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透明學弟的華爲上岸之路

分享直系學弟 「離奇」 的求職經歷和心路歷程。面試

你們好,我是魚皮,今天給你們分享一位 同校同系 學弟的親身經歷。算法

這位學弟自稱小透明,就讀軟件工程專業,即將本科畢業入職華爲,職位是 產品行銷經理數據庫

他對本身的形容是變化莫測,爲啥呢?編程

由於大四先後短短一年間,他經歷了對本身將來規劃的各類改變:打算考研 => 打算出國 => 開始找開發崗工做 => 找到一家日企上班 => 辭職,並更改求職方向爲產品崗 => 最終上岸大廠。後端

學弟一年的經歷

回過頭來看看這段經歷,他本身都以爲挺 離奇 的,先後這麼短的時間內,居然還能這麼翻來覆去的改變?markdown

當我瞭解到他的經歷後,首先表示佩服,一樣深感好奇,他爲什麼放棄考研選擇求職?又爲什麼辭職換崗?又如何順利入職大廠的呢?oop

因此我馬上就聯繫了小透明學弟,指望他能夠分享本身的故事。在個人一番攻勢下,害羞的學弟答應了下來,而且一寫就是 6000 字!學習

下面讓咱們走進他的世界,以一名本科應屆生的視角,來看看他的經歷和感覺吧。網站

本文大綱:職業規劃

華爲學弟求職分享

糾結之路

說句內心話,我對將來規劃這種東西,是一種 忽然 的自我覺悟。而忽然的根源,就是前面作的事情導向的 順其天然 ,和對自個人一個幡然醒悟。

是否考研?

就好比考研這個事兒,我大學本科前三年,都是想着本身要考研的,甚至到了大三下學期暑假的時候,都已經學完了高數。

可是爲啥忽然不想考了呢?

理性分析

先簡單說一下個人我的狀況吧,我本科前三年想考研的時候,一來沒有找到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二來沒有將來職業規劃(考博是不可能考博的)。考研這件事兒,貌似仍是一個這個年齡這個節點,本身眼裏同窗眼裏父母眼裏,很該作的事。因此只是單純和大部分人同樣,想先有個學上罷了。

若是你是想決心作學術,而且對計算機科研深感興趣的同窗,那接下來能夠不看了。可是這種人,畢竟是少數。好比我,只是想混個學歷的,並且對科研其實真的不感興趣 。其實像這樣隨波逐流去考研,也不能說是一個壞的選擇,畢竟現在的計算機碩士學歷仍是很值錢的,只要你研究生階段別太做、簡歷寫的別太爛,經過多數大廠的簡歷篩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隨波逐流閉着眼讀研,確定也不是最好選擇。由於第一,研究生的本職工做畢竟是作研究,水一水必然能夠,可是計算機專業的特色是薪資高、找工做比較 內卷 ,就很容易形成:畢業的時候,想從事算法崗位,但科研水平不夠、競爭不過博士;作先後端開發,開發經驗還不如某些本科生的尷尬局面。第二呢,國內碩士兩年半 or 三年時間,仍是很長的,人生有多少個三年呢?因此仍是應該時刻掂量這個黃金年齡耗費的三年,對於本身是否是最佳選擇,畢竟已經不是高考時候死讀書的小孩子了。

我我的想的是若是工做三年,可能要比讀研三年收穫要大的多,康康魚皮學長在騰訊大學讀研快一年了,除了技術提高,其餘平臺也積攢了大量粉絲。讀研若是水三年,不知不覺間可能被同齡人甩開太遠了。

考慮後果

考研沒考上的後果實際上是很是嚴重的,不亞於高考失利

這是我我的的見解哈,若是考不上,正常狀況下,接下來的人生道路有兩個選擇:

  1. 找工做
  2. 準備二戰

若是你在考研失敗後選擇找工做,那麼顯然,你完美錯過了求職的最佳黃金時間 —— 秋招。考研失敗,既在校招主戰場的秋招 0 收穫,又在即將到來的春招面前 0 準備,可謂是很是被動。即便可以找到工做,但只能說若是該同窗參加了秋招,憑藉他的能力,必定會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會找到比如今更好的工做。而第一份工做,對你的人生又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同等程度的努力,用在找工做方面的效果可能要比考研更穩定和顯著。

