add(i);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est.class) { //進行額外的同步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remove(i); } };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est.class) {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get(i); } };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while(Thread.activeCount()>10) { } } } }
3.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異常
在對Vector等容器併發地進行迭代修改時,會報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異常,關於這個異常將會在後續文章中講述。
可是在併發容器中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最後貼一個ArrayList轉Vector的代碼
//示例 Vector v = new Vector(); ArrayList ar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copy(ar, v);
資料:
《深刻理解Java虛擬機》
《Java併發編程實戰》
http://thinkgeek.diandian.com/post/2012-03-24/17905694
http://blog.csdn.net/cutesource/article/details/578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