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路由的前生今世及實現原理

??php

原文發於個人博客:https://github.com/hwen/blogS...html

什麼是路由

路由這個概念最早是後端出現的。在之前用模板引擎開發頁面時,常常會看到這樣前端

http://hometown.xxx.edu.cn/bbs/forum.php

有時還會有帶.asp.html的路徑,這就是所謂的SSR(Server Side Render),經過服務端渲染,直接返回頁面。vue

其響應過程是這樣的html5

1.瀏覽器發出請求git

2.服務器監聽到80端口(或443)有請求過來,並解析url路徑github

3.根據服務器的路由配置,返回相應信息(能夠是 html 字串,也能夠是 json 數據,圖片等)ajax

4.瀏覽器根據數據包的Content-Type來決定如何解析數據vue-router

簡單來講路由就是用來跟後端服務器進行交互的一種方式,經過不一樣的路徑,來請求不一樣的資源,請求不一樣的頁面是路由的其中一種功能。npm

前端路由的誕生的原因

前端路由的出現要從 ajax 開始,爲何?且聽下面分析 (ˉ▽ ̄~)

Ajax,全稱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瀏覽器用來實現異步加載的一種技術方案。在 90s 年代初,大多數的網頁都是經過直接返回 HTML 的,用戶的每次更新操做都須要從新刷新頁面。及其影響交互體驗,隨着網絡的發展,迫切須要一種方案來改善這種狀況。

1996,微軟首先提出 iframe 標籤,iframe 帶來了異步加載和請求元素的概念,隨後在 1998 年,微軟的 Outloook Web App 團隊提出 Ajax 的基本概念(XMLHttpRequest的前身),並在 IE5 經過 ActiveX 來實現了這項技術。在微軟實現這個概念後,其餘瀏覽器好比 Mozilia,Safari,Opera 相繼以 XMLHttpRequest 來實現 Ajax。(? 兼容問題今後出現,話說微軟命名真喜歡用X,MFC源碼一大堆。。)不過在 IE7 發佈時,微軟選擇了妥協,兼容了 XMLHttpRequest 的實現。

有了 Ajax 後,用戶交互就不用每次都刷新頁面,體驗帶來了極大的提高。

但真正讓這項技術發揚光大的,(。・∀・)ノ゙仍是後來的 Google Map,它的出現向人們展示了 Ajax 的真正魅力,釋放了衆多開發人員的想象力,讓其不只僅侷限於簡單的數據和頁面交互,爲後來異步交互體驗方式的繁榮發展帶來了根基。

而異步交互體驗的更高級版本就是 SPA(那麼問個問題,異步交互最高級的體驗是什麼?會在文末揭曉)—— 單頁應用。單頁應用不只僅是在頁面交互是無刷新的,連頁面跳轉都是無刷新的,爲了實現單頁應用,因此就有了前端路由。

單頁應用的概念是伴隨着 MVVM 出現的。最先由微軟提出,而後他們在瀏覽器端用 Knockoutjs 實現。但這項技術的強大之處並未當時的開發者體會到,多是由於 Knockoutjs 實現過於複雜,致使沒有大面積的擴散。

一樣,此次接力的選手依然是 Google。Google 經過 Angularjs 將 MVVM 及單頁應用發揚光大,讓前端開發者可以開發出更加大型的應用,職能變得更大了。(不得不感慨,微軟 跟 Google 都是偉大的公司)。隨後都是你們都知道的故事,前端圈開始獲得了爆發式的發展,陸續出現了不少優秀的框架。

原本還想寫更多的。。。不過有點慢慢偏離主題了(下次會專門寫寫)

從 vue-router 來看前端路由實現原理

前端路由的實現其實很簡單。

本質上就是檢測 url 的變化,截獲 url 地址,而後解析來匹配路由規則。

可是這樣有人就會問:url 每次變化都會刷新頁面啊?頁面都刷新了,JavaScript 怎麼檢測和截獲 url?