若是選擇二戰,那麼首先必定要想清楚,你一戰失敗的緣由是什麼。若是想不明白這點,那麼二戰一樣失敗的機率是很是很是高的,到時候只會面臨一個更尷尬更難受的局面。二戰的話首先要面對較大的心理壓力,還要再次掂量本身的能力,再給一次機會能不能考過。

因此考研失敗後真的是進退兩難。如今碩士學歷一方面愈來愈平民化了,另外一方面卻愈來愈難考了,畢竟考的人也愈來愈多了。不知道幹啥隨波逐流、追求學歷選擇考研當然沒有問題,但仍是要想清楚這背後的風險,以及本身是否已作好承擔這份風險的準備和覺悟。尤爲是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真是太難太難考了,報錄比過低並且大神多,因此若是決定考研,必定要下十足的決心,作足準備,儘可能一次上岸。

魚皮:對因而否讀研,每位同窗都應該像他同樣有本身的思考和權衡,而不是被人牽着鼻子走,選擇權只能且必須在你本身的手上。

最終,綜合考量了一下,我以爲學歷仍是比較重要,可是除了考研以外就沒有其餘的提高學歷的方式了麼?

固然有,出國留學呀!

是否出國?

爲啥考慮出國留學呢,緣由其實也很簡單。女友要去加拿大留學哈哈,因此我當時一拍腦門:「我要陪着你去!!!」

不事後來仍是冷靜地瞭解了一下,加拿大申請碩士巨難,我這種垃圾績點基本不可能。

那不如開始申請英國的水碩試試?

雖然想出國留學,可是我這語言成績和時間,確定要 gap 一年。中介姐姐說,人不能在家賦閒 ,一邊工做一邊學語言,比在家 「全職」 學語言效果還要好,並且找工做的話工做越好,對申請越有利,最好500強!

(如今以爲:找到 500 強真香!還留什麼學?)

好吧那麼個人求職之路就正式開始了。

求職之路

做爲正兒八經的軟件工程學子,確定你們下意識的,都會去找開發方向工做,俗稱程序猿。正好,連帶着學校的專業實習的課程要求,一塊兒找了。

開發求職之路

這個時候大概是剛剛決定放棄考研的 8 月份了,可是很快,我就遇到了一個大問題:看着招聘網站上一個個陌生的崗位,既不知道選什麼,又對其所需的技能基本徹底不瞭解。天哪,咱們學的是一個計算機嗎?!

我本科仍是參與了一些學科競賽活動的,都是立刻要上班兒的人了,對人家上班幹啥都不知道,這不是一個很是恐怖的事情嗎?

沒錯,因此這也就是爲何不少已工做的學長,反覆強調 要早點實習,早點了解工做後要幹啥早點知道學校教的專業課都是五十年前的東西找工做一點忙幫不上。這個時候我真的是一頭霧水,要一層層捅破窗戶紙。在經歷了投遞後端開發、數據分析、遊戲策劃、甚至音樂設計以後,終於個人投遞開始走向 「正軌」 了……

簡單介紹一下我這個時候失敗的求職經歷吧。失敗是必然的,初生小傻子不怕虎,這個時候啥都不會啥也沒背的我,也是對互聯網大廠產生了不少的憧憬的,並開始了個人簡歷投遞之路。對於研發方向,211 本科的科班學歷,足夠過掉大部分大廠的簡歷初篩,進入筆試面試。做爲自主招生垃圾的很慚愧的我,由於好歹還有一些算法競賽的底子,筆試仍是過了一些,進入了一些面試。

