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有篇報道,說Facebook的每一個運維同窗至少能管理2萬臺服務器,這在當時的國內互聯網引發了很大震動,按照傳統IT的理解,每一個運維同窗能管理200臺服務器已經很了不得了。數據庫
這些年來雲計算髮展很是快,雲計算快速成爲用戶首選的IT基礎設施。據報道,2015年已經超過100萬客戶把他們的IT系統部署到阿里雲上,包括應用系統和數據庫,阿里雲鬚要幫助這麼多客戶管理這麼大量分佈在全球不一樣地域的服務器,據瞭解阿里雲的運維團隊人數一樣很是少,只有少數還須要兼作工具研發的運維同窗。ECS、RDS、SLB、OSS等產品運維都是如此。咱們在感嘆Facebook和阿里雲的高度自動化運維能力的同時,並非每家公司都有一樣的技術和運維能力,這種能力是否可複製給企業客戶呢?服務器
阿里雲、亞馬遜AWS、騰訊雲等順應了這些趨勢,把本身的技術能力轉化爲雲計算平臺並經過服務的方式開放出來,用戶能夠隨時購買使用和並享用雲計算背後的技術能力,也會有人在問怎麼選用雲服務商,關鍵一點在於雲服務商背後的綜合能力。網絡
傳統IT流程從選擇IDC、採購服務器設備到安裝部署上線,至少須要2個月的週期。應用上線以後,還須要專業的運維工程師團隊,來保障系統的良好運轉和數據庫高可用,這實際上是很龐大的工程和人力投入。架構
雲計算的出現讓這一切簡單起來,雲計算變成了一種可隨時購買的公共計算服務,核心特色包括即開即用、低門檻、高可用、免運維,身心省事。用戶在使用雲計算服務的過程當中,再也不須要關心IDC、服務器、網絡,存儲等基礎硬件底層,也無需關心操做系統的安裝部署、配置、監控、平常巡檢等一整套完整的運維軟件部署,也無需考慮基礎的容災、備份、數據丟失,硬件故障等,這些繁瑣的IT基礎設施所有交給專業的雲服務商來解決。運維
雲計算快速推進着IT分工越加細緻,越加專業化,企業會更加專一於業務層面的邏輯設計和代碼研發,不必在繁瑣的IT基礎設施和運維上投入大量的精力;IT基礎軟硬件設施會由雲服務商來提供如阿里雲、亞馬遜AWS、騰訊雲Q、Ucloud,青雲等;應用運維、數據庫,大數據技術可託付給專業的雲技術服務公司,嗯,好比咱們袋鼠雲。工具
看起來雲的好處很是多,怎麼上呢?大數據
若是是創業公司,能夠直接在公共雲上作研發和部署;阿里雲
若是企業的IT規模比較小,考慮一次性直接遷移到公共雲上;雲計算
若是企業自己已經有大量的傳統IT硬件設施,短時間把全部業務放到公共雲上也不太現實,這須要一個長期的驗證過程。先搬遷非核心繫統作驗證和積累雲上的經驗,逐步過渡到核心系統上雲。對於這種場景,混合雲架構會是個很好的上雲過渡路徑,經過混合雲架構,企業把公共雲計算當作自有機房的延伸,能夠理解用公共雲是企業的另外一個機房,可隨時把業務切換到公共雲上,也能夠利用公共雲來作災備機房,作雲上雲下的相互災備,相似咱們熟知的微博、12306等都採用了相似架構。操作系統
袋鼠雲能夠提供完善的上雲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各種企業多快好省的使用雲計算作爲基礎設施。
混合雲架構和VPC之間有很大關聯,詳情且待下回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