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部落與現代社會成員的熟人數量都不超過鄧巴數:3星|鄧巴《社羣的進化》

 就像雌孔雀一靠近,雄孔雀就開屏同樣,女人在場時,男人也會開啓吹噓模式。你能夠試試觀察同一個男人,在只有男人的場合和有女人的場合下有什麼差異。有女人的場合下,他的談話風格就會明顯不一樣,變得更加愛炫耀,更加幽默。

 

社羣的進化工具

 

做者: [英] 羅賓·鄧巴 翻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3d

原做名: How 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blog

譯者: 李慧中 索引

出版年: 2019-6-1token

頁數: 364資源

訂價: 79.90get

裝幀: 平裝iframe

ISBN: 9787220113482it

 

 

01

 

覺得會詳細解釋鄧巴數,其實相關篇幅很小。

 

讀後感受內容有點發散,像是從社羣的角度講了一遍人類簡史,很多內容在《人類簡史》中見過。實際本書英文版比《人類簡史》出版時間更早,這部分重複的內容基本是學術界共識。

 

全書分了7個部分,第1部分先介紹鄧巴數。原始部落的規模通常在150左右,現代人的熟人基本也在這個規模,不須要層級管理的公司的規模,軍隊的最小做戰單位,村落的人數,基本都是150人左右。150這個社羣規模上限,就是鄧巴數。

 

後面幾個部分,從語言、心智、親密關係、基因與進化、文化等方面看社羣,講人類學與進化史,內容比較發散。

 

第七部分講社羣的崩解,指出了當前社會的一些危機。

 

翻譯稍遜,有些語句須要多看幾遍才能明白。

 

英文版權是2010年的,有點舊了。

 

整體評價3星,還能夠。

 

02

 

如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研究結果代表,大腦真正的消耗可能源於配對(pairbonding)。你是否老是對伴侶的缺點耿耿於懷?若是你發現大家的關係中有些摩擦,那大家其實很般配。對鳥類和通常的哺乳動物來講,大腦在身體中佔比最大的物種絕對是單配的(一雄一雌)。那些羣居且任意交配的動物,如羊、牛,其大腦每每較小。P6

 

2:另外一此鳥類一輩子只擁有一個伴侶,好比不少猛禽,貓頭鷹、大部分烏鴉和鸚鵡。第二種鳥類的大腦是全部鳥類中最大的,哪怕咱們已經排除了生活方式、飲食和體型大小等因素的影響,這樣的結果依然很是顯著。P6

 

3:實際上,雌性在大腦皮層的控制權爭奪中得到了勝利,由於對她們來講,社交技能更有價值;雄性則贏得了邊緣系統的控制權,由於這可讓他們一旦投人戰鬥就無須思考太多。兩性之間的進化戰爭最終是關於控制大腦的某些部分的,P10

 

4:已經有發現代表,在人類以外的多種靈長類動物中,羣體規模(會影響社會的複雜程度)與大腦新皮層(主要負責有意識思惟的大腦外層)的大小有很是顯著的相關性,證明了上述那種社會智力理論。這種結果彷佛代表,任何一個物種的動物都只能同時維持必定數量或質量的關係。P19

 

5:有關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大腦新皮層和社羣規模的關係向咱們拋出了一個很是重要的問題:若是人類擁有史無前例的大容量大腦,那麼,人類的社羣規模會有多大呢?參考猴子和猿類,人類社羣的規模大概是150人——也就是人類能擁有的關係數量的上限,這一數字已經被冠以「鄧巴數」之名。P20

 

6:那麼技術更加發達的社會呢?是否有證據代表150人就是一個社會單位呢?答案是確定的。若是你對此有所關注的話,你會發現處處都在印證着這個神奇的數字。P21

 

7:這一數字一樣常常出如今商業領域。「拇指法則」(rule of thumb)一般被用在商業組織理論當中,即員工數量小於150人的機構基本上還能面對面溝通,良好運轉,一旦超過這個數字,機構想要有效運行就必須引入等級制度。P22

 

8:還有一種界定鄧巴數的方法。有些人你若是凌晨三點在香港機場的候機廳遇到,過去打招呼說「嘿!最近好嗎?有段時間沒看到你了!」也絕不尷尬。這些人的數量不會超過鄧巴數,也就是150人。P23

 