衆所周知,開發崗的面試是要提早準(bei)備(song)的,因此我也簡單背了一些。但沒想到,我進入面試以後可就太好玩兒了~

考官:「進程和線程的區別是什麼?」 我:「...」

考官:「介紹一下數據庫索引?」 我:「...」

考官:「TCP / IP 四次握手?」 我:「計網課沒選。」

考官:「…… 快速排序時間複雜度總記得了吧?」 我:「logn? 2logn? log2n?」

考官: 「孩子,加油。」

還真就是玩兒,通過了先後一番折騰,大廠的開發崗求職之路不出意外的所有掛掉了。這個時候我選擇退而求其次參加了學校安排的專業實習專場面試,拿到了一家日企的正式 offer 並開始了實習。由於面試過程沒太有技術環節,因此很是的輕鬆加愉快。

實習的方向偏重於後端開發,通過三個月的實習,再結合我以前的在校經歷與我的興趣,引發了我對於本身的深(zi)深(wo)思(huai)考(yi)。

轉職?

以這段實習經歷爲契機,我開始思考本身到底適不適合作開發。我發現本身有兩個很大的問題:

  1. 我對技術缺少熱情。
  2. 我進行開發工做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也坐不太住。

我如今仍是以爲,開發這項工種,是靠興趣和天賦驅動的,其實辦公室裏老天選中的程序猿和其餘工種的人一塊兒辦公,氣場差別真的是有點一目瞭然的。在開發這個領域,不一樣的興趣與天賦帶來的效果差別是巨大的。說白了,能不能作開發,要看緣分。

個人舍友(有天賦有興趣有能力已保研)能夠在晚上11點,一邊放着藍牙音箱一邊哼着小曲,一邊快快樂樂敲代碼。而我既沒法體會碼代碼的快樂,又沒法體會到支撐無數程序猿精神的 —— 實現某一功能的成就感。這時候可能有人要說了,沒有永恆的天賦,只有鍥而不捨的努力。正是,努力奮(nei)鬥(juan)是打工人必須作到與堅持的,而如今作的,偏偏就是根據個體差別,我的興趣,選擇一個適合本身的賽道與奮鬥方向,而不是把努力當藉口,無論不顧人云亦云。 所以在這個很是重要的選擇關口,我最終決定仍是放棄開發,選擇既須要技術,可是技術專業性要求沒那麼高,同時須要不少組織溝通、設計規劃能力的產品方向,做爲本身的求職賽道。

魚皮:認真審視本身,敢於突破自身的專業限制,很是值得佩服。

產品求職之路

其實一開始,我就是以產品爲本身求職的將來導向的,只不過是糾結先作兩三年開發,仍是直接作產品。這確定是各有利弊吧,積累必定的技術經驗對作產品有很大幫助,可是 開發思惟和產品思惟仍是有根本差距的 (一個下蛋的、一個孵小雞的)。再結合上面所寫的本身開發肝不動、因此就正式踏上了本身的產品求職之路了吧!

然而如今已是 2020 年 12 月份了……

其實職場的招聘狀況是瞬息萬變的,可是正好我剛剛做爲本科畢業生進行完了校招,因此還敢斗膽再多 bb 兩句……

先說說開發方向的面試。從大的方面來說,開發的面試中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與否,來評估開發水平。一是經過提問,看應聘者知道 or 不知道,知道的話回答的 1 or 0;二是深挖簡歷中的項目經歷或者有沒有用過 xxx,來進行進一步的評估。總的來講,開發方向的面試,包括算法筆試在內,須要準(bei)備(song)的東西比較多,可是效果是肉眼可見的 ,這也是爲何前面反覆提到的要 提早進行準備 ,開發面試早點準備(同時早點實習)性價比過高。可是須要注意的是,開發面試的順利經過,並不表明着實際上手的 「痛苦」 減輕,仍是應該結合上一章節內容,對本身可否從事開發之路作一個認真的評估。

