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個人經歷,畢業在一家500強企業作國內項目,而後在同一家公司作對日項目,後來跳槽到一家韓國公司作對韓項目,而後跳到一家美國公司作國際項目,今後過上了965的幸福生活……後來結識了一些行業頂尖的朋友,時間充裕後又申請了谷歌的某個組織者,偶爾組織一些人工智能的分享活動。
其實從畢業以來我就不多加班,7年裏個人加班天數應該兩隻手就數的過來,但我12點前睡覺的天數兩隻手也數的過來。下班後也在作編碼、閱讀之類的事情,努力是必須的,無非是爲本身多一點仍是爲公司多一點而已。因此我並不徹底反對996,這個咱們先按下不表。
不管是公司內轉崗仍是企業間跳槽,我仍是有必定的發言權的。你覺得我精通日語、韓語、英語?並無。我抓住了企業的核心訴求,再加上運氣。這裏的故事太多,我之後會說。你們能夠關注我,包括公衆號在內全平臺都是這個名字,caiyongji。
你們不要否認運氣。無論你承不認可,運氣一直都起着很大的做用。要增長本身的運氣,多去面試就行了。這是一個機率問題,當你嘗試的次數多了,也許就碰到機會了。面試
工做是一場交易,是利益交換。不要把這個概念妖魔化,它並非貶義詞,這是這個世界通行的道理。一場交易也許不等價,但價值互換以使雙方利益最大化是根本。
記住,你和企業之間不是對手關係,是共贏關係。
企業須要看到的是你的價值---能力。
你須要看到的是企業的價值---財力。
這是面試發生時,大家之間潛在的訴求,即便一句話不說,大家開口全部的話題默認都是圍繞着這件事展開的。脫離了這個訴求,那就不是面試,也許是套方案,也許是刷KPI,也許是培訓班……編碼
你的能力就是你的競爭核心。
若是你工做的訴求和我同樣低俗的話,那就試着提高本身可變現的能力。錢嘛,你們都很喜歡。
你能夠表達不出你的能力,但不能夠沒有能力。若是你只是簡單的表達很差,能夠讀一讀我寫的《帶走面試官的節奏》,抓住機會,表達本身。若是你的能力不足以勝任你意向的工做,那你就去提高你的能力。這個道理太簡單了,以致於不少人都忽略了。同時這個道理又過重要了,我不得不提。
企業的核心訴求是什麼呢?能賺錢嘛。什麼踏實、肯幹、穩定性,這些都是在你的專業能力夠硬,能給企業創造價值的基礎上考慮的。固然,若是和別人比大家專業能力至關時,你還有前面那些特質,你會更有機會。人工智能
面試,在某種層面上是你在未知狀況下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面對未知的技巧若是延申出一門學問,就叫風險管理。不止企業要作風險管理,咱們要想管理好咱們的職業生涯,也須要一些風險管理的知識。
像經營一家公司同樣經營本身。
這裏我只說兩個方面:蒐集信息,質疑一切。
我剛畢業那會有一段奇特的經歷,我曾經去過某達姓培訓機構面試,我本覺得是他們掏錢給我,沒想到他們是想我掏錢給他們。那段神奇的經歷,真是我畢業後最寶貴的課之一。
自此,我必定會去查一查企業的信用信息,好比註冊資本,勞動糾紛這樣的信息。廣泛意義上,大公司必定是優於小公司的。別說個案,我這樣說是對大多數人負責。
固然,你也能夠向別人打聽這家公司在行業內的口碑。口碑好的企業不必定好,但口碑差的企業是必定差。有時候就是這樣,不是我多完美,都是同行的陪襯。
上面能夠算是「排渣」,要想找到適合本身的還須要花功夫研究這家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否是與你的職場規劃一致?公司的技術棧是否與你的能力匹配?公司可以提供的薪資是否達到你的指望?若是達不到,理由是什麼?這個時候別相信什麼之後再說,之後你就沒機會說了。 博客
別HR說什麼你就信,HR的績效考覈標準是什麼你知道麼?你們誰也不認識誰,什麼話光說是不夠的,要落到紙面上,若是不白紙黑字寫下來,那八成是想騙你。拿到口頭offer而後辭職,最後offer做廢的大有人在。offer必定是經過公司的企業郵箱發送的,我的郵箱,手機郵箱通通都是不做數的。 基礎
關於薪資,我先問問你們25kX13個月,和20kX18個月哪一個薪資更有優點?
有些人習慣性的算年薪,其實前面的要比後面的更有薪資優點。爲何呢?你想一想爲何後者不直接發月薪30k?我能夠告訴你除了12個月的基礎薪資外,其餘的薪資部分是存在必定風險的。固然,在一些大企業內這部分風險不大,但在有些小公司內,這部分風險仍是很高的,你頗有可能拿不到。 技巧
風險這部分說的比較多,我以爲即便你不會遇到也要防範,有些事一輩子中遇到一次就足夠受傷的了。簡歷
35歲中年對企業沒有價值?已婚適齡女性找不到工做?培訓班出身得不到面試機會?雙非畢業生比985差?
廣泛意義上上面的偏見是正確的。你沒法避免偏見,但你不得不認可它,而後面對它,並在偏見中生存。
這裏我先引出兩個概念,羣體標籤和我的標籤。不用查,這兩個概念是我本身提出的,方便你們理解接下來的論證。
35歲、適齡女性、培訓班、雙非,這些標籤能夠歸納某類羣體,它能夠歸納你,但不能表明你。若是面試官沒有你的更多信息時,他們會採用默認信息,也就是你身上的標籤所表明的歧視信息。
但還有一種標籤叫我的標籤,這類標籤相對於羣體屬於你我的,好比,你的專利、你的論文、你的博客、你的出版物、你的公益活動、你的專業技能、你的成績、你的實習經歷、工做經驗甚至外貌長相……這些都是你的我的標籤。
當你的我的標籤蓋過你的羣體標籤時,你就能夠在偏見中脫穎而出。有些人很聰明,他們只作讓本身簡歷更加亮眼的事情。這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給本身身上貼正面標籤的過程。 技術
這裏我呼籲下作管理的朋友,好比經理、HR們,當大家面對一個個體的時候,不要用羣體標籤來衡量一我的,好比地域、性別、年齡,我知道大家有一套高效的辦事手段,但既然那我的真真切切地坐在你的面前時,就請用我的標籤判斷他吧!經驗
2019年和朋友吃飯,有人說「2019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倒是將來十年最好的一年。」我當成笑話聽了,沒想到2020比2019差這麼多!
我認可這篇文章有勸退的成分。以上內容可能是勸你們謹小慎微,由於2020年你極可能承受不起波折。權當給各位提個醒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