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組播通訊原理

摘自網絡,感謝原做者
摘要:
本文試圖成爲學習TCP/IP網絡組播技術的入門材料。文中介紹了組播通訊的概念及原理,以及用於組播應用編程的Linux API的詳細資料。爲了使讀者更加完整的瞭解Linux 組播的總體概念,文中對實現該技術的核心函數也作了介紹。在文章的最後給出了一個簡單的C語言套接字編程例子,說明如何建立組播應用程序。編程

1、導言

在網絡中,主機間能夠用三種不一樣的地址進行通訊:服務器

單播地址(unicast):即在子網中主機的惟一地址(接口)。如IP地址:192.168.100.9或MAC地址:80:C0:F6:A0:4A:B1。網絡

廣播地址:這種類型的地址用來向子網內的全部主機(接口)發送數據。如廣播IP地址是192.168.100.255,MAC廣播地址:FF:FF:FF:FF:FF。數據結構

組播地址:經過該地址向子網內的多個主機即主機羣(接口)發送數據。socket

若是隻是向子網內的部分主機發送報文,組播地址就頗有用處了;在須要向多個主機發送多媒體信息(如實時音頻、視頻)的狀況下,考慮到其所需的帶寬,分別向每一客戶端主機發送數據並非個好辦法,若是發送主機與某些接收端的客戶主機不在子網以內,採用廣播方式也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ide

2、組播地址

你們知道,IP地址空間被劃分爲A、B、C三類。第四類即D類地址被保留用作組播地址。在第四版的IP協議(IPv4)中,從224.0.0.0到239.255.255.255間的全部IP地址都屬於D類地址。wordpress

組播地址中最重要的是第24位到27位間的這四位,對應到十進制是224到239,其它28位保留用作組播的組標識,以下圖函數

所示:
multicast-1學習

圖1 組播地址示意圖視頻

IPv4的組播地址在網絡層要轉換成網絡物理地址。對一個單播的網絡地址,經過ARP協議能夠獲取與IP地址對應的物理地址。但在組播方式下ARP協議沒法完成相似功能,必須得用其它的方法獲取物理地址。在下面列出的RFC文檔中提出了完成這個轉換過程的方法:

RFC1112:Multicast IPv4 to Ethernet physical address correspondence

RFC1390:Correspondence to FDDI

RFC1469:Correspondence to Token-Ring networks

在最大的以太網地址範圍內,轉換過程是這樣的:將以太網地址的前24位最固定爲01:00:5E,這幾位是重要的標誌位。緊接着的一位固定爲0,其它23位用IPv4組播地址中的低23位來填充。該轉換過程以下圖所示:

multicast-1

圖2 地址轉換示意圖

例如,組播地址爲224.0.0.5其以太網物理地址爲01:00:5E:00:00:05。

還有一些特殊的IPv4組播地址:

224.0.0.1:標識子網中的全部主機。同一個子網中具備組播功能的主機都是這個組的成員。

224.0.0.2:該地址用來標識網絡中每一個具備組播功有的路由器。

224.0.0.0----224.0.0.255範圍內的地址被分配給了低層次的協議。向這些範圍內的地址發送數據包,有組播功能的路由器將不會爲其提供路由。

239.0.0.0----239.255.255.255間的地址分配用作管理用途。這些地址被分配給局部的每個組織,但不能夠分配到組織外部,組織內的路由器不向在組織外的地址提供路由。

除了上面列出的部分組播地址外,還有許多的組播地址。在最新版本的RFC文檔「Assinged Numbers」中有完整的介紹。

下面的表中列出了所有的組播地址空間,同時還列出了相應的地址段的經常使用名稱及其TTL(IP包的存活時間)。在IPv4組播方式下,TTL有雙重意義:正如你們所知的,TTL本來用來控制數據包在網絡中的存活時間,防止因爲路由器配置錯誤致使出現數據包傳播的死循環;在組播方式下,它還表明了數據包的活動範圍,如:數據包在網絡中可以傳送多遠?這樣就能夠基於數據包的分類來定義其傳送範圍。

範圍 TTL 地址區間 描述

節點(Node) 0 只能向本機發送的數據包,不能向網絡中的其它接口傳送

鏈路(Link) 1 224.0.0.0-224.0.0.255 只能在發送主機所在的一個子網內的傳送,不會經過路由器轉發。

部門 32 239.255.0.0-239.255.255.255 只在整個組織下的一個部門內(Department) 傳送

組織 64 239.192.0.0--239.195.255.255 在整個組織內傳送(Organization)

全局(Global)255 224.0.1.0--238.255.255.255 沒有限制,可全局範圍內傳送

3、組播的工做過程

在局域網內,主機的網絡接口將到目的主機的數據包發送到高層,這些數據包中的目的地址是物理接口地址或廣播地址。

若是主機已經加入到一個組播組中,主機的網絡接口就會識別出發送到該組成員的數據包。

所以,若是主機接口的物理地址爲80:C0:F6:A0:4A:B1,其加入的組播組爲224.0.1.10,則發送給主機的數據包中的目的地址必是下面三種類型之一:

