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Linux早期歷史的回眸

中國Linux早期歷史的回眸

Written by lightning on 26 December 2010
linux

……如下爲應朋友之約而寫有關Linux在中國發展歷程的一點雜文,如記憶有誤,還望各界指正程序員

……咱們都知道Linux是中國IT業內至關熱門的一個話題。其做爲振興中國軟件產業的一個極好的契機受到了 國家決策者的高度重視,而其自由開放的天性又符合了程序員人羣的口味。所以,自從Linux踏入中國大地後 一批又一批的中國IT界精英爲她在國內的落地開花,艱苦耕耘十載終於漸漸地造成了當前的Linux熱潮。web

一 黎明之光服務器

……Linux什麼時候從國外被引入中國已不可考,最初的時候,有部分國外留學人員回國時,用大包小包的軟盤裝 載了從諸如赫爾辛基大學、MIT、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處拷回的Linux發行版。那時國內互聯網還僅僅只有 高能物理研究所一個出口節點,帶寬也僅有64K,所以軟盤基本上是惟一載體,一張張5.2寸軟盤不只載回了 Linux,也爲中國IT業載來了一個新時代的黎明。函數

……早期的Linux發行版只有寥寥幾種,最著名的是由Partick Volkerding維護的SlackWare,她的目錄結構至今仍保持軟盤安裝時代的樣式。可是她還不是最古老的Linux 發行版,SlackWare的前身是一種叫SLS的Linux發行版。從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SLS是中國大陸由商業公司 所銷售的第一套Linux發行版,時間是在1994年,銷售商則是由一家名叫‘聯邦’的軟件流通商。而這家 ‘聯邦’公司也就是後來著名的軟件連鎖企業‘連邦’的前身。當時這套SLS發行版是屬於一個以‘摩典’ 爲產品名稱的共享軟件包系列中的一套。這套‘摩典’系列共享軟件包共有十輯,收錄了當時流傳在互聯網 上的大量的各種共享軟件和源代碼資源,能夠說是後來共享軟件發行的鼻祖。SLS是其中的第9、第十輯,共 由十張軟盤組成。而它的Linux內核版本是1.2.x。因爲當時的Linux資源極其潰乏,使用者也數量稀少,整個 中國Linux界在當時充斥着DOS漢化氣氛中的IT業內就象一個無助嬰兒,只有在如清華,中科大等極少數高校 中和一些科研機構內纔有少數的拓荒者在默默地等待着黎明的到來。 這個時期大體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1997年。結束標誌認爲是在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自由軟件研究應用發展 分會的成立。字體

