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北漂在路上--------時不時的停下腳步思考

終於到週末能夠有時間更新本身的博客了。果不其然,一開始上班,時間就比較緊湊,天天發生的一切感受都是在那麼短短的幾小時以內就過去了。在公司有時候會感受本身收穫不少,有時候也會由於本身用幾個小時解決了別人一句話就能夠解決問題而懊惱。無論怎麼樣本身的生活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直到本身忽然發現天天的本身都沒有對本身生活有過思考或者是反思。html

本身的生活習慣是無論睡的多晚,進被窩後都會用手機到《one》(韓寒監製的一款應用,上面的文章可讀性很高,推薦給你們)上去讀一篇文章再睡。 前幾天本身在上面讀到一篇叫《日落天通苑》(點擊文章名能夠閱讀)的文章感觸很深。其實描寫北漂生活的文章在網絡上並很多見,其中或者勵志,或者悲慘,或者苦悶等等什麼都有。可是這篇文章的做者以一種不同的經歷,讓我對北漂又有了深入的認識,原來北京還有一個北漂彙集的地方,那裏叫天通苑前端

天通苑到中觀村說遠也不算太遠。坐地鐵倒兩站就能夠到。文章中對租戶收租的描寫,對各色人物的描寫,讓本身以爲生活的中關村和天通苑是兩個世界。程序員

---------------------------------------------------------------分割線-----------------------------------------------------編程

一,堅持寫博客的人都有一顆執着的心c#

過年公司放了七天假,本身是堅持到30號才離開的公司。放假期間本身把之前學習筆記整理成了博客文章。有這個想法也是由於本身在一次翻看筆記本的時候,發現筆記本已經快快被記得滿滿一本了,有些知識雖然當初記了筆記,可是仍是忘記或者記不清了。因此就下定決心要把這些知識點經過整理成博客文章的方式溫習一遍。在檢驗本身學習成果的同時把這些知識分享出去。後端

放假期間總共整理了七篇關於C#的系列文章,名字叫《C#小知識》。目前還有兩到三篇沒有整理出來(主要是沒時間)。有時候人須要耐下心作一件事,這樣纔會有所收穫。年假本身給本身的目標就是把這些學習筆記整理成博客文章。在發表到博客園,CSDN和51CTO後,效果仍是不錯的,有些細心的讀者指出了其中的錯誤,本身及時的改正了這些錯誤,同時也學習了更多的知識。年後還成功在CSDN爲這個系列申請了專欄。還有一件令本身很是高興的事,前天收到51CTO的站內消息,說本身關於13年年終總結的文章得到了文章優秀獎,會收到一個大的阿狸抱枕的禮物。這也算是本身寫博客路上的一點鼓勵吧。網絡

爲何本身一直堅持寫博客?記不清本身爲了寫一篇博客,想示例代碼,寫示例代碼,中間不可預期的又發現新的問題,解決這些新問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有時候也想過幹嗎這麼累的一直堅持寫博客呢,又沒有人給本身稿費,不定時的還會收到譏諷的評論。如今想一想理由也特簡單,用博客記錄進步的點滴,本身的目標無論有多遠,只要本身一步一步的走,就算達不到目的,也不會有什麼遺憾。由於本身的這些文章見證了本身曾經努力過。app

對於不寫博客的人,不可能切身體會到寫博客的辛苦,特別是寫一篇優秀的博客。有時候,一篇優秀的文章須要做者付出的不是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特別對於技術文章來講,做者爲了論證本身理論的正確,須要列舉有表明性的例子來給讀者看,這些都會花費不少時間。還有就是在寫文章的時候,爲了某個細節可以讓讀者看明白,進行深刻解釋的時候,不肯定的又會發現新問題。編程語言

對於一篇文章,會有人給出客觀的評價,指出你的缺點,讓你有機會進步。有時候也會受到譏諷的評論,說這麼簡單的問題還拿來寫博客,一個**命令就能夠解決,是來炫耀麼?說實話,收到這樣的評論的時候,本身的內心是很差受的。可是想一想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走本身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反正我也沒有求着你來看我寫的博客。學習

對於概念性問題,每一個人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對於同一個問題,不一樣人的解決方法也是不同的。既然您覺我對概念的解讀有偏差,解決問題的辦法太繁瑣,爲何不指出來你們交流一下呢,爲何非要說一些譏諷的話呢?

