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到底有沒有必要讀研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讀研這件事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讀研方面的文章(以前寫過一篇考研回憶,主要在講複習方法),奈何最近腦殼不太靈光給耽擱了,恰逢今日豔陽高照,恰好離今年的考研也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那麼今天就來聊聊讀研這件事吧。考研複習那段時間最常聽的一首歌,也送給你們。微信

壹 我與考研的那些破事

筆者做爲16年考研大軍的一員,深知考研之艱難,複習之不易,天天花10+小時泡在圖書館的時光還歷歷在目,那些年看過的「肖秀榮四套卷」、「新東方英語真題」、「考研數學複習全書」還堆在我家的桌子上。ide

說來可笑,最先我打算考研是聽了家裏人和前女朋友的勸,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並無那麼強,那時候仍是大三上學期,沒有太大的目標,就想跟跟風考考本校。在上了賊船以後,我壓根沒把考研這件事放在心上,買來的參考書更是一字沒看(看一眼算我輸)直到大三暑假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學習

那時候有個不大不小的理想,就是想進一個互聯網大廠,特別是對公司情有獨鍾我們的網易爸爸開發崗位的要求上明確寫着只要「985以上學歷」的優秀同窗,那我這不是連門檻都到不了嗎。這下我可不樂意了,因而下定決心打算考個985學校。資源

我本着「貨比三家不吃虧」的精神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挑選學校,最終挑了一個性價比堪比小米手機的學校。在肯定完學校以後,那就是真刀地打硬仗了,省略1w字複習過程,詳細內容請參加我以前的文章 《開發

非科班小白如何逆襲,成功跨考985軟件工程?!數學

》最終,我花了半年時間從211跨考到985,同時專業由「電子信息工程」變成了「軟件工程」,也就是所謂的「雙跨」,也成爲了當年全學院惟一一個考上985的學生。it

貳 你讀研,究竟圖個啥?

準備考研以前,必定要想清楚是爲了啥,不要跟風,不要妄自菲薄,你須要有一個考研的理由,畢竟考研的路真的不是那麼好走的,開始了就不能停下。class

我之因此讀研,無非爲了三樣東西:學歷、平臺、專業軟件

一、學歷指的就是985碩士的學歷,在目前國內的就業環境下仍是比較吃香的,基本上能夠比較輕鬆地經過大部分公司的簡歷篩選,而且能夠知足一些大廠的最低要求。互聯網

除此以外,如今不少公司都會按學從來定薪資,因此不少碩士畢業生的起薪要比本科生高一點。這也難怪博士們的起薪會那麼高了,畢竟人家畢個業不容易呀。

二、所謂平臺,也不難理解,我校做爲鵝長最大的代碼人才供應商,每一年都會生產一批批高質量碼農,而後把他們送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偶爾還有一些送到了大洋彼岸。通常大公司都喜歡往名校裏跑,開開宣講會啊,搞搞內推什麼的,這也意味着大廠機會會往這些學校傾斜。

除此以外,師兄師姐等人脈資源也是很是寶貴的財富呀,之後的路能不能走寬,關鍵還得看有沒有本身人罩着你呀。不信你看,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是我校的知名校友呀。

三、專業重要嗎,固然很重要,爲何我放最後說呢,由於並非全部考研的同窗都是跨考。我之因此跨專業考研,主要仍是由於興趣,再加上將來想進BAT這樣的大廠,因而轉專業就是勢在必行了。

以前跟讀者小夥伴交流的時候,有一些想考研或者正在讀研的同窗跟我說了他們目前的狀況,是讓我感到比較意外的。舉幾個栗子說說:

A、小A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非計算機專業,有的甚至和計算機不沾邊,但研究生期間想作軟件方向。

B、小B本科是非計算機專業,想作計算機方向工做,可是擔憂考不上,因而選擇考原專業。

在我看來,既然要考研,那麼必定要選擇好專業,要和你的工做方向很是契合。跨考雖難,可是不必定就比考原專業難,若是讀研還讀了一個本身不喜歡的專業,那麼可能就不太值得了。實話告訴大家,如今的計算機和軟件方向的研究生招的多,只要大家肯用心去了解,必定能夠找到適合你本身水平的一些學校的,並且它們的考試難度並不會過高。

事實上,讀研帶給個人遠不止這些。那麼大家讀研,又是圖個啥呢?