產品方向的面試,尤爲是校招產品,跟開發仍是有着很大的區別。開發的面經想必你們看過不少了,因此今天着重分享一下產品校招技巧。

魚皮:雖然是產品校招技巧分享,但我看完後,感受不少技巧一樣適用於開發崗同窗面試,不要跳過這部份內容哦~

產品校招技巧

1. 簡歷初篩

首先是學歷關,校招產品經理基本最低最低要求 211 本科,985 本科或者 211 碩士是推薦配置。

道理很簡單,開發的話有入行門檻,基本僅限計算機專業學生;可是產品的話雖然計算機專業仍然優先,可是專業放寬了不少不少,這也致使了學歷這一起出現 神仙打架 的局面。好比我在並不算大廠的(雖然如今也真的不小)哈囉產品實習時,組裏實習生雖然也有像我這種學歷通常的,可是大部分都是好比交大本碩、同濟本帝國理碩、華理本賓夕法尼亞碩等等諸如此類畫風;而聽聞同專業大佬在騰訊實習時,產品組實習僧都是清北藤校之流。

像我最後籤的華爲,產品經理跟互聯網還有區別,在完美錯過秋招,通訊計算機專業優先的狀況下,學歷放寬到了 211,最後才能跟着一堆 985 碩一塊兒入職,仍是很榮幸的......

另外產品方向的簡歷,超級簡歷那種白紙模板寫滿一頁紙是基本要求吧,具體內容會在下一節展開說明。

魚皮:我認識一些本科求職產品崗的同窗,據他們反映,校招產品崗真的是神仙打架,學歷較低的話真的須要慎重!固然,趁早開始多幾份實習經歷也有機會。

2. 前期能力積累

與開發的強應試面試不一樣,產品面試不只須要針對性應試準備,也須要長久的能力積累,這一點和英語口語很像 —— 沒法突擊。由於產品面試,尤爲是校招面試,不像有工做社招同樣會有歷史產出能夠問,而校招自己就是更看重我的綜合素質、將來發展的潛力等等,所以我參與的 n 場產品面試,都是以聊天式爲主,不太涉及專業技術細節 。這種面試形式決定了面試既簡單 —— 不太會出現像開發面試那種不知道的狀況,又很難 —— 不一樣人的面試表現真的差距太大太大。並且面試官自己就是老油條,有各類 「豐富多彩」 的形式和你聊天,好比靈魂提問、性格探討、壓力注入等等,總之目的只有一個,經過變着花樣玩你,來打破你虛僞的突擊準備,從而揭開你的真實面目。

所以前期的、鍥而不捨的能力積累是必須的,推薦幾種提高本身的方法:

  1. 實習:必定實習,儘早實習。大二大3、暑假寒假,與其閒着,不如實習。大廠難進,先去小廠,迂迴實習。

  2. 競賽:對產品有幫助的競賽有不少,並且這一部分其實很是重要,可是你們比較容易忽視。好比挑戰杯、三創賽等等,數學建模等等,由於它能夠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中(而不是像學生會的多數自娛自樂),鍛鍊你與隊友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進行組織溝通的能力,這個對於整個溝通能力與可行性分析能力的提高幫助是巨大的。

  3. 商賽 or 精英營:對於尤爲是非理工科類的專業學生,這方面的幫助是很是大的,好比一些商賽挑戰賽、pwc 的暑期精英營等等。

  4. 學生組織。實際上是否推薦這一點,我我的仍是糾結的,甚至說是提醒你們避雷的。不少人剛上大學老是會習慣性的加入一個學生組織,可是如今回過頭看,大部分的學生組織經歷,其實不會有太大鍛鍊效果(尤爲是院級的組織),或者說跟前面所說的競賽、實習一比,鍛鍊效果相差甚遠。可是我我的的話,是真實獲得了鍛鍊的,由於我在加入校合唱團擔任男低音聲部首席的時候,獨立承擔聲部加排了一百次左右 ,而且隨團去過匈牙利、俄羅斯進行了比賽、拿了金獎。因此學生組織這個東西,差別性很大,隨機性很強,必定必定要衡量本身正在進行的學生組織活動,是否值得你花時間精力,或者你是否真正感興趣,以及儘可能搞出一些 「名堂」。

魚皮:我在大學期間也在學生會工做了兩年,親測能夠提高你的組織、管理、表達能力,但切忌要控制好投入的時間。

3. 針對性的突擊

校招產品看重平常的積累,那麼短時間突擊有沒有用呢?固然有用!

