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談四種讀書的方法

魯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讀書的方法。魯迅認爲,有系統的讀書方法有四種。前面三種不難,最後一種則須要功力。若可以達到第四種閱讀層次,一定能成一家之言。架構

第一是添朱線,也就是讀書時在文字旁劃線標記。雖然說劃線,但也有講究。不然一本書畫的亂七八糟那怎麼得了?所以魯迅認爲,添朱線的筆和顏色特別重要。在中文書方面,文章好的地方用紅色;思想佩服的地方用藍色。讀西方書時最好是劃底線(UNDERLINE),其次是圈(將好的文章段落圈選起來,甚至圈選整頁),其三則是頁旁直線。基礎

讀書時用不一樣顏色的筆劃線有個好處,讀過的地方已經將重點提了出來。未來翻察時,不用從頭讀起,找由於在初讀時已經把主要思想給篩了出來。書籍

第二是一邊讀,一邊摘錄,並作成拔萃簿。換成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作書摘筆記,書摘筆記有助於讀者瞭解、體會、進入做者的思惟邏輯深處,掌握做者爲文思想的模式。好的文章更在無形中更能夠鍛鍊讀者的文筆,在抄寫摘錄的同時,也是很好的寫做練習。方法

不過,這種讀書方法多用於寫報告或專業閱讀,不適合閒時的休閒閱讀,不然將壞了讀書雅興。思維

第三爲再讀,就是把那些已經作過筆記、摘錄過精華的書,再拿來重讀。不一樣的年紀重讀同一本書每每可以有新的體會,而經典更是如此。鍥而不捨的不斷重讀,將能夠從中發現無數寶藏。再讀還有個好處就是幫助記憶。特別是重讀以前已經劃太重點,作過摘錄筆記的書。閱讀

運用這三點,對於準備考試或撰寫報告,已經綽綽有餘。不過若是要持續性的鑽精於特定主題的研究,魯迅建議還必須採起第四種讀書方法。這個方法源自寫下羅馬帝國興亡史的着名歷史學家吉朋。魯迅沒有給個名字,但筆者覺得可全充爲是「同理法」。中文

這種方法多半用來在對於特定主題有持續關切閱讀領域時,當一個讀者取得了一本相關領域的最新出版品後,不直接進入書籍內容,先看一眼全書的架構和大體內容,而後放下書,本身想一想。若是是本身,會怎麼寫這本書?顏色

儘量遠離這本書。或許去散散步。而後想想本身會怎麼組織這本書的文章,用什麼方式提問、破題、論證,爲何?又如何取信於人?除非本身對於這樣的頭腦體操已經有了必定程度的把握,不然不會去讀那本書。主題

這個讀書方法對於要面對一本和你雖處理相同問題但論點可能徹底不一樣的書籍時顯得十分重要。好處是讓本身在既有的閱讀基礎上去確立本身的看法與論證,而且知道面前的這本新書將會被歸在專業領域的哪一個層次。系統

有了清楚的定位後,再根據本身肯定了的想法和立場去面對那本新書,並與書中所提的觀念和證據對話。如此一來,纔不至於被書中的觀點和論證所吸引或影響。對於閱讀與治學,助益頗大。可讓本身不被漂亮的新觀點拉走,或者懾服於大部頭磚塊書,可以平心靜氣,以原有的基礎來面對新觀點,是種沉穩厚重的閱讀方法,很是值得推薦。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