二 開拓之路網站

……1997年6月17日,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自由軟件研究應用發展分會在北京成立,同時中國自由軟件庫freesoft .cei.gov.cn創建。這座自由軟件庫是中國早期自由軟件下載站中容量最大,包含軟件最全的一個站點。而且 還提供了新聞組服務。她的硬件基礎是五臺奔騰90Mhz的微機,每臺機器32M內存,採用軟Raid的方式,共約80G 的空間。其新聞組是當時國內最具技術水準和研究氣氛的自由軟件交流基地,主要支持專家是在赫爾辛基理工 大學的宮敏博士,管理員是國家信息中心的張鹿。在這個新聞組中彙集了當時中國大陸絕大多數的自由軟件愛 好者,而且出現了一大批如今做爲國內自由軟件界主力的人才,那個時期的很多討論貼技術含量高,大多數回 貼者言之有物,並不象如今不少BBS站那樣灌水貼氾濫,因爲上去交流的人都是國內Linux的早期使用者,技術 素養廣泛較好,回答問題很專業,常常能夠看到長篇的貼子,或者是精彩的討論貼,這種優良的技術素質,勤 奮的研究精神是中國Linux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此同一時期,另外一個國內自由軟件愛好者的彙集地–水木 清華BBS的Linux版也在不斷激盪起自由的浪潮。清華BBS上的Linux版對於中國自由軟件發展的主要貢獻是在中 國大陸最先提出了創建中文Linux計劃,這個計劃由homer提出倡儀,並由dfbb,eric,olly,macaw等人共同支持, 於1997年5月5日首先在位於常州的一臺服務器上創建,域名爲clinux.ml.org,相信這個域名對於早期Linux玩家 來講是至關熟悉的,那時這個站是中國收集Linux中文技術資料最全面的站點,而且提供了ftp,firebird, maillist 和 newsgroup服務,它的maillist是中國最先的以Linux爲主題的maillist,上面的ftp是當時很是著 名的中文Linux軟件下載站,而整臺服務器採用的硬件不過爲一臺Pentium 90 計算機,帶寬不過爲256Kbps。後 來,homer更名爲ppyy,並在奔騰(bentium.net)網站工做,創立了國內如今知名的新聞組服務news.cn99.com。 而共同創立中文Linux計劃的dfbb則在之後進入了當時剛進入大陸不久的TurboLinux公司,並與陳向陽,於明儉 共同開發了Zwinpro中文外掛平臺,熟悉中國Linux歷程的讀者如今大概就能夠猜出dfbb是誰了,他就是人稱中 文Linux三劍客之一的方漢。應該說當時除了中國自由軟件分會和清華大學的Linux版外,還有一些大學和社會 組織提供了Linux相關的資源和交流平臺,如webking等。不過,從對後來中國Linux界發展的影響來看,上述 的幾個站點的歷史做用更大。除了這些交流平臺外,中國第一個專門銷售Linux光盤的站點也於1998年在保定熱 線上開通,創立者是位於邯鄲的宿寶臣。在當時的大陸,要搞到一盤Linux軟件只有三種途徑,一個就是從網站 上下載光盤鏡像,刻成安裝盤,可是在當時CDRW還是一種高檔設備,而一張刻錄光盤的價格也很高,普通用戶 根本無力承受,只有大學,科研機構纔有條件這樣作。另外一種是從國外託人購買Linux光盤,這不只須要有充足 的資金還要有相關的聚道,有條件的人寥寥無幾,第三種就是從盜版商處購得,這幾乎絕大多數Linux愛好者惟 一的一條快速,廉價的得到Linux的渠道,當時盜版商所製做的Linux光盤質量可靠,並且大多數是盜版的美國 infomagic所出品的六張Linux發行版系列的前兩張光盤,筆者手上就有一套,是雙CD的,一張上的是RedHat 4.2, 另外一張是SlackWare 3.2。ui

infomagic六張光盤套件

infomagic六張光盤套件spa

可是,不久盜版商的光盤製做水準就大幅降低,很多光盤沒法啓動,掛羊頭賣狗肉的 現象也愈來愈多。所以,當時Linux獲取的困難,在必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Linux愛好者的熱情,使許多人在搜 尋Linux安裝光盤上白白花費了時間與金錢。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宿寶臣經過相關渠道從美國cheapbyte公 司購入了正式的Linux發行版光盤,經過郵購的方式,用盡量合適的價格,豐富的品種,及時的供貨,爲中國 Linux發展及時輸送了最須要的‘彈藥’。當時,他所銷售的光盤包括了國際上最主要的幾大Linux發行版,並 且還提供Redhat PowerTools系列以及sunsite軟件合集等配套光盤。筆者也從宿寶臣處郵購了一張RedHat 5.1 光盤。宿寶臣後來在朗新開設的linuxaid上擔任了管理員。.net

三.  LUG興起

……除了以上幾個大型的Linux站點外,大陸從1997年年中開始,漸漸地產生了一些Linux User Group組織,其 中以上海的Linux User Group爲最先成立的一個LUG組織,北京Linux俱樂部,南京LUG也相繼成立。