接口地址:80:C0:F6:A0:4A:B1

廣播地址:FF:FF:FF:FF:FF:FF:FF:FF

組播地址:01:00:5E:00:01:0A

廣域網中,路由器必須支持組播路由。當主機中運行的進程加入到某個組播組中時,主機向子網中的全部組播路由器發送IGMP(Internet分組管理協議)報文,告訴路由器凡是發送到這個組播組的組播報文都必須發送到本地的子網中,這樣主機的進程就能夠接收到報文了。子網中的路由器再通知其它的路由器,這些路由器就知道該將組播報文轉發到哪些子網中去。

子網中的路由器也向224.0.0.1發送一個IGMP報文(224.0.0.1 表明組中的所有主機),要求組中的主機提供組的相關信息。組中的主機收到這個報文後,都各將計數器的值設爲隨機值,當計數器遞減爲0時再向路由器發送應答。這樣就防止了組中全部的主機同時向路由器發送應答,形成網絡擁塞。主機向組播地址發送一個報文作爲對路由器的應答,組中的其它主機一旦看到這個應答報文,就再也不發送應答報文了,由於組中的主機向路由器提供的都是相同的信息,因此子網路由器只需獲得組中一個主機提供的信息就能夠了。

若是組中的主機都退出了,路由器就收不到應答,所以路由器認爲該組目前沒有主機加入,遂中止到該子網報文的路由。IGMPv2的解決方案是:組中的主機在退出時向224.0.0.2 發送報文通知組播路由器。

4、應用編程接口(API)

若是你有套接字編程的經驗,就會發現,對組播選項所進行的操做只需五個新的套接字操做。函數setsockopt()及getsockopt()用來創建和讀取這五個選項的值。下表中列出了組播的可選項,並列出其數據類型和描述:

IPv4 選項 數據類型 描 述

IP_ADD_MEMBERSHIP struct ip_mreq 加入到組播組中

IP_ROP_MEMBERSHIP struct ip_mreq 從組播組中退出

IP_MULTICAST_IF struct ip_mreq 指定提交組播報文的接口

IP_MULTICAST_TTL u_char 指定提交組播報文的TTL

IP_MULTICAST_LOOP u_char 使組播報文環路有效或無效

在頭文件中定義了ip_mreq結構:

struct ip_mreq {

struct in_addr imr_multiaddr; /* IP multicast address of group */

struct in_addr imr_interface; /* local IP address of interface */

};

在頭文件中組播選項的值爲:

#define IP_MULTICAST_IF 32

#define IP_MULTICAST_TTL 33

#define IP_MULTICAST_LOOP 34

#define IP_ADD_MEMBERSHIP 35

#define IP_DROP_MEMBERSHIP 36

IP_ADD_MEMBERSHIP

若進程要加入到一個組播組中,用soket的setsockopt()函數發送該選項。該選項類型是ip_mreq結構,它的第一個字段imr_multiaddr指定了組播組的地址,第二個字段imr_interface指定了接口的IPv4地址。

IP_DROP_MEMBERSHIP

該選項用來從某個組播組中退出。數據結構ip_mreq的使用方法與上面相同。

IP_MULTICAST_IF

該選項能夠修改網絡接口,在結構ip_mreq中定義新的接口。

IP_MULTICAST_TTL

設置組播報文的數據包的TTL(生存時間)。默認值是1,表示數據包只能在本地的子網中傳送。

IP_MULTICAST_LOOP

組播組中的成員本身也會收到它向本組發送的報文。這個選項用於選擇是否激活這種狀態。

5、一個組播通訊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BUFLEN 255
/*********************************************************************
*filename: mcastclient.c
*purpose: 演示組播編程的基本步驟,其實這就是一個基本的UDP客戶端程序
*tidied by: zhoulifa(zhoulifa@163.com) 周立發(http://zhoulifa.bokee.com)
Linux愛好者 Linux知識傳播者 SOHO族 開發者 最擅長C語言
*date time:2007-01-25 13:10:00
*Note: 任何人能夠任意複製代碼並運用這些文檔,固然包括你的商業用途
* 但請遵循GPL
*Thanks to: Google.com
*Hope:但願愈來愈多的人貢獻本身的力量,爲科學技術發展出力
* 科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步更快!感謝有開源前輩的貢獻!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ockaddr_in peeraddr, myaddr;

int sockfd;
char recmsg[BUFLEN + 1];
unsigned int socklen;