下面幾種方法雖然不能讓你有長期能力的提高,可是對於某一單場面試,甚至多是決定結果的勝負手。

  1. 資料收集。活學活用互聯網,全方位的瞭解你要入職的公司、部門崗位從事什麼業務。百度、Google、牛客、力扣、脈脈、知乎、甚至貼吧微博...

  2. 針對性出擊。舉我本身的一個例子很是好理解:在我華爲面試期間,正好正在舉行MWCS世界移動大會,其中華爲正是做爲主會方之一。我完整收看了大會的華爲演講部分,並進行了筆記整理,事實上最終這對個人面試起到了很是大的幫助。前面說過面試官會千方百計打破你的虛僞突擊準備,可是一些對待面試的有針對性的認真準備,反而勢必會讓面試官感覺到你的認真態度。

  3. 態度傳達。我我的認爲這是面試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在面試當中必定要表現出本身對經過面試的強烈渴望,至少你要透傳給對面老師一種,你並非無所謂,而是想經過本次答辯或者面試的態度。畢竟只有短短几十分鐘,面試官也都是有感情的人,這可能直接影響着最終的面試結果。

  4. 適當多說。俗話說一語千金,可是事實上,能說卻少說,和不能說,相差了兩個境界的level。在短短面試幾十分鐘,咱們仍是儘可能多說。可是須要注意語速不要太快,不要搶別人話說。

  5. 簡歷 / 自我介紹微調。一招走天下當然好,可是應該適當地根據單位不一樣、職位不一樣、業務線不一樣,進行相關微調,突出本身在不一樣業務情景下的特長特點。好比這個公司是賣烤地瓜的,你應該突出本身食品行業相關經歷特長,而不是突出宣揚本身擅長修自行車。

附:爲啥說本科 ACM 是神坑勿入?

我的高中劃了划水來東華自招,以普通人的視角,以爲算法競賽這東西主要特徵有兩點:

  1. 多投一點時間就能再強一點,因此最好的備賽方法就是投入全部的時間。
  2. 可是再投入時間再多也永遠天外有天,永遠被神碾壓。

算法競賽自己核心是數學,雖然和開發同樣都是碼代碼,可是本質天差地別,一個是相對動手偏實踐,一個是相對動腦偏思考。競賽厲害每每兩種人,要麼學得早學得多,要麼真的聰明。各大 985 高校從高中或初中就開始學算法競賽的 noi 或國家隊選手,每每又學得早又聰明,在賽場上秀得頭皮發麻,由於本質是數學,因此跟應用比賽、創業大賽不一樣,弱校不太存在拿大獎可能。即便你真的高考沒考好又數學天賦極強,不要忘了你還有兩名隊友……

固然能帶隊 carry 的大佬也是有的吧,好比東華,300 我的裏 30 我的能選拔進集訓隊,10 個隊伍裏有兩三個獲獎,兩三個獎中一個或者沒有銀獎,至於金獎要追溯到 2006 年…… 因此最好仍是不要賭本身就是那個天選之子,是否是真的很差說,沒學過的話,仍是看天賦這個本身也不清楚有沒有的東西。

努力是剛需,可是不要忘記努力以前的選擇更關鍵。


看到這裏,不知道你們有何感想。

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小透明學弟在不斷抉擇和嘗試以後,終於明確了本身想要什麼,而且敢於打破常規、另闢蹊徑,踏上了本身堅信的道路,義無反顧的走了下去。

也許開始會迷茫,可是不是能夠經過提早參與,讓本身的將來逐漸清晰呢?還在編程一條路上走到黑的同窗,是否是也能夠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呢?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最後再送你們一些 幫助我拿到大廠 offer 的學習資料

跑了,留下 6T 的資源!

歡迎閱讀 我從 0 自學進入騰訊的編程學習、求職、考證、寫書經歷,再也不迷茫!

我學計算機的四年,共勉!

以爲不錯的話,還請朋友們 點贊 支持下,但願能幫助到更多同窗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