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心流的成因和特徵

  • 注意力: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
  • 有一個他願意爲之付出的目標:那目標是什麼沒關係,只要那目標將他的注意力集中於此
  • 有即時的回饋
  • 因全神貫注於此,平常惱人的雜事被忘卻和屏蔽
  • 達到了忘個人境界

容易進入心流的典型的角色及其行爲,諸如攀巖選手、外科醫生、詩人、做家。網絡

想一想網絡遊戲是否是很容易使人進入心流,這種失序的心流被稱爲:癮。當事人太沉迷於作某件事所帶來的心流體驗了,像不少的數學家、象棋大師、做家,以致於不肯意再回到現實世界中。spa

人類爲什麼難以進入心流

做者指出與動物相比,人類擁有一套複雜的神經系統,能夠感知、攝取更多的外在信息。「飢餓的獅子只注意能幫助它獵到羚羊的資訊,而吃飽的獅子注意力則徹底集中在溫暖的陽光上。只要沒有外來衝突,它們總能保持和諧。」體驗到人類稱爲心流的那種圓滿。想一想你家的貓是否是也是這樣的,可是人類每每由於所擁有的一套強大、複雜的神經系統而「自食其果」遊戲

工做比休閒時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做者經過調查發現,心流的體驗,工做時(54%)大大高於休閒時(18%)。這位國外做者居然還舉了中國古代的《庖丁解牛》這篇文章來講明例子。rem

整合,而不是二選一

  • 我發現人的思惟某些時候確實有很大的侷限性:無法從一個圈子裏跳出來,最後只能一直原地打轉。最要命的是每每本身卻意識不到本身已經被困在其中了
  • 讓我想到了最近流行的網絡語:作什麼選擇題,我全都要!

第二篇序的做者曾談到,在年輕時和不少同齡人同樣:討厭厚黑,可是這種在中國生活的人生態度天然不會很順利,一想到若是本身變成奉行厚黑的人,又與心裏真實的本身相矛盾。當他看到這本書時才恍然大悟:他並不須要在這二者之中作取捨,而應該把它們整合,整合成一個更加複雜的人生意義。數學

全神貫注減輕了腦力負擔

哈,好熟悉的一個詞:全神貫注!,我記得小學有篇課文就叫《全神貫注》。做者經過實驗發現,當人們集中注意力時,大腦皮層活動居然減小了!全神貫注不但沒有耗費更多心力,反而彷佛減輕了腦力負擔。最合理的解釋彷佛是:心流較強的的人能關閉其餘資訊的管道,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事情上。it

幸福只不過是目標既達的某種附帶現象

「事實上,幸福感一般根本不是做爲目標而浮現於人們的追求面前,而只不過表現爲目標既達的某種附帶現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個人程度,並由此得到心裏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class

心裏對外在環境的闡釋

咱們對本身的觀感、從生活中獲得的快樂,歸根到底直接取決於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平常體驗。咱們快樂與否,端視心裏是否和諧,而與咱們控制宇宙的能力毫無關係。

其實別人對咱們的見解或咱們所擁有的一切。跟咱們的生活品質並無直接關係:真正重要的是咱們對自我和所遭遇的事情作何種闡釋。改善生活,惟有從改善體驗的品質着手。引用

將來屬於善用閒暇的人

咱們並不創做音樂,而只聽身價數百萬美圓的歌手的白金唱片;咱們不從事藝術創做,只會對拍賣場上喊得最高價的名畫讚歎不已;咱們也不願冒險貫徹本身的信念,只會天天花幾個小時,看演員在虛擬的情境中,假扮出生入死。這種替代的參與方式,至少粉飾了浪費時間的空洞感。可是跟投注在真實挑戰上的專一相比,它實在太薄弱了。

自尋目標的時代

大多數人的目標都受生理須要或社會傳統的制約,亦即來自外界;外界向你提供目標時,每每以某種獎勵吸引你追隨它。世界上大多數獎勵的動機是控制你。不作外部目標的奴隸,就要拒絕它們的獎勵。而拒絕外部獎勵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創建「內獎」,即選定你的目標,在追隨目標的努力中,得到心裏的秩序和成長的樂趣,這就是內獎,就是自我獎勵。

序最多的書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讀了半天心想:怎麼還沒到第一章😂?共有六篇序,前兩篇序寫的比較長,但也是寫得很是好的。值得細細品讀,第一篇序《序一:自造心裏秩序之途》是北大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所寫,第二篇序《心流人生:一曲冰與火之歌》仍是這本書做者的一箇中國學生寫的: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趙昱鯤。方法

小尾巴

上面大部分都是引用原書的話,真心以爲做者對這方面研究的太透徹了,能夠總結出一套理論的那種。因此我也不必再用我這理科生的頭腦加工轉述一遍了。im

不過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觀點來看,若是你真的讀懂了一本書的話,你應該可使用你本身的話來歸納出做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