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讀到一篇文章《福布斯盤點鮑爾默功過:微軟市值損半但利潤增近三倍》。因爲幾乎沒有經濟金融方面的基礎。很好奇爲何利潤增加這麼多而市值就減小,而且減小如此多。所以讀了一些相關材料,此篇博客算是一篇學習筆記。windows
科技公司一般發展歷程: 想法(一般是技術創新) -- 初步研究 -- 尋找投資 -- 發展 -- 繼續融資 -- 發展 -- 融資 -- 上市 -- (下市) -- 發展api
1. 爲何須要不斷的融資?學習
科技公司的發展過程當中須要不斷的融資,這和信息技術行業的特色有關係。傳統行業是研發成本低,製做和銷售成本高,而且研發成本能夠經過規模化經濟來抵消,可是製做和銷售成本不能夠。好比研發一款新車後大規模生產可使平攤到每一輛車上的研究成本降的很低,可是想增長銷售額就必須擴建工廠,採購元件,僱傭工人,利潤率反而可能下降。而信息技術行業主要成本是研發成本,製做成本很低,尤爲是軟件,複製一份和一百萬份幾乎沒有區別。所以在前期研發階段須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而沒有產出,創始人的錢不可能支撐公司的研發到盈利,這就須要融資來知足公司發展的需求。測試
2. 注入科技公司的資本有哪些類型?ui
根據公司發展階段,注入科技公司的資本主要有如下幾種:聯合創始人的私人積累,天使團的投資,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of Investment),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上市發行股票。人工智能
3. 創始人、公司、資本之間的關係?資源
創始人是有創意,有想法,想把想法實現改善某個領域的人,也多是爲了賺錢,有技術,有頭腦,可能沒太多錢,目標是作出影響意義的產品,賺到錢。博客
資本的目的很簡單,資本的升值。產品
公司是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鏈接點,是一個平臺。經過股權分配使得各生產要素得到公司這個生產機器的部分全部權。it
資本不會被閒置着,必定要投入到經濟生活中才能發揮價值,而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給資本升值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好的想法和創意須要資本的支持來得到發展,而資本須要找好的項目來投資以得到升值。
4. 公司的估值問題。
公司的價值從哪裏來,科技公司在建立的很長時間都須要資本的不斷投入,卻沒有產出,這就是對將來潛在價值的一個預測,全部公司估值的時候每每選擇對技術瞭解,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和敏銳洞察力的人來進行。雖然公司沒有開始盈利,這時候就把公司當前的技術水平,產品原形,專利等做爲產品進行價值評估,好比甲和乙對某種人工智能的學習方法有突破,並計劃應用此技術於智能管家設備,但因爲缺少資金只作出了半成品,這時候評估這個半成品的價值是200萬,某天使團看好此產品的市場前景,決定投資50萬,這時候公司的估值就是250萬了,天使團佔20%的股份。
公司靠投資的錢繼續發展,技術不斷應用到產品,當這筆錢花完的時候,產品又通過了很長時間的完善,初步測試反響良好,引發普遍關注,這時候公司的估值就又會增加,可能已經到了500萬。和上次估值的250萬翻倍了,多出來的這250萬就是公司員工的智慧並依靠50萬資金研發成果的價值。
估值的高低是一個判斷的問題,某一項新技術真很差說到底值多少錢,未來是否有合理的商業模式,可否真的實現盈利。若是一個以前被看好的產品在某個問題面前忽然被認定爲沒有真實的市場,不可能得到成功,這時候公司的估值就會迅速下降。
能夠看到,在不斷融資的過程當中,創始人的股份佔有量不斷降低。是經過稀釋股份得到發展資金的行爲。
5. 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對科技公司除資本外的支持。