 

二,關於學習方法

整體來講本身此次整理的學習筆記收到讀者的反饋效果仍是挺不錯的。有一些人讓我介紹本身的學習方法。問我有幾年工做經驗了。我只能說平時要作一個有心人,多留心,用心。對於本身陌生不熟悉的知識多記筆記,時間長了,本身的筆記本會見證本身的進步。

我一直覺的看書是學習的最快途徑。特別是閱讀經典圖書,同時又能鍛鍊人的耐性。對於初學者剛開始看書可能會有不少不懂,可是必定要堅持弄懂,搞明白,多寫一些Demo來練習。要否則剛開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後來學習更深的知識就更加一頭霧水了。會形成惡性循環。可是一味的看書只是在被動的學習,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夠出真知,纔會有原來如此的感受

就比如我覺本身的c#語言已經算是熟練程度了,可是在實際的工做中仍是會遇到不少問題。本身如今的體會是語言在特定環境或者業務背景下的使用是變化無窮的就跟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同樣,劍法總共只有九招,可是在實戰中卻能夠變幻無窮。

因此熟練了編程語言,萬里長征纔開始第一步。

 

三,事情真的那麼簡單麼?

在學校的時候,本身身邊充斥着太多說這簡單說那簡單的人,緣由是他們本身根本不會去作。對於有必定經驗的人都知道,除非你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的熟練,有些問題想着很簡單,可是在解決它過程當中總會遇到新的問題。做爲程序員,我以爲應該把「這很簡單。。。」這句話從大腦裏面根本剔除。要否則這隻能顯示本身的無知。

進公司時候後,耳邊幾乎沒有聽到過什麼人說過這樣的話。除了總監大人!我覺的總監大人說這話也是有理由的,它要讓你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信心。由於公司招人不是讓你來講一句這很簡單就算完成任務了,簡單不簡單老闆不關心,老闆只關心你何時能把問題解決了。

本身前幾天就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在團隊裏我負責後端開發,前端代碼經驗不多(看得懂的水平)。過年後,由於作前端的孩子來的晚了一些,我就主動把他的工做給攬了下來。對於一個沒有多少前端代碼編寫經驗的我,如今非常痛苦,寫代碼不少時候是在嘗試,有了錯誤也不知道從哪裏下手解決它們,因此進度很是很慢。更糟糕的是,本身還給老大承諾,要在**時間完成。如今是那個後悔啊!

因此,在本身對某件事沒有太多把握的狀況下,不要認爲那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要否則那隻能顯示本身的無知。

 

四,新手該怎麼寫代碼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張程序員實際寫代碼的時間分配圖,原圖找不到了,本身就大概畫了一個,以下:

我以爲這很是符合我寫代碼的時候的狀態。大部分的時間都耗費在了瞎搞上面。

我如今總結出的寫代碼的經驗是,首先要根據本身要實現的場景把邏輯理清楚,最好先大概的畫好一個流程圖,,跟周圍的討論一下(或者找老大徵求意見

),肯定本身的思想沒有問題。時間充裕的話,就把它們製做成思惟導圖,這樣也便於本身理解。而後再開始寫代碼。這樣寫代碼所花費的時間是事半功倍的,並且其中也會收穫不少。

 

五,作一個知道付出的人

「當感受本身的能力距本身的理想太遙遠時,說明你該努力了。」生活中有太多人只看到了別人取得的好成績,應聘到的好工做這些表面現象。誰也不會關心他們背後爲之付出的努力。

有夢想並不能表明你擁有什麼,值得你去自豪。可是也不表明距離太遙遠而顯得多麼可怕。若是想有所成就,你必須作一個知道努力的人。有不少碌碌無爲的人以爲本身須要一個機會,我之前也這麼想,只要給本身一個機會,本身絕對能夠比如今活的更好。如今本身明白了,機會是眷顧給有準備的人的。沒有機會須要努力提升本身的能力,有機會更要加倍努力。由於你要對得起給本身機會的人,他本能夠把機會給別人,可是他卻給了你。

並且永遠不要以爲本身是最努力的,無論如何總有比你更加努力的人存在。來北京以後我感受本身天天休息的已經夠晚了(這裏不是比拼誰休息的晚),直到有天聽同事說,總監和其它兩個組的老大,天天加班到凌晨都是很正的事情。可能他們是領導咱們是「小弟」,屬於兩種不一樣的人。可是目的都是同樣的,領導須要爲本身負責的工做努力,「小弟」須要爲提升本身的能力努力。

 

六,我也談「過勞死」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叫《復旦女博士的生前檢討:爲何是我得癌症?》(點擊名字看原文),感觸很深。其中我體會到的不少意思都是說,人應該活得快樂一點不能太拼,爲了事業犧牲本身的健康。

