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10年博客,卻被人說「不火」?我是這樣懟回去的!

又一個安詳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照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我像往常同樣剛擼完一段代碼,此刻正伸了一個懶腰,不經意的將目光轉向了窗外,忍不住感慨「初夏的天氣真好,若是能漫步在田間的小道上,該是一種多好的享受啊」。微信

然而此時,手機忽然響了,原來是有人加了個人微信,因而隨手點了一下贊成,對方發了一句「你好」,我也禮貌的回了一句「你好」,而後就有了那條令我啼笑皆非的消息:「看了你的文章,以爲還不錯,就喜歡你這種不火的做者,還會回個人信息,不像有的做者同樣」,頃刻之間全部的注意力都被這行文字吸引,只是傻笑的捧着手機,說了那句特別能表達心裏情感的話「我C」。。。cdn

image.png

驚愕之餘,我開始反思本身的過往。首先,我確實寫了快 10 年的博客了:blog

image.png

甚至除了這些,我仍是騰訊雲 2019 年年度最佳做者:博客

image.png

以及掘金的優秀做者:it

image.png

但這些依舊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我確實不火io

自我反思

因而我開始反思我本身的行爲,我問了本身兩個問題:class

  • 第一,爲何我寫了 10 年的博客,卻還沒火?
  • 第二,我爲何要火?

爲何有人寫了半年的博客,卻能火遍全網,而我爲何寫了 10 年博客,卻仍是老樣子?循環

因而,我把個人博客和那些能迅速走紅的博客作了一個對比,發現了這些問題:騰訊

  1. 我寫的博客大可能是給本身看的,是本身的工做記錄和總結,沒有考慮讀者的感覺,更私人一些;而那些迅速走紅的博客,他們寫的文章內容很足,排版樣式以及行文結構更講究,更適宜閱讀,且信息量更大;
  2. 他們的更新頻率更高,而我更佛系,只是想動筆了才寫一點,單位時間內曝光的頻率,決定了你品牌的傳播力,也就是說,在必定時間內,你出如今別人視線中的次數越多,那麼你被記住的機率也就越大。這就是不少連鎖品牌在建立初期時,必定是一個區域一個區域開業,好比 10 千米之內開 五、6 家店,而不是 1 個省開 1 家店,這樣能更快的提升知名度,而且也能下降配送的成本;
  3. 他們都有讀者羣,更多的互動能增長彼此的關係,讓讀者更好的瞭解你。有了情感附加值以後,文章被二次分享的機率就會增長不少;
  4. ......

等等諸多的緣由形成了我雖然看起來作的時間更久,但一直不火的緣由。其實這個問題也能夠用成就公式來解釋,一我的的成就=成長的速度 x 成長的時間,而我只是作的了一個元素「成長時間」上的「努力」,卻沒有在「速度」上下功夫。lazyload

舉個栗子 假如別人的成長速度是 80 成長的時間是 2,那麼他的成就值就是 160;而個人成長速度是 5 成長時間是 10,那麼成就值也就只有 50,而 50 和 160 仍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這就是我爲何作了這麼久的博客,依舊不火的緣由。

知道了我爲何不火,那接下來要回答的就是,我爲何要火

時間回到 10 年前,我當時決定要寫博客的初衷是什麼?

那時候寫博客的理由很簡單,第一,知識點備忘,方便本身查找;第二,可能對別人有幫助。

既然個人初衷不是爲了「火」,那麼「不火」對我來講又有什麼影響呢?

想到這裏忽然釋懷了不少,那我就繼續「破罐子破摔」?

固然不是,昔日的初衷是不能改變的,但隨着能力的日益遞增,我已從以前的小白升級到了「包工頭」(吹噓一波),那就沒道理不作的更好了。我應該給別人提供更有價值的文章,而且依靠這些文章獲取必定的收入來源,如此這般,這樣我就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技術文章的普及上了,這就能造成健康的正向循環在不改變初衷的狀況下,來把本身擅長的事(知識創做)作到極致,這不就是最好的人生狀態嘛

所以以後的一段時間,我就努力的調整本身的寫做風格,研究別人的寫法,創建了讀者羣,買了市面上幾乎全部關於寫做的書,研究並改進本身的寫做方法,只爲給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image.png

最後

我相信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同時我也相信,苦心人天不負。

很喜歡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是咱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咱們能夠爲本身喜歡的事付諸全力,而壞的是沒人會給咱們指引方向,也沒人會爲咱們的錯誤買單,除了你本身。

最後,願咱們再也不蹉跎、不做妄談。能夠抱有千種期許,但至少要播種一個開端。加油~

彩蛋

來而不往非禮也,最後個人回覆是這樣的...

image.png

關注公衆號「Java中文社羣」回覆「乾貨」,獲取 50 篇原創乾貨 Top 榜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