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博客並不是原創,僅是學習筆記安全
對於IT管理者而言,要管理的包括防火牆,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主機,工做站,打印機等。而這些設備數量多,品類雜,各個設備又有本身獨立的管理協議。
所以爲了使全部設備可以進行統一管理,SNMP就此誕生。服務器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即簡單網絡管理協議。它也是一種基於C/S模型的協議。主要功能:
當管理端須要獲取被管理端的一個狀態信息時,管理端就發送一個獲取指令給被管理端;
被管理端收到指令後,把管理端要獲取的信息封裝成報文,返回給管理端;
當管理端須要修改被管理端上的一些配置參數時,管理端就發送修改指令給被管理端;
被管理端接收指令後,修改響應的配置。若是修改爲功,則返回修改爲功的信息給管理端;不然,返回響應的錯誤信息給管理端;
若是被管理端知道本身發生了故障,那麼它就主動發送消息給管理端,告訴本身哪裏出現故障。網絡
SNMP主要有三個版本,SNMPv1,SNMPv2,SNMPv3。
SNMPv1是最初始的版本,實現簡單,存在較多安全缺陷。
SNMPv2本質上與SNMPv1相同,只是在前一個版本功能上作了增強,並增長了getbulk操做,還增長了一些更加直觀的錯誤響應
SNMPv3解決了兩個版本在安全上的問題,採用了USM和VACM技術,增長了更強的認證機制。
目前使用最多的依然是SNMPv1版。有些廠家的IT設備中,還不支持SNMPv3學習
縮略語 | 英文全稱 | 中文解釋 |
MIB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 管理信息庫 |
NMS | Network Managerment Station | 網絡管理站 |
OID | Object Identifier | 對象標識符 |
SNMP |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
SMI |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管理信息機構 |
USM | User-based Security Model | 基於用戶的安全模型 |
VACM | View-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 基於視圖的訪問控制模型 |
PDU | Protocol data unit | 協議數據單元 |
上圖中,SNMP由三部分組成:NMS,Agent,MIB
管理端NMS想要獲取監控數據時,就向Agent(被監控端)發送get操做,Agent經過MIB庫,抓取到數據後,返回給NMS;若是是Agent主動向NMS發送信息,就採用trap操做。code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庫,是一個相似DNS的倒樹狀的映射關係。每個節點表示被管理的對象,每一個對象均可以從根開始找出一條惟一的路徑,這個路徑就是OIDorm
這裏在CentOS6.5上安裝採用YUM的方式安裝SNMP軟件包。
執行命令:yum y install net-snmp net-snmp-utils
,可經過rpm -ql net-snmp-utils
查看安裝軟件包的文件分佈。
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