我不否認她在人生最後的日子對人生的解讀。試想把咱們本身放到「人生快到盡頭」的環境下,咱們都會回顧本身的人生。若是有機會也會告誡別人一些本身以爲曾經作錯了的事情。

人生沒有辦法,人活着就是爲了活得更好,可以有所成就。若是有一天發現身邊有無數人比本身優秀。若是本身仍是以一副過的平平淡淡就好的心態來要求本身,註定本身也會一輩子默默無聞,固然了高富帥,富二代除外。

網絡上有太多這樣的文章,閱讀的過程當中本身的同情心也確實會讓本身感動甚至流淚。可是我覺的看問題應該辯證的看。就比如網絡上有不少勵志文章,主人公都是經過付出**的艱辛取得成功,看事後立馬以爲本身若是這麼作也會成功。本身也這麼作過,直到忽然有天發現,任何人的成功都有其獨特的一面,本身不可能去效仿別人,複製別人的成功。

時間不會爲了任何一我的而停頓,就算本身真的過勞死,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由於本身並無虛度光陰。

 

七,工場的一些體會

李開復做爲大學生心靈導師,影響了80後甚至如今的90後。因此創新工場在不少大學生眼中,仍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有些人文本身工場的招聘條件高麼,是否是須要在某些方面有特別突出的特長。

曾將創新工場在本身心中確實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可是當本身身處時,發現也沒什麼。對於我所接受的招聘和我所理解的工場招聘就是,須要必定的經驗和優秀的解決問題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工場裏孵化的都是創業團隊,項目工期比較緊湊,就算是週六也會發現有不少團隊還在加班。因此,團隊不可能招聘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人,而後花費大流量時間去培訓你。因此,只要你想進工場體會,只要本身在某些方面有必定的經驗和能力,仍是很容易進的。

在工場確實能夠學到本身去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接觸不到的東西(博主在小公司和大公司都實習過)。技術就不用說了,接觸新的項目確定有不少技術和軟件設計思想能夠學習。其它的包括創業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帶領團隊的問題,這些都可以讓本身有機會接觸獲得。因此在工場,不盡能夠學習獲得新知識,也會有機會去修身,去學習創業中遇到問題該怎麼解決,帶領一個團隊須要什麼素養。

創業是很辛苦的,之前只是在電視上或者書本上看到,不少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如今本身是深有體會,也不要想着老闆們都願意這樣去幹,可是爲了團隊,沒有辦法。其實我以爲這纔是中國式最大潛規則。

前天吃飯我以爲我犯了兩個錯誤。由於工場是大鍋飯,平時我盛完飯都是找個地方一我的吃。那天老闆恰好路過我身邊看到我在一我的吃飯,就跟我說他也在那裏吃了,我就說了聲好。更難以想象的是在整個吃飯過程當中我就沒跟他說一句話。

還有一個細節作的很差,就是在吃飯的過程當中我去拿了一張餐巾紙。事實上無論老闆須要不須要我都應該給老闆也帶一張的。直到老闆本身去拿餐巾紙的時候,我才發現了這個生活細節。若是抓住這些細節,本能夠給本身的我的素質加不少分的,可是本身卻沒有發現。

到最後本身也才發現,也許只有在創新工場本身才有機會,讓老闆跟本身坐到一塊兒吃飯。因此生活中應該注意細節。

 

八,我佩服的三我的

在我眼中作技術的有兩種人:一種叫大牛,一種叫大神。

一我的若是技術牛X能夠被稱爲大牛,可是你要被稱爲大神,不只要技術牛X更要人品OK。本身佩服的大神有三我的:

第一個,「左耳朵耗子」—陳浩。怎麼說呢,可能大神們對於本身的世界都是比較孤傲的吧。他的技術博客《酷殼》是本身收穫最多的博客之一。

第二個,「聖殿騎士」 。一個用技術遊歷各國。不緊讓本身的人生有意義,並且很精彩。

第三個,王垠。怎麼說呢,有網友評論他是「狂人」。看王垠的文章,確實是,他思考問題的方式確實跟別人不同。並且每次讀他寫的文章本身都會收穫不少。

 

尾聲:

好吧又到結尾了,用一位同事空間日誌裏面的話,做爲結尾吧。「青春的尾聲悄然敲響,我站在盡頭送別剩下爲數很少的光陰。婚禮上同窗聚會上,愈來愈多的人開始爲人妻爲人母,咱們在經受着一場不可逆的轉變。轉變之前是快樂的,轉變後也會是另外一種快樂,可是轉變的過程是痛苦的,面對終將失去的,咱們有一萬個捨不得卻又不得不接受。」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