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而生——致軟件前端
第一部分:結緣軟件工程數據庫
我名鄧旭,「旭」意爲剛升起的太陽,乃大千世界所必需,而在科技騰飛的今天,軟件工程專業是毋庸置疑的朝陽產業。因而我與軟件的結緣,便成就了一場向陽而生的相逢。後端
Q1:結緣軟件工程你爲何選擇軟件工程專業?你認爲你的條件如何?(必答)網絡
起初選擇選擇軟件工程專業確實是在乎料以外,和大部分同窗選擇東師想當老師的初衷不一樣,我是由於分數所限,在最保險也最合適的211大學中選擇了東師,但卻不想當老師,因此在專業填報的時候全填報的非師範專業。在這些專業中斟酌一番,又聯想到當下火爆的互聯網經濟,那麼軟件專業也天然囊括其中。由於我從初中到高中都讀的封閉寄宿學校,因此接觸網絡和手機的時間不太多,對於軟件瞭解也不是很透徹,但對於工科懷有必定的好奇心和敏感度,經常使用的辦公軟件和電腦技術也都基本掌握。學習
Q2:軟工是你喜歡的領域嗎?是你擅長的領域嗎?網站
對於這個專業,最開始就是抱着好奇而來,而後一點一點的摸索前行,現階段對於單純敲代碼來講仍是比較喜歡的。由於這門學科所涉及的知識變化太快,維度太廣,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因此根本談不上擅長,可是卻在一點一點的積累當中,一步一步踩穩往上爬。spa
Q3:你熱愛這一專業嗎?你對軟工的熱愛是怎樣的?視頻
從對專業的感覺幾乎如白紙一張,未對其有太多的定義,一切未知到以後逐步有了具體的規劃與課程,漸漸感知了其中的樂趣以及相應的難度。現實與想象確實有很大差距,卻更想要不斷進取,提高。至少到如今爲止,我想要堅決把這條道路走下去,確定會磕磕絆絆,也何嘗不是一種好的修行呢?servlet
第二部分:在軟工系裏學習
Q1:你對你的大學生活有什麼想要吐槽的地方嗎?你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跟學校給你的有什麼區別?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歷,你的老師和學校能作到和國外那樣嗎?若是不能,請分析一下爲何。(必答)基礎
不得不說剛高考失利來到東師,我以爲不少東西都看不順眼,以爲硬件軟件條件太差?校園和理想中的不同,過小?仍是說不太適應……來到大學以前會有許多憧憬,以爲確定比之前會更自由,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能學到本身想學的且學習壓力會小許多。但其實現實確定是骨感的哈哈,沒有了義務教育的約束,自主學習顯得尤其重要,想要在專業上進步鑽研,就得更加主動。也許有不少課程設置不如你所願,可是有學分這樣的存在,其實就是在鞭策你。想要得到獎學金,想要得先進以及各類好的選擇,好成績即是最基礎的條件,因此不少選修課程的選擇並非由於單單喜歡,而是由於這門課的老師給分高。這點可能和國外仍是存在差距的,由於不少成功都始於興趣,只有發自心裏喜歡,纔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吧,可是這也是短期內沒有辦法改變的現狀吧,由於在這樣的教育制度大趨勢下沒有人敢輕易嘗試,拿本身的前途作賭注。並且如今的教學大部分都是在校內完成的或者是僅僅停留在書面層次,真正在現實中實踐,去感知其可行度的不多,也有各類環境及條件限制的緣由吧。學生不敢說實話,老師和學校不敢有大動做,不少時候也許就會斷層,缺乏溝通。
Q2:迄今爲止,你寫了多少代碼,描述你作的最複雜的軟件項目/做業。(必答)
到如今我大概寫了2000—3000代碼,最開始爲了進入學校藍旭工做室的時候自學了一個月,和前端的同窗配合完成了一個工做室網站介紹的項目,學習了jdbc數據庫連接、servlet等,這裏面有最基礎的新聞管理功能,增刪改查以及分頁等功能。後來又作了一個相似於購買網課的課程,分買家和賣家,有購物車欄目,以及文件和視頻的上傳,在題目下面能夠實現出題,以及給分斷定等功能。 此次在上一次的基礎上一次的技術基礎上又增長了過濾器,改用了鏈接池。
第三部分:將來規劃
對於你將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麼樣的夢想或者將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做?你準備怎樣來規劃你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必答)
你對於實現本身的夢想已經作了或者計劃作什麼樣的準備?
你打算在企業內實習仍是在實驗室實習?實習經驗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須要立刻開始積累實習經驗?
學習到如今,我仍是想要堅決的把這條道走下去。不是說必定要走到多麼高的位置,而是以爲要是能學以至用,那麼也沒有枉費青春歲月,由於只有努力過,纔會收穫快樂。通過這麼長時間的感覺與實踐,我如今的重心是偏向於後端學習,由於知識是永無止境的嘛,如今仍是得腳踏實地的打好基礎,不可操之過急。在朝碼農的的方向發展,但在長久的道路中,這只是一塊奠定石,要向更高方向邁進,因此平時也比較注重培養本身的溝通交際,組織和合做能力。加入了學生會就是想感覺感覺,找到本身的不足並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那大二下學期會更注重代碼實踐能力,會多練習,在有必定的實力條件下,纔開始積累實習經驗,抓住機會進入企業內實習。實習經驗是很重要,可能不只僅是在知識上與所掌握的有所衝突,更考驗的也許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是我沒有要立刻實習的心態,也沒有必定要工做的決心,更多的仍是抱着學習的態度,由於更大的可能性仍是會考研。
向陽而生,這是我與軟件的相逢,我會將這場相逢化爲人生路上前行的力量,這注定是一場無悔的修行,關於夢想,關於將來,關於我與我心中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