大的投資機構擁有的不只僅是資本,更有大量的資源,好比優秀的管理人才,強大的號召力等。好比Google在在初期得到太陽公司的創始人安迪∙貝克託森投資的十萬美圓,雖然這筆錢很快就用完了,可是這筆投資的廣告效應遠遠不止這十萬美圓。之後有些投資者據說太陽公司的創始人、工業界的領袖投資給 Google 了,也就相信了 Google 的水平。投資機構還會推薦有能力的人擔任公司的管理職位,幫助公司得到良好的發展。從投資機構投資給公司起,他們的利益就已經捆綁在了一塊兒,因此投資機構會盡力幫助科技公司,讓本身投資的資本最大限度的升值。
6. 上市後華爾街的影響。
雖然平時看到各大科技公司推出新產品和得到成就都是提到創始人或者CEO的名字,但實際上背後的資本力量卻發揮着更爲重大的做用。上市就是將公司的一部分股票放到公開的交易市場上,這樣可讓前期的投資者收到回報,也能夠爲公司籌得發展資金。這時候創始人的股份通常僅剩百分之十幾二十幾,而大部分股份握在了華爾街的金融機構中,所以華爾街擁有很大的話語權,資本歷來是貪婪的,它不關心公司發展到底如何,它只考慮若是得到最大的利潤。若是一個科技公司獲得了華爾街投資銀行和基金經理們的親睞,它的發展無疑會順利得多,反之則艱可貴多。華爾街公司對科技公司的追捧能夠經過提升對科技公司的評級等不需成本的手段進行。
舉個華爾街打壓價值不大、未能達到預期公司的例子。美國有一家網上售貨公司叫 Overstock,2003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在 2005 年的第二季度,它的盈利比華爾街預期的每股少了一兩個美分,華爾街立刻調低對它的評級,而且惡意賣空它的股票,賣空的股票數量是 Overstock 實際股票數量的十幾倍。只須要抵押現金就能夠賣空,這時候大量股票可交易引發該公司股票的迅速下跌,因爲賣空數量太多因此確定大部分是沒法定期交割的,而華爾街並無打算進行交割,最終這些交易只能做廢。華爾街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可是,Overstock 公司的股價由於這種十幾倍的賣空而一落千丈,公司也幾乎關門。華爾街沒有用任何成本,就經過賣空一家科技公司的股票上掙得暴利。
華爾街的利潤來自於股票交易中的佣金和股票期權收益,而公司的兼併和拆分每每讓華爾街賺足鈔票。可是華爾街的利益關係比這要負責的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們的目的。微軟收購雅虎失敗的鬧劇,華爾街也起着關鍵的做用,微軟宣佈要收購雅虎後,雅虎股價大漲,而微軟股價下跌,通常收購中收購方的股價是會增加的,微軟的下跌是由於雅虎和Google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微軟若是收購雅虎,勢必加大投入來和Google競爭,微軟的利潤就會降低,因此股價下跌。華爾街大多同時擁有微軟和雅虎的股份,雅虎上漲和微軟下跌整體來看是華爾街手裏的資本是減小了,並且微軟和Google針鋒相對的競爭會壓縮利潤,這些都是他們不但願看到的,基於這些複雜的緣由,微軟收購雅虎一事沒法成功。
華爾街對上市的科技公司的追捧也好打壓也好,從客觀上幫助了科技行業的優勝劣汰。一個真正管理得好的而且有競爭力的公司,應該能抵禦得住屢次金融危機或者投機人惡意打壓。它既要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又要在短時間內讓投資人有信心,同時能很好地和華爾街溝通。
7. 市值和利潤
公司的市值表明公司的價值,利潤是公司銷售收入減去成本後的值。公司的市值收利潤的影響,但還受莊家的影響很大,從長期看,利潤得到靠科技公司和市場適應的程度,若是科技公司錯太重大發展機遇,在新技術領域沒有佔到先機,當前的市場在萎縮,這些狀況發生時若是科技公司不能及時的擴展當前業務或者尋求轉型,華爾街就會不看好該科技公司的前景,市值就會降低,即便當前還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這就是微軟在這些年繼續憑藉windows和新產品的推出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卻由於錯誤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基於,而PC市場收到移動互聯網擠壓而變小,起發展前景和成長空間有限,因此市值會縮水。
僅僅是一些淺見,主要參考了《浪潮之巔》,如讀者發現問題但願能及時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