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概述(經濟學原理 1 )


1、西方經濟學泛指的幾類內容。

    1. 企事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和經驗。
    2. 對一個經濟部門或經濟領域或經濟問題的集中研究成果。
    3. 經濟理論的研究與考察。

2、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經濟資源的配置和利用。spa

3、稀缺性(Scarcity)

    社會資源的有限性。    對象

    人類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爲了知足他們的慾望以及由這些慾望引發的對各類物品和服務的需求。人的慾望和需求是無窮無盡的,而知足這些須要的經濟資源(包括它們生產的產品)在必定時期內老是有限的。ci

4、人類經濟生活的四個基本問題

    (1)生產什麼(what)以及多少?資源

    (2)如何(how)生產?產品

    (3)爲誰(for whom)生產?it

    (4)什麼時候(when)生產?class

    從經濟資源稀缺性出發解決人類經濟生活的上述四個基本問題,實際上就是要解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問題。效率

    資源利用和配置方式就是經濟體制問題。變量

 

    從古至今,人類經濟體制大體上經歷瞭如下四種類型:配置

    自給自足經濟。即每一個家庭或者村落生產他們所須要的大部分物品,經濟效率十分低下。

    計劃經濟。即生產資料歸政府表明的國家全部,政府用行政計劃來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以及爲誰生產等問題。事實證實,這種經濟體制的效率也很底下,由此產生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問題。

    市場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經濟政策高度分散,資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場價格機制解決。這種機制效率較高,但市場配置和利用資源在一些領域和時期也會失靈,須要政府出來干預。

    混合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經濟的私人全部和國家全部相結合,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種經濟體制。

 

 


 


西方經濟學的劃分

微觀經濟學

概念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家庭、企業和單個產品市場)爲考察對象, 運用個量分析方法,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爲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如何決定,分析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因爲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是經過價格機制決定的,故微觀經濟理論又稱爲價格理論

基本理論主線

  西方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是經過價格機制實現的,而價格是供求決定的,所以供給與需求的分析是微觀經濟學的主線。 產品和要素的供求在不一樣市場結構(壟斷和競爭的狀況)的表現和做用構成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基本分析方法

宏觀經濟學

概念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做爲考察對象,運用總量分析方法,研究社會整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如何決定,研究這些經濟變量的相互關係。這些變量中的關鍵變量是國民收入,所以宏觀經濟學又稱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宏觀經濟學研究國民收入決定和波動,實際就是研究資源利用問題以及用什麼政策改善資源的利用。

基本理論主線

  宏觀經濟學研究資源利用。在市場經濟中資源利用表現爲國民收入的決定。宏觀經濟學分析國民收入決定如何由簡單到複雜、由抽象到具體的三個模型即收人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就構成宏觀經濟學的一條主線。國民收入的波動和調控政策一樣是在這些模型中實現的。

基本分析方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