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架構ToR和EoR【總結】

一、前言服務器

  最近在看《雲數據中心網絡技術》,學習了企業數據中心網絡建設過程,看到有ToR和EoR兩種佈線方式,以前沒有接觸過,今天總結一下。網絡

二、佈線方式架構

ToR:(Top of Rack)接入方式就是在服務器機櫃的最上面安裝接入交換機。分佈式

EoR:(End of Row)接入交換機集中安裝在一列機櫃端部的機櫃內,經過水平纜線以永久鏈路方式鏈接設備櫃內的主機/服務器/小型機設備。EoR 對設備機櫃須要敷設大量的水平纜線鏈接到交換機。oop

 

三、對比性能

  EOR佈線方式的缺點:從服務器機櫃到網絡機櫃的銅纜多(約有20-40根銅纜),且距網絡機櫃越遠的服務器機櫃的銅纜,在機房中的佈線距離越長,由此致使線纜管理維護工做量大、靈活性差。學習

  TOR佈線的缺點:每一個服務器機櫃受電源輸出功率限制,可部署的服務器數量有限,由此致使機櫃內交換機的接入端口利用率不足。在幾個服務器機櫃間共用1-2臺接入交換機,可解決交換機端口利用率不足的問題,但這種方式增長了線纜管理工做量。雲計算

  從網絡設計考慮,TOR佈線方式的每臺接入交換機上的VLAN量不會不少,在網絡規劃的時候也要儘可能避免使一個VLAN經過匯聚交換機跨多臺接入交換機,所以採用TOR佈線方式的網絡拓撲中,每一個VLAN的範圍不會太大,包含的端口數量不會太多。但對於EOR佈線方式來講,接入交換機的端口密度高,在網路最初設計時,就可能存在包含較多端口數的VLAN。設計

  TOR方式的接入交換機數量多,EOR方式的接入交換機數量少,因此TOR方式的網絡設備管理維護工做量大3d

       隨着用戶數據業務需求的猛增,數據中心機房服務器密度愈來愈高,虛擬化和雲計算等新技術趨勢日益流行,使得服務器對應的網絡端口大大增長,而且增長了管理的複雜性,另外以太網(LAN)與光纖存儲區域網絡(SAN)的融合也愈來愈常見,這就必然要求一種新的網絡拓撲結構與之相對應。在雲計算的大潮下,這種分佈式架構的業務擴展性極強,要求的服務器數量也愈來愈多。例如新的Apache Hadoop 0.23支持6000~10000臺服務器在一個集羣內,海量的服務器數量要求充分利用數據中心機櫃空間的同時,海量的業務數據也須要更快更直接的高性能鏈路把數據傳送到網絡核心。在這樣的趨勢下,顯然ToR更加適用,在業務迅速擴展的壓力下,ToR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實現網絡的更快速擴展。

四、參考資料

http://blog.51cto.com/dannyswallow/1731777

http://www.excitingip.com/2802/data-center-network-top-of-rack-tor-vs-end-of-row-eor-design/

http://blog.51cto.com/cteam/674194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