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oT 稱爲工業物聯網 ,包括機器的預測性維護和生產單元的自動化控制。以更高的速度獲取和訪問更大量的數據,打破數據孤島,並將全部人員,數據和流程從工廠車間鏈接到執行辦公室。企業領導者可使用 IIoT 數據來全面準確地瞭解企業的運做方式,從而幫助他們作出更好的決策.,相比民用IOT,主要在於可靠鏈接、複雜的工做環境、低延時高可靠性要求http://www.elecfans.com/d/706171.htmlhtml
MQTT)傳輸協議正迅速成爲 IIoT 的標準,由於它具備輕量級開銷,發佈/訂閱模型,以及雙向功能的安全性協議。安全
平臺:西門子Mindsphere已與航天科工、亞馬遜AWS、SAP和微軟創建合做,GE Predix與蘋果、華爲合做,騰訊雲與三一重工、樹根互聯、富士康合做網絡
芯片:將無線+AD+MCU集成的芯片。架構
鏈接方案:M12 已成爲工業以太網、模擬接口和數字串聯接口的首選互連解決方案。less
Pocket IO 平臺利用其豐富的 IO 和程序特性,不只提供直接替代型解決方案,還爲定製要求提供參考設計spa
傳感器鏈接接口:O-Link(MAX14827A 等專用的 IO-Link 收發器/MAX14819 的 IO-Link 主設備)、HART或WirelessHART設計
工業以太網協議:有PROFINET(須要專用芯片)、EtherNet/IP(最普遍,不適合10ms如下實時性要求的場合,顯式信息(即時間要求不苛刻優先級別低,數量量大不須要長鏈接如組態、參數設置和診斷等)採用TCP/IP,而面向控制的實時I/0數據,採用UDP/IP協議優先級高)、EtherCAT和POWERLINK(canopen +ethnet不能使用交換機,只能使用HUB帶寬低),MosbusTCP(),各類工業以太網比較(EtherCAT,EtherNet/IP,ProfiNet,Modbus 只有Modbus-TCP(IO控制非實時數據)和EtherNet/IP是符合IEEE802.3U,只是應用層協議不一樣。htm
無線:WLAN目前是最流行的無線技術,其次是藍牙blog
LTE Cat-M1 和 NB-IoT 之類的窄帶蜂窩服務適應於在沒有互聯網鏈接或鏈接欠佳的場合,協議Pycom G01 和 NimbeLink NL-SW-LTE-SVZM20(AT指令) 等蜂窩收發器模塊實施這些窄帶 LTE 協議接口
研究發現,以太網的基礎設置(路由器和交換機)和TCP/IP(100us)並非影響工業以太網實時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在於應用層(200·800us),商用以太網傳輸延遲2~30ms難以知足實時控制要求(工業生產信息通常可接受100ms時延)。
工業以太網
光纖環網解決了兩大問題:在化工、礦業等極端條件的本 質防爆問題;經過環網的冗餘提升以太交換的可靠性;
分佈智能的裝置儀表,解決了所謂以太傳輸時滯不肯定性的詬病。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的初衷是用數字通信代替4–20mA模擬傳輸技術,缺點 爲總線通信協議不統一,實時性不行
基於OPC統一架構的時間敏感網絡技術 、自主診斷技術http://www.elecfans.com/d/100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