9:更有趣的是,若是咱們觀察組成社會的150人羣組中的社會關係模式,總能發現不少親密的關係。而關係最爲親密的小圈子通常都由3~5我的組成。這個核心的小圈子裏,基本上就是你遇到困難時會求助(尋求建議、安慰甚至會借錢救急)的好朋友。比這一層小圈子稍微外圍一點的,是一個大概由10人組成的小團體。而在這個小團體以外,還有一個大約30人的大圈子。P27

 

10:這些熟人圈子簡明地揭示了咱們與朋友接觸的頻率——對於5我的的核心小圈子,至少每週一次;對於15人的小團體,至少每個月一次;而對於50人的關係圈,至少一年要聯繫一次。P28

 

11:簡而言之,裙帶關係在蘇格蘭移民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帶來了諸多裨益。也許正是由於裙帶關係,蘇格蘭人成了18世紀和19世紀英倫三島上最成功的移民羣體。P35

 

12:就像雌孔雀一靠近,雄孔雀就開屏同樣,女人在場時,男人也會開啓吹噓模式。你能夠試試觀察同一個男人,在只有男人的場合和有女人的場合下有什麼差異。有女人的場合下,他的談話風格就會明顯不一樣,變得更加愛炫耀,更加幽默。可是,除此以外,你還會發現技術和其餘「知識性」的話題會變得更有攻擊性。P64

 

13:更有趣的是那些能反思他人心理狀態的例子,如「我想你必定認爲……」這種措辭。這種能力定義了一種更高層次的意向性,一般被稱爲二階意向性。這至關於兒童在5歲掌握心智理論時所達到的階段。更有趣的是這種階次還能被擴展到更高。咱們已經經過實驗證實,正常的成年人能夠達到五階意向性,P96

 

14:進化心理學家有時把人類描繪成「太空時代宇宙中的石器思想者」。在某種程度上,咱們的思想是咱們大腦的產物,但大腦的進化並不迅速,咱們的思惟方式和生活經驗仍然映射着人類早期對環境的適應,一如人類在50萬年前的生活圖景,P109

 

15:麥凱恩註定會失敗,而這不只僅是由於佩林效應。事實上,證據一直就擺在那裏。奧巴馬註定贏得大選,理由有兩個:第一,他是兩位候選人中個子較高的那個(自1900年以來,相比於較矮的總統候選人,個子較高的候選人當選美國總統的機率高3倍多);第二,他的臉更爲對稱。P112

 

16:即便是在陪審團的房間裏,也不是12個思想獨立的人在努力評估全部的事實。大多數陪審團實際上就是一兩我的的陪審團。一兩個很是強勢或受太高等教育的人,一般能夠經過人格或本身的辯論能力來左右陪審團。這種心理學現象已經在進化中被反覆證實了:P121

 

17:若是你也想進入婚戀市場,我可能會建議你忽略人們在徵婚廣告中怎麼描述本身,只要看他們對伴侶的要求就能夠了。這可以更好地預測他們真正喜歡的類型。不然,這就會淪爲一場賭博。P141

 

18:一夫一妻制幾乎就是鐵律——大約90%的鳥類是成對的,至少在特定的繁殖季節都是配對的。從表面上看,這彷佛是真正的婚姻幸福。但在10多年前,當DNA指紋的新技術發現雌鳥所產的卵中,有1/5並非受精於它們的固定伴侶,這一事實打破了鳥類採用一夫一妻的幻象。P159

 

19:現在,除了一小部分語言外,基本全部的歐洲語言都源自早期印歐移民的語言。彷佛只有巴斯克人在這場移民狂潮中存活下來了,無缺地保存了本身的民族身份(或基因)。在比利牛斯山營寨的庇護下,巴斯克人的祖先必定看到了本身營寨的山腳下那浪涌般的入侵者和漫天的侵略。P177

 

20:遺傳學證據代表,紅毛猩猩纔是格格不入的——它確實在1800萬年前與其餘類人猿共同擁有一個祖先,但那是在三個非洲猿類親戚(人類、黑猩猩和大猩猩)進化以前的事情了。P210

 

21:碰巧的是,如今有至關有力的證據代表,北美最先的居民其實是在20000年前的某個時候從歐洲來的,大概是從西班牙附近的某個地方到北美的。而在5000年前,他們被來自西伯利亞白令海峽的現代美洲土著的祖先消滅·..···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P211

