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相關知識

1. 無線路由器的覆蓋範圍和帶機量 html

覆蓋範圍取決於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以及對端的發射功率和接收靈敏度。由於Wi-Fi設備在發出數據包後,必定要等待對方回ACK纔會確認發送成功,因此,若是任意一方的發射功率或者接收靈敏度不夠,都會致使發送失敗。 瀏覽器

可容納的終端個數取決於所使用的Wi-Fi芯片: 服務器

對於不加密的狀況,取決於內存。 網絡

對於加密狀況,取決於WiFi芯片內部存放密鑰的緩衝區有多大。由於加解密都是硬件作的,而密鑰是用戶設置的,緩衝區中存放密鑰的個數是有限的。舉例:若是緩衝區能夠存放32個密鑰,以WPA2-AES的加密方式,它最多能夠支持14個終端。32/2-2 =14。WPA2-AES每一個終端有一個單播密鑰,全部的終端共享一個組播密鑰,每一個單播密鑰佔用1個密鑰空間,每一個組播密鑰佔用2個密鑰空間,密鑰是週期性更新的,因此,只能佔用一半。 性能

最大發射功率是由各個國家標準來限制,在中國,家用路由器最大發射功率不能超過100mW,也就是20dBm. 加密

舉例說明:假設無線路由器的發射功率爲0dBm,最少要接收到-75dBm才能正常工做。而手機的最大發射功率爲-40dBm,最少要接受到-50dBm才能正常工做。 3d

一個路由器發出數據包,功率爲0dBm,在空氣中衰減40db,到達手機,手機接收到的信號強度爲-40dBm,大於手機的最低接收強度(-50dBm),手機能夠正常工做。 htm

手機發出數據包,功率爲-40dBm,通過40db的衰減到達路由器,此時,強度變爲-80dBm,低於路由器的最低接收門限,路由器不能正常接收來自手機的數據包。 blog

爲了傳的遠,就要對抗衰減。一般的作法是: ip

1. 增強信號的發射功率(或者增長接收端的靈敏度,這比較難,有下限和環境噪聲)

信號弱,傳輸速度爲何會變慢?

由於更快速的傳輸要求更精密的調製方式(主要緣由,非所有緣由),更精密的調製方式須要更好的信號質量。

假設有三種調製方式,分別容許一次傳送四、1六、64個信號。單次傳輸的信號越多,速度越快。可是因爲設備自身精度和傳播過程的失真,這些信號可能會向任何方向進行偏移。一次傳4個,因爲在複平面上的信號之間」間隔」較遠,即便偏移了一段距離,接收端可對信號進行恢復。而一次64個信號,發生偏移後難以恢復原始信號。因此,在信號質量較差時,只能用低速傳輸來增長可靠性。

clip_image001

2. 在公司使用無線路由器,最好把它當作交換機來使用。

操做方法:

2.1 使用正常路由器模式,打開設置界面,把無線路由器的DHCP服務關掉

2.2 重啓路由器,把牆上引出來的網線插到無線路由器的LAN口,不使用WAN口

這時,公司的路由器會給當作交換機的路由器分配IP地址。

2.3 電腦搜索無線網絡,正常鏈接。其餘臺式機也能夠用網線鏈接LAN口,當作有線交換機使用

2.4 每臺鏈接到交換機上的設備,須要手動指定電腦IP和掩碼,

與LAN口IP在同一個網段,經過瀏覽器訪問設備,路由器的管理IP不能和總路由器衝突,將無線路由器的內網IP設置成內網PC機同網段的,但未被使用的IP地址。

無線路由器做爲無線交換機使用的設置方法

3. 無線路由器傳輸

如今的無線路由器的天線是全向天線,也就是說,當它向外發送數據時,是向每一個方向都要發送數據。因爲家用環境的複雜,路由器到終端設備之間幾乎不可能存在直射信號,無線電波存在着衍射和反射的狀況,攜帶相同數據的衆多數據包,到達終端設備時,到達的時間存在前後差別,這稱爲碼間干擾(ISI,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對於802.11.b、g,20MHz的帶寬,最大時延爲50ns,多徑條件下,無ISI的傳輸半徑爲15m,協議中的誤碼重傳機制等手段擴大傳輸半徑到35m。

對於802.11 n,採用了 MIMO技術(波束成型和時空分組碼),40MHz的帶寬,

4. 端口映射配置

端口映射(虛擬服務器,當內網使用私有地址(10.x.x.x/172.16.x.x/192.168.x.x)時,外部網絡沒法直接訪問內網中的服務器,經過在路由器上作端口映射,配置內網服務器的IP和端口後,外部網絡即可以訪問內網服務器,從而使用內網提供的服務。

配置說明

5. 穿牆能力

5GHz信號的波長要比2.4GHz的信號要短。看穿透能力,要考慮到介質。

若是是牆、木板、鋼板等,波長越短,穿透越強。

若是是雲層、濃霧、山等,波長越長,穿透越強。

具體到上面,雖然說5G信號的波長更短,可是它頻率更高,更容易受到介質的影響而衰減,致使信號浪費。傳輸距離和穿牆性能不如2.4G,同時,硬件成本比2.4G高。

參考連接:http://m.zhihu.com/question/20001576

6. 802.11標準演化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4

參考資料: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86567.htm

http://network.51cto.com/art/200911/165073.htm

知識普及貼:簡析常見的無線路由規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