在 2014 年以前,你們是經過 hash 來實現路由,url hash 就是相似於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956628#articleHeader2

這種 #。後面 hash 值的變化,並不會致使瀏覽器向服務器發出請求,瀏覽器不發出請求,也就不會刷新頁面。另外每次 hash 值的變化,還會觸發 hashchange 這個事件,經過這個事件咱們就能夠知道 hash 值發生了哪些變化。

讓咱們來整理思路,假如咱們要用 hash 的模式實現一個路由,那麼流程應該是這樣的。

hash-mode

hash 的實現相對來講要簡單方便些,並且不用服務器來支持。

另外咱們能夠參考參考 vue-router 這一部分的實現(爲了便於解釋我簡化了部分代碼)

vue-router hash 實現源碼地址

/**
 * 添加 url hash 變化的監聽器
 */
setupListeners () {
  const router = this.router

  /**
   * 每當 hash 變化時就解析路徑
   * 匹配路由
   */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 => {
    const current = this.current
    /**
     * transitionTo: 
     * 匹配路由
     * 並經過路由配置,把新的頁面 render 到 ui-view 的節點
     */
    this.transitionTo(getHash(), route => {
      replaceHash(route.fullPath)
    })
  })
}

檢測到 hash 的變化後,就能夠經過替換 DOM 的方式來實現頁面的更換。

14年後,由於HTML5標準發佈。多了兩個 API,pushStatereplaceState,經過這兩個 API 能夠改變 url 地址且不會發送請求。同時還有 onpopstate 事件。經過這些就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實現前端路由了,但原理都是跟 hash 實現相同的。用了 HTML5 的實現,單頁路由的 url 就不會多出一個#,變得更加美觀。但由於沒有 # 號,因此當用戶刷新頁面之類的操做時,瀏覽器仍是會給服務器發送請求。爲了不出現這種狀況,因此這個實現須要服務器的支持,須要把全部路由都重定向到根頁面。具體能夠見:HTML5 histroy 模式

一樣,咱們來理清下思路,這樣寫起代碼才更駕輕就熟~

html5-mode

這部分 vue-router 的源碼,能夠發現實現的思路大致也是相同的

export class HTML5History extends History {
  constructor (router, base) {
    super(router, base)
    /**
     * 原理仍是跟 hash 實現同樣
     * 經過監聽 popstate 事件
     * 匹配路由,而後更新頁面 DOM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e => {
      const current = this.current

      // Avoiding first `popstate` event dispatched in some browsers but first
      // history route not updated since async guard at the same time.
      const location = getLocation(this.base)
      if (this.current === START && location === initLocation) {
        return
      }

      this.transitionTo(location, route => {
        if (supportsScroll) {
          handleScroll(router, route, current, true)
        }
      })
    })
  }

  go (n) {
    window.history.go(n)
  }

  push (location, onComplete, onAbort) {
    const { current: fromRoute } = this
    this.transitionTo(location, route => {
      // 使用 pushState 更新 url,不會致使瀏覽器發送請求,從而不會刷新頁面
      pushState(cleanPath(this.base + route.fullPath))
      onComplete && onComplete(route)
    }, onAbort)
  }

  replace (location, onComplete, onAbort) {
    const { current: fromRoute } = this
    this.transitionTo(location, route => {
      // replaceState 跟 pushState 的區別在於,不會記錄到歷史棧
      replaceState(cleanPath(this.base + route.fullPath))
      onComplete && onComplete(route)
    }, onAbort)
  }
}

造個輪子~

我用純 ES6 寫了個前端的路由,沒有用任何框架,就能夠實現前端路由的全部功能~

固然,實現的思路就是上面的那兩幅流程圖。

在線演示地址

項目源碼

你還能夠經過 npm 來安裝這個包(功能已經實現完整,並有詳細文檔)

npm i --save sme-router

以爲有幫助的,請點個 star ~~

後記

異步交互的最高級體驗是什麼?
PWA,讓前端頁面能夠作到離線操做(是否是愈來愈像原生 app 了?)

以爲有幫助的話,請點個贊,點個 star ~~

但願看到更多幹貨的話,(●'◡'●) 快來關注個人雜貨鋪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