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編輯:徐九丨發自 雲端
SegmentFault 思否報道丨公衆號:SegmentFault安全
2018 年 12 月,一篇名爲《#華爲雲#遵從你心,無問西東》的文章在華爲內部的心聲社區引起了熱議,該文章和相關的跟帖甚至還被華爲總裁辦郵件轉發。微信
這篇文章中的一個觀點是,華爲內部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是由兩個團隊在獨立運營,這對客戶來講沒有太大的價值,對內部來講也是資源浪費。而且兩個團隊間的協同合做彷佛運行的也不使人滿意:架構
「曾經也是同一個屋檐下的兄弟,一直很無語,這一對孿生兄弟,爲何不能造成協力,互相幫襯呢?在過去的一年,也參與和了解過一些故事,銷售、市場側沒法造成協力,甚至,也許還互相阻礙。」
此次,你們熱議的「華爲關閉私有云業務」,是要解決這個內部問題麼?仍是華爲有着行業層面更深層次的戰略佈局?運維
華爲自從 2017 年 3 月制定了增強公有云業務的戰略目標,並調整組織架構設立 Cloud BU 後,讓雲計算業務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根據 IDC 於 2020 年 2 月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 2019Q3 跟蹤》數據顯示,華爲雲 2019 年 Q1 至 Q3 在 IaaS+PaaS 市場連續三個季度的增加超過 300%。分佈式
華爲之因此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最重要的必定是其清晰的戰略方向。雲計算戰略目標設立時,華爲雲就把自身定位於爲整個國民經濟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而提供基礎設施的角色上。工具
爲此,華爲雲關注的並不只僅是雲計算領域的市場份額,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了構建開放生態、與更多的垂直領域開發者深度融合中。佈局
去年 9 月,華爲 Cloud & AI 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在華爲全聯接大會上宣佈,華爲將以鯤鵬和昇騰做爲根基,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佈局,持續構建開放生態。post
這當中的「一雲」,指的是要經過全棧技術創新,爲全球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合雲。但華爲內部一直混亂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業務,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性能
這次傳聞的華爲關閉私有云業務,其實表述的並不許確。事實上,是華爲爲了混合雲戰略的推動落地,而對私有云業務作了一個調整,將公有云與私有云團隊進行整合。區塊鏈
根據「AI財經社」在文章《華爲關閉私有云真相》中採訪的一位華爲私有云員工所說,早在今年的 2 月左右,內部就已有了這個規劃的初稿,制定了由公有云牽引私有云發展的新策略。
據內部人士表示,「華爲雲部署中的一些定製化,讓華爲變得有些被動,面對各行各業的客戶提出的訴求,研發只能被牽着鼻子走。」
任正非對此也表達了本身的觀點:「過去按客戶定製,限制死了咱們的能力,一個個小的軟件包,不可複製,不可拷貝,不能重複銷售、多客戶共用。業務軟件走的失敗道路,咱們堅定不能再走。」
「大公司要作大公司的生意」,做爲一家有着明確戰略方向、瞄準產業生態的企業,這多是華爲這次對私有云業務「不計後果」大刀闊斧戰略調整的緣由。
雲計算是很是有潛力的發展趨勢,這一點基本上你們都認同。但對於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將來,哪怕是權威的調查機構都存在着大相徑庭的觀點。
Gartner 公司曾發佈過一個預測,2025 年將有 80% 的企業關閉其傳統數據中心。而根據 IDC 公司對 400 名企業決策者進行的調查,80% 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將其公有云運行的數據或應用程序遣返到內部部署數據中心或私有云環境。
到底誰分析的更準確、更全面,咱們並不知道答案。但從報告中咱們能夠發現一個矛盾點 —— 對於企業成本和效率的討論。
雖然公有云是大勢所趨,但最近幾年,混合雲顯然是絕大多數政企用戶所更容易接受的,用戶的需求驅動產業有了新的演進和更替。用戶需求既能保障私有云的安全、可靠和高性能,也可實現公有云的敏捷、彈性和低成本。
但傳統私有云的定製化雖然知足了行業企業客戶複雜的 IT 環境需求,卻存在碎片化、不可進化的問題,也沒法達到公有云啓用便捷、功能不斷進化、統一運維、按需付費的消費級體驗,這也是業界對私有云不看好的重要緣由。
所以,傳統的私有云必定是須要「進化升級」或者說和公有云融合的。
新一代私有云的主流形態應該以企業客戶防火牆內的複雜環境和數據需求爲設計初衷,創建以客戶數據爲中心的、具有多雲管理能力的私有云。同時具有應對企業複雜環境下的可進化特性,還能夠提供公有云似的消費級體驗。
去年 11 月,微軟發佈了 Azure Arc 的預覽版,容許客戶在本身的數據中心採用 Azure 雲服務。 AWS 也計劃在今年交付 VMware 變體的 AWS Outposts,這個託管服務能夠將 AWS 基礎設施、服務、API 和工具擴展到幾乎全部數據中心或私有云設施。
隨着雲計算革命進入新的十年,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 —— 「分佈式雲」。這個概念是由 Gartner 公司基礎設施軟件研究副總裁 Michael Warrilow 提出的,將來將是一個由私有云、公有云和邊緣計算雲組成的多雲世界。
業內有個比喻,雲計算是個「富二代」的生意。不論是國外的亞馬遜、微軟、谷歌,仍是國內的阿里、騰訊、百度、華爲,都是有背景的大企業。
一方面雲計算是個重資產行業,須要作好長期大量投入,短時間無盈利的準備。另外一方面須要和自身企業的業務有密切的關係,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在Frost & Sullivan發佈的2019 Q4全球雲基礎設施市場報告中,IaaS市場中,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等top5廠商份額高度集中,佔據了整體73.8%的市場份額。值得一提的是,華爲雲2019Q4在保持行業第三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了與前兩名的差距。
2020 年初受全球疫情影響,多數企業復工復產採用了線上辦公、視頻會議的解決方案,如阿里釘釘、企業微信、WeLink 等,短時間內致使了企業對雲服務的需求量猛增。
但 2020 年也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的一個分水嶺。
一方面雲計算行業迎來了Ucloud、青雲、金山雲等一波上市新貴,另外一方面蘇寧、美團相繼宣佈從雲計算業務領域退場。
這再次揭示了一個事實,雲計算髮展到今天,洗牌的速度正在加快,小玩家或後入場者已經無力向巨頭領地發起衝擊。
與此同時,通過十幾年發展的雲計算主戰場也已發生戰略性轉移,從雲基礎設施延伸到應用層,從互聯網巨頭主導的消費市場演化至企業級、政務側的爭奪。
僅從技術的角度,已沒法詮釋雲計算的含義和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鬆表示,雲計算上半場即將結束,線上版的互聯網、衣食住行等消費互聯網已經發展得很成熟。雲計算下半場迎來更大使命,它將做爲數字基礎設施推進物理世界數字化轉型、推進傳統企業上雲、各行各業轉型及產業互聯網發展。
而中央這次定調的「新基建」,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爲表明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也不只僅關注在技術和基礎設施自己,而是爲了打破技術邊界,協力支撐產業變革、賦能社會需求。
部分參考資料來源:AI財經社:《華爲關閉私有云真相》
雲技術:《雲計算大時代:傳統私有云 vs 新一代私有云》
京比特:《雲市場2020,華爲雲將大有所爲》
東方財富網:《雲計算衝刺2020:華爲雲躋身前三HAT爭霸賽開啓》
科技日報:《雲計算下半場,洗牌不停競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