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博客了,因爲一直忙於解決數據結構中的幾個問題,一直在網上查閱資料,趁前幾天沒什麼事看了一下OSI模型的七層結構,如今把這點知識寫下來和你們分享一下,同時也爲本身之後複習時用。
OSI的七層模型爲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這七層,層與層之間經過端口鏈接。物理層是這七層的最底層,它的做用就是爲傳輸數據提供穩定的通道相似於咱們現實生活中的公路同樣,物理層的設備主要有雙絞線,中繼器,集線器等,物理層傳輸的數據所用的單位是比特。數據鏈路層是鏈接物理層與網絡層的,它的做用可想而知,所以位於數據鏈路層的設備主要做用是使得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間相轉換,從而使得計算機與外界相鏈接,工做在數據鏈路層的主要設備是交換機,網卡(有些地方也說是物理層的設備),數據在數據鏈路層的傳輸的單位是幀,其中一個幀的最大容量爲1500個字節左右。幀中包括目的主機的MAC地址和源主機的MAC地址。數據鏈路層的下一層就是網絡層,網絡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網絡層與IP關係密切,網絡層中主要的設備是路由器,數據在這層中的傳輸是經過ICMP包來完成的, 網絡層協議的表明包括:IP、IPX、RIP、OSPF等。傳輸層 是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除此以外,傳輸層按照網絡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例如,以太網沒法接收大於1 5 0 0 字節的數據包(前面所講的幀)。發送方節點的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片,同時對每一數據片安排一序列號,以便數據到達接收方節點的傳輸層時,能以正確的順序重組,傳輸層協議的表明包括:TCP、UDP、SPX等。會話層的做用是 負責在網絡中的兩節點之間創建和維持通訊,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創建和維護應用之間通訊的機制。表示層 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爲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做都由表示層負責。例如圖像格式的顯示,就是由位於表示層的協議來支持。應用層的做用是爲操做系統或網絡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絡服務的接口。 應用層協議的表明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綜合上面,OSI模型的前四層偏向於硬件,然後三層則偏向於軟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