 

22:他堅持認爲,若是博物館裏沒有這些展品的標籤,咱們很難判斷它們是由人類仍是猿類製造出來的。黑猩猩的工具箱與人類在前技術時代的工具箱相比,僅在兩個方面存在差別:黑猩猩沒有儲存容器,也不會設置陷阱用於捕魚或狩獵。P221

 

23:然而,有一個特徵的確是人類所獨有的,那就是虛構世界。動物們根本沒法理解故事是什麼,不只僅是由於它們缺少語言,還由於它們沒法理解虛構小說的所有概念。P225

 

24:這絕非易事,由於他此時運行的心理層次已經比成年人平均水平高一階了。同時,他也將觀衆們推向了極限水平——觀衆必須運行五階的心理意向纔可能理解這一故事。也許正是由於莎士比亞可以在這個層次上得到成功,挑戰觀衆的極限,他才成了一位如此成功的劇做家。P227

 

25:但其中很是重要的一點在於,語言只是爲了達到目的的一個聰明手段而已。它自己只是一種把知識從一我的傳到另外一我的的機制。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以語言爲基礎的思惟能力。所以,咱們不得不面對那個棘手的問題:如何在沒有語言幫助的狀況下探索思惟? P253

 

26:發展心理學家最近的研究代表,人類的後代在出生時缺少所謂的心智理論,但在大約4歲時會忽然造成。在此以前,孩子們並無意識到其餘個體能夠對這個世界抱有不一樣於本身的信念。若是他們本身看到有人吃了罐頭裏的糖果,他們就會假設每一個人都知道。P253

 

27:宗教信仰是一個真正的謎題。在平常生活中,咱們中的大多數人至少會作出一些努力來檢驗本身所信奉的真相。然而,說到宗數,咱們彷佛最相信那些與已知物理定律相悖的故事。P260

 

28:實際上,靈長類與其餘物種不一樣的是,它們的羣體中存在隱形的社會契約:我的必須放棄一些直接需求,以保障羣體的利益。若是你對本身的需求要求太多,最終就會把其餘人都趕走,從而失去這個羣體所能提供的保護和資源。P262

 

29:那麼,什麼能夠彌補聯結更大羣體所需的內啡肽呢?儘管笑聲和音樂能夠填補這一空白,但宗教彷佛在人類進化的後期起到了更爲重要的做用。宗教彷佛是除了社交性梳毛和內啡肽釋放以外的第三種力量,促成了人類後期的社會功能進化。P263

 

30:而後咱們將這些值標在同一張圖表上,證據代表,早在200萬年前,直立人就已經有了三階意向性,或許這就可使他們造成我的信仰。四階意向性在大約50萬年前出如今古人類身上。而在20萬年前,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進化出來以前,咱們並無看到多少五階意向性出現的痕跡,P265

 

31:最後咱們得知:只有白人,尤爲是北歐人具備消化新鮮牛奶的能力,另外就是撒哈拉南部邊緣的一些牧民了。而世界上的其餘人,基本都像躲避瘟疫同樣躲避牛奶,最多能吃一些精加工的奶製品,好比酸奶、奶酪,或者在必須食用前先進行高溫烹煮。P275

 

32:蝴蝶和兩棲動物都很是不一樣。在鳥類中,只有XY組合的性別才能產卵,XX組合的鳥類則有着華美的羽毛,擅長歌唱,忙着捍衛本身的領土。爲了不混淆,鳥類研究者每每用W和Z染色體來取代X和Y染色體,但這也沒法掩藏它們就是哺乳動物鏡像的事實。P284

 

33: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的圖恩·賴克斯(Toon Rijkers)和他的同事,以及來自厄立特里亞的阿斯馬拉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究了非洲之角乳香樹的繁殖。他們發現,乳香樹若是被攫取得越多(在最密集的收穫季節,整個旱季裏每棵樹每隔三個星期就要被從新割一次),在接下來的雨季裏,它們的花和果實就會越少。P308

 

 

 

全文完

 

相關連接:

 

社羣相關5本書,好書1本有點舊

 

心理學相關38本書

 


 

2019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截至5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截至5月31日)

 

2019年讀過評過的169本書(截至5月31日)

 

本號979篇書評的索引與書單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搜索本號的最優方法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