/* 建立 socket 用於UDP通信 */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if (sockfd < 0) {
printf("socket creating error\n");
exit(1);
}
sock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設置對方的端口和IP信息 */
memset(&peeraddr, 0, socklen);
pe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if (argv[2])
peerad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else
peeraddr.sin_port = htons(7838);
if (argv[1]) {
/* 注意這裏設置的對方地址是指組播地址,而不是對方的實際IP地址 */
if (inet_pton(AF_INET, argv[1], &peeraddr.sin_addr) <= 0) {
printf("wrong group address!\n");
exit(0);
}
}
else {
printf("no group address!\n");
exit(0);
}

/* 設置本身的端口和IP信息 */
memset(&myaddr, 0, socklen);
myaddr.sin_family = AF_INET;
if (argv[4])
myad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4]));
else
myaddr.sin_port = htons(23456);

#if 0
if(argv[3]){
if (inet_pton(AF_INET, argv[3], &myaddr.sin_addr) <= 0) {
printf("self ip address error!\n");
exit(0);
}
}
else
#endif

  my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綁定本身的端口和IP信息到socket上 */
if (bind
(sockfd, (struct sockaddr *) &my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1) {
printf("Bind error\n");
exit(0);
}

/* 循環接受用戶輸入的消息發送組播消息 */
for (;;) {
/* 接受用戶輸入 */
sleep(1);
bzero(recmsg, BUFLEN + 1);
strcpy(recmsg,"I will rock u!");
#if 0
if (fgets(recmsg, BUFLEN, stdin) == (char *) EOF)
 exit(0);
#endif 

/* 發送消息 */
if (sendto
(sockfd, recmsg, strlen(recmsg), 0,
(struct sockaddr *) &peer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0) {
printf("sendto error!\n");
exit(3);
}
printf("'%s' send ok\n", recmsg);
}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BUFLEN 255
/*********************************************************************
*filename: mcastserver.c
*purpose: 演示組播編程的基本步驟,組播服務器端,關鍵在於加入組
*tidied by: zhoulifa(zhoulifa@163.com) 周立發(http://zhoulifa.bokee.com)
Linux愛好者 Linux知識傳播者 SOHO族 開發者 最擅長C語言
*date time:2007-01-25 13:20:00
*Note: 任何人能夠任意複製代碼並運用這些文檔,固然包括你的商業用途
* 但請遵循GPL
*Thanks to: Google.com
*Hope:但願愈來愈多的人貢獻本身的力量,爲科學技術發展出力
* 科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步更快!感謝有開源前輩的貢獻!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ockaddr_in peeraddr;
struct in_addr ia;
int sockfd;
char recmsg[BUFLEN + 1];
unsigned int socklen, n;
struct hostent *group;
struct ip_mreq mreq;

/* 建立 socket 用於UDP通信 */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if (sockfd < 0) {
printf("socket creating err in udptalk\n");
exit(1);
}

/* 設置要加入組播的地址 */
bzero(&mreq, sizeof(struct ip_mreq));
if (argv[1]) {
if ((group = gethostbyname(argv[1])) == (struct hostent *) 0) {
perror("gethostbyname");
exit(errno);
}
} else {
printf
("you should give me a group address, 224.0.0.0-239.255.255.255\n");
exit(errno);
}

bcopy((void *) group->h_addr, (void *) &ia, group->h_length);
/* 設置組地址 */
bcopy(&ia, &mreq.imr_multiaddr.s_addr, sizeof(struct in_addr));

/* 設置發送組播消息的源主機的地址信息 */
mreq.imr_interface.s_addr = htonl(INADDR_ANY);

/* 把本機加入組播地址,即本機網卡做爲組播成員,只有加入組才能收到組播消息 */
if (setsockopt
(sockfd, IPPROTO_IP, IP_ADD_MEMBERSHIP, &mreq,
sizeof(struct ip_mreq)) == -1) {
perror("setsockopt");
exit(-1);
}

sock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memset(&peeraddr, 0, socklen);
pe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if (argv[2])
peerad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else
peeraddr.sin_port = htons(7838);
if (argv[1]) {
if (inet_pton(AF_INET, argv[1], &peeraddr.sin_addr) <= 0) {
printf("Wrong dest IP address!\n");
exit(0);
}
} else {
printf("no group address given, 224.0.0.0-239.255.255.255\n");
exit(errno);
}

/* 綁定本身的端口和IP信息到socket上 */
if (bind
(sockfd, (struct sockaddr *) &peer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1) {
printf("Bind error\n");
exit(0);
}

/* 循環接收網絡上來的組播消息 */
for (;;) {
bzero(recmsg, BUFLEN + 1);
n = recvfrom(sockfd, recmsg, BUFLEN, 0,
(struct sockaddr *) &peeraddr, &socklen);
if (n < 0) {
printf("recvfrom err in udptalk!\n");
exit(4);
} else {
/* 成功接收到數據報 */
recmsg[n] = 0;
printf("peer:%s\n", recmsg);
}
}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