叄 關於讀研必須聊的幾件事

一、讀研無用論

之前常常聽一些人或者媒體鼓吹讀研無用論,後來出現了一位培訓機構的「張雪峯」老師成爲了「讀研無用論」的堅定反對者,媒體曝光了幾回之後,相信「讀研有用」的觀點更加深刻人心了。其實對於讀研有沒有用這個問題,不一樣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的人的想法都不同。每每那些勸你不要讀研的人,不少都是沒有讀過研的人。

咱們不提那些壓根不懂讀研爲什麼物的人,就拿學生羣體來講,確實也頗有不少本科階段就很優秀的同窗,他們可能已是名校出身,同時能力也很強,不須要浪費那幾年時間去讀研也能夠直接進大廠。對於他們來講,讀研確實沒有必要。反之,對於那些須要提高學歷、能力的同窗,讀研是可以讓他們完成逆襲的一個好機會。

二、考研必定要考名校麼

不少雙非、二本的同窗可能會有這樣一種疑惑:我是否是沒有能力考上211或者985院校呢,是否應該退而求其次,就考一個和本科學校差很少的學校就行了吧。我想並非這樣的,其實考研這件事,你們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惟一能決定你可否成功的事情就是你是否足夠努力,你的目標和你的努力是否匹配。

我就認識不少雙非甚至二本的朋友考上985研究生的同窗,他們最後也能夠進bat等大廠。我想對於這些同窗來講,考研路上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學習環境,或者是會感受很孤單,畢竟身邊一塊兒考名校的人通常也不會多。只不過,在考研戰場上可以笑到最後的,每每也就是那些孤獨的少數人。

三、學碩 VS 專碩

也不知道哪一年起,碩士被分紅了兩類: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前者偏重於學術研究,後者則偏重於工程實踐,前者通常比後者更難考一點。事實上,這二者的區別也沒那麼大,特別是在找工做時,更是不會有任何差異。只不過通常只有學術型碩士纔有機會去讀博,繼續作學術研究。

這二者區別的另外一個點就是導師了,通常學術型碩士的導師都是會指導學生髮論文,作研究的。而專業型碩士的導師通常會讓學生幫忙作一些項目,有的導師連項目都不帶,讓學生自由發揮,若是實驗室不須要你幫忙,那麼你的空餘時間天然就多了,因而你就能夠本身安排學習時間,甚至能夠選擇去公司實習,好比我就是如此,在一年的時間內去了熊廠和豬場兩個地方實習。

四、出國讀研

相比於在國內考研,選擇出國讀研貌似更像是一個綠色通道,畢竟在國內考研的難度仍是比考雅思託福要大一些的,雖然你申請好學校也不容易,但你一次能夠申請多個學校,只要你有錢,同時也有不錯的績點。

出國讀研是一種趨勢,也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爲何這麼說呢,由於你可能能夠很輕鬆地申請下全球排名前100的一些高校,卻可能一生都考不上排名在100之後的國內院校。這不是危言聳聽,比如你本科在上海的兩所985,你考本校研究生的難度要遠高於申請國外名校的難度,之因此有把握這麼說,是由於我有好幾位同窗就是這麼過來的。

但我也不建議全部人都選擇這條路,出國讀研的終極目標就是上名校以及在海外就業,好比美國、新加坡、澳洲這類國家,可是像英國等一些國家要留下就業的機會不大,這反倒可能影響你在國內的就業,由於你的競爭力可能還不如國內院校的一些學生,固然若是你若是是名校出來的研究生,那當我沒說。

五、工做後讀研

最近挺說不少小夥伴辭職考研,加上我身邊也有不少同窗是工做後才考研的,因此想談談這個話題。通常工做後想讀研無非就是幾個緣由,多是升職遇到瓶頸,也多是發現學歷限制了本身的想象空間,因而纔想回過頭來考研。工做後要考研的壓力是很大的,畢竟要丟掉工做,又要面臨年紀比同窗大的窘境。因此儘可能不要到工做後再去讀研,若是已經工做了纔想考研,那麼趁早吧。

肆 讀研只是一個開始

讀研確實讓我必定程度上逆襲了,雖然只是一個起點,可是確實也足以改變了個人人生走向,本來我可能選擇本科畢業在老家的一個國企上班,可是如今我研究生即將畢業,拿同時到了BAT頭條滴滴網易等大廠的offer,最後簽了螞蟻金服。事實上我身邊還有不少比我要牛X得多的人,但我只是想經過本身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們:讀個研,你真的有機會完成華麗轉身。

固然,讀研只是一個開始,就像上大學,有人能作學霸就有人願意作學渣。只不過大部分讀研的同窗比上大學那時候要清醒一點,知道本身想要的是什麼,時間該用在哪些地方。

就拿咱們學校來講,只有研一有課程,後面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本身安排。

你有足夠的自由時間能夠支配,關鍵就看你要怎麼使用了,我有幾個同窗從研一開始就很是拼,一心想進大廠,最後也是水到渠成。相反,也有一些同窗玩了兩年,最後拿到的offer天然不盡如人意。

說了這麼多,總結成一句話就是:

就算你讀了個研,那也離逆襲還差的遠,不過最起碼,你還有戲。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