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苦短,我用python"的哲學

在編程語言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人生苦短,我用python。究其緣由,可能有如下幾點:前端

  • 代碼量小python

  • 維護成本低程序員

  • 編程效率高編程

而使我最感興趣的緣由,也富有一絲人生哲學的意味,彷彿真的能夠做爲一些人的人生信條。那就是,這門編程語言有着嚴格的語法格式,不少狀況下規定了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面臨選擇時只有一條路可走,而且是惟一正確的路,減小編程人員的苦惱。總結起來就是:按我說的作就行了,人生苦短,何須陷入糾結。編程語言

這比如苦惱於沒有戀愛對象的單身漢,若是有一天女友是國家分配的,人們沒必要苦苦尋覓、等待、追求,也沒必要面對分離和失去,這對於那些渴望戀愛,日夜期盼而不得的人,恐怕只有寫了幾百行代碼,一次跑通的快感能夠與之媲美了。對象

可我卻並不認同這樣的人生觀,相反,這對於我來講,不能是再大的災難了。這不只是由於我做爲前端程序員對JavaScript的本能吹捧,也不只是由於我怕國家分配給我一個相貌醜陋猶如未格式化代碼的對象。最重要的緣由,與人類對‘自由’的討論有關。事件

程序是理性的,而人生是感性的,就算一些物理學家認爲人生也是理性的,是宇宙大爆炸後粒子運動所引發的遲早會發生的小几率事件,即便如此,人生也沒有程序那麼理性。至少,在該換行的地方換行,在該縮進的地方縮進,對於人來講,這是不自由的。對於追求自由的人,不是「人生苦短,何須糾結」,而是「人生苦短,何須被設置」。ip

說到被設置,我便想起了王小波所寫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那隻奔跑起來像魚雷同樣的「豬兄」,老是四處閒逛,不愛身居豬圈,吃飽了要去房頂曬太陽,模仿汽車,它不喜歡人類分配的母豬,它喜歡附近村寨裏更漂亮的母豬,人想盡辦法也不能閹了它,對於專制手段,它更是機智反抗,最後長出了獠牙,得到了自由。效率

王小波在40歲懷念這隻豬:「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勇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不少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語法

我想作「豬兄」同樣的人,特立獨行,不循規蹈矩,作本身想作的,不在60億生命中被卑微的淹沒,不在歷史長河中被隨意的忽略。這是我所想的,卻不是我所作的,此時此刻我依然坐在帶輪的椅子上,被人類社會默契的規矩裹挾着前行,我甚至能看到時間的車輪將我碾壓粉碎,卻沒能在大地上留下哪怕昆蟲屍體大小的坑。我和個人「輪」椅剛壓過的蜘蛛同樣, 有着苦短的一輩子。

鮑家街時期的汪峯,用怒吼的方式唱出:「咱們生來自由」,十幾年後,那個憤怒的搖滾青年在電視上說着很合時宜的話,唱着喜聞樂見的歌,無與倫比的政治正確。我不知道汪峯仍是否自由,也不知道你我能否擁有自由。

人生苦短 然迫不得已

天地之大 孰不處其中

你覺苦悶 願以安爲全

我恐束縛 遂把破作求

雛鳥七千 以天地爲籠

你我二人 皆不得自由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