SLUG初創時期的「第二次表明大會」參加人員合影照片 攝於1998年8月份

SLUG初創時期的「第二次表明大會」參加人員合影照片 攝於1998年8月份

上海的LUG最先是產生在pchome的irc上,並很快在上海凝聚了一批熱愛Linux的積極者,並在一臺位於瑞典 的服務器上創建了首頁。1998年上海LUG在當時的3C+T網吧辦了一次聚會。會上主要討論了從此的發展思路,並 決定爲自由軟件分會的新聞組整理一份FAQ,這項工做很快就於1998年8月開始,並在10月份完成。如今這份文 檔保存在linuxforum的藏經閣中。1999年3月20日,上海LUG與xteam公司和TurboLinux公司在上海的青松城舉辦 了Linux研討會,研討會吸引了上海二百多位Linux愛好者,及一批相關單位的注意。在研討會上,Xteam演示了 XteamLinux 1.0,TurboLinux則預布了他們最新的TurboLinux 3.0,這些都是當時最新的中文Linux研發成果。

……北京Linux俱樂部首先在清華BBS上發表了成立了宣言,創始人包括常曉光,鄧光磊,趙宇,蔡明軍等人, 不久,北京Linux俱樂部在263.net上創建了自已的主頁。關於北京Linux俱樂部的這份成立文檔如今保存在清華 Linux版的精華貼中。當時北京Linux俱樂部的webmaster是鄧光磊。他也就是後來Linuxforum的創立人。北京 Linux因爲身處中國Linux發展的核心城市,在北京的各大高校中有不少成員,並與業內一些有志於發展Linux的 公司保持了聯繫,因此發展很快,活動水平與組織規模是當時最優良的。因爲身處首都,北京Linux俱樂部也參 加了一些由政府組織的關於Linux在中國發展的討論會,並積極地利用俱樂部在民間的影響,主辦交流會,積極 協助國家制訂對於Linux產業的政策。

……南京的LUG組織由zhaoway組建,南京LUG對於中國Linux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在於他們翻譯了著名的Linuxgazette 雜誌,爲廣大Linux愛好者積累了一筆豐富的文檔財富,這個中文Linuxgazette項目在也是大陸當時主要的中文 化項目之一。

四. 中文至上

……那個時期,在技術上,國內主要的研發力量都集中於Linux下的中文處理問題,當時最流行的解決方案是包裝 (warp)X的構畫字體函數,當時採用這項技術的有由陳向陽,方漢和於明儉開發的ZWinPro中文平臺,宮敏博士 的ZhXwin外掛中文平臺,和臺灣的XCIN中文平臺。而於明儉的Chinput在當時也已經比較成熟,外掛中文平臺與 Chinput的結合是當時國內Linux使用者的基本配置。除了外掛中文平臺外,由深圳的鄧煜,李凌和廖生苗所研 發的內核漢化技術則是用hack的方式提供了中文的支持,他們都爲中國Linux的發展進行了各自的探索,至於以 後的業界內轟動一時的內核漢化與外掛漢化之爭,則更多的是受到了商業利益的左右,這已經不是在這些技術 專家所能掌握的範圍內。

後記

……中國Linux的發展歷程從萌芽向現代化的推移是在一批又一批熱情的民間志願者的不斷努力下而進行的。這些 人在從此仍將會守護着現在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並將會與更多的年輕志願者一同發展中國剛剛起步的Linux事 業,Linux不只是他們理想中的事業,也包含了他們對於中國早日國富民強的熱忱盼望。投身於Linux運動不只 須要有利益的支撐,也須要的有一種意志的堅持。目前,國內Linux界相比前一時期有必定的退步,可是仍有不 少意志堅決的人,正在努力振興中國Linux的發展,在linuxforum,linuxfans, linuxsir,以及各大高校的BBS 上,仍有很多活躍的志願者在繼續沿着開拓者們的足跡前進。

……以上是對中國早期Linux發展歷程的一個回顧,可是仍有一些內容因爲筆者所掌握的資料有限而未被寫入。 象minigui計劃,LVS項目,這些都是中國著名的自由軟件項目,筆者所寫的都是一些親自經歷或有過必定程度 接觸的內容,因此不可能包括進國內Linux發展史上的全部內容,若是誰能接手繼續完成它,覺得新來的愛好 者們留下一份珍貴的史料,使他們認識到中國Linux發展之不易,並由此熱愛上這一事業,筆者將不勝感謝。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