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一個文科生轉行作編程的參考樣本

動筆                                                                                                                                                                                     

聽聞前輩講述寫博客的諸多好處,早有開始寫「技術博客」的想法,但囿於自身淺薄的「技術」,以及輕微的強迫症——總想準備充分後下筆——好比這篇文章已經寫好兩個星期了,可是一直想修改到「盡善」,但如何纔算「盡善」?很難定義。且寫且思考、調整,或許,是個辦法。面試

 
第一篇寫什麼?                                                                                                                                                     

「第一篇寫什麼?」也斟酌頗久。以技術爲主題,總感受找不到着力點。索性隨手寫篇「前傳」,交代一下我這個「異形」是怎麼來的,順便下降讀者(若是有的話)對後續技術文章的期待。(若是沒有讀者,權當自娛自樂)編程

 
背景:                                                                                                                                                                            

鄙人文科生(gou)一枚,新聞類專業,作過粵語播音(實習)、新聞採/編/寫、平面設計、音視頻攝錄/後期處理。畢業第六個年頭(Jul.01.2014)轉行作軟件開發(iOS客戶端)——跨界跨出翔。多線程

 
緣起:                                                                                                                                                                                 

關於職業方向,影響最直接、最大的應該算高考填志願那一刻。不是有人調侃「如今流的汗和淚,都是高考填志願時腦子進的水」麼。學習

鄙人自小無大志,中國流水線般的教育亦無教會我該如何尋找本身的興趣、摸索本身的職業方向、探尋本身的人生意義。又或許是我愚鈍,看着你們前仆後繼、滿懷信念、打了雞血般地去作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我慢了好幾拍,還在糾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究竟有什麼區別?」,不都是開工廠、開公司、打工賺錢麼,爲何咱們比人家高貴、比人家正義……陷入糾結、陷入迷茫……要罵我不開竅我也沒意見,人就這樣,每一個腦子裏裝的東西都不同。spa

不知不覺就到了高考填志願的神聖時候,對於學什麼專業,徹底沒概念。高中選擇文科,緣由是化學成績很差(背化學分子式背到頭暈);父母沒有這方面經驗,給不了太多意見;哥哥只是建議報哪所學校,對於專業也不太清楚……因而在不明因此的狀況下,第一志願填了西南民族大學的經濟學專業(如今回想,會不會是受「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潛移默化呢),結果報國無門,第一志願被刷掉,就被第二志願錄取了。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學」,選擇緣由是名字夠長(相比其餘專業,比較惹人注意),好像很好玩。線程

後來問起不少人,絕大部分狀況和我相似,專業的選擇都比較隨機——或欠缺考慮,或只考慮旁人意見,不問本身喜歡什麼。我想這也是爲何那麼多「碼農」在混日子的緣故之一,你們都很隨機地被分配到這個崗位,並非出於興趣、出於熱愛。設計

不知道爲何,大一剛入學,本身就意識到應該轉專業,並且想轉計算機專業——我也不知道爲何會有這種念頭。可是在諮詢了本校一位計算機專業的高中同窗(女生)意見後,最終仍是放棄,由於她說學計算機要學高數,嚇尿。如今想一想,多麼但願這位女生當時對我說:去嘗試一下吧,寧肯作過了後悔,也不要錯過了後悔。視頻

「想轉計算機專業」,這或許是我對本身職業生涯規劃發出的最初、最原始的聲音,惋惜這念頭轉瞬即逝。不過,這也是後來全部故事的「緣起」。開發

 
啓程:                                                                                                                                                                          

畢業後,一直在東莞(此處接受某部分男同胞的豔羨目光)作着和新聞相關的工做,直到第三份工做,到了一家臺資工廠(臺達電子)上班,工做比較穩定,時間比較空餘(關於你們對臺資企業的偏見,後面打算寫點東西正名),因而心裏開始躁動,那個塵封於腦海多年的想法——「計算機/編程到底是不是個人興趣,會不會就是個人終身職業?」在涌動着,和以往的區別是,通過這家臺資企業歷練,執行力獲得提升,因而2012年末報培訓班學習。一開始想學Android程序開發,由於當時用的也是Android手機。不過廣州的「X德培訓機構」說Android班還不夠學生開班,建議先學iOS,等Android班開班,本身再決定是否轉過去。因而就這樣被「忽悠」過去,開始了一段東莞工做、廣州學習兩邊跑的生活,一年下來,也存了百來張動車票,跑了六七千千米。(報的所謂「週末班」,週六去上一天課)。教學效果嘛,就不評論了,反正這家機構在廣州的iOS培訓辦完咱們這一班就沒辦了。不過本身以爲這樣奔波仍是值得,不管教學效果如何,對於一個文科生來講,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學到哪怕一點一滴都讓我感到興奮。博客

就這樣,磕磕碰碰也算是入了門。

 
實戰:                                                                                                                                                                         

去年(2013)底培訓結束後,就開始自學,可是沒有真正的實踐,效果很差,因而就打算找份工做,正式轉行。不過狀況有點像多線程編程中的「死鎖/Deadlock」——我想積累實戰經驗,因此要跳槽;但正由於沒有經驗,幾乎沒有公司會要我。

沒辦法,老是要邁出第一步,從今年(2014)年初開始陸陸續續投簡歷,跑過東莞、深圳幾家公司,直到6月份,看到東莞的一家公司招人,發了簡歷過去,彷佛沒回音,後來在官網看到他們技術總監的郵箱,因而又經過電子郵件發了一次簡歷,此次有迴應了!叫過去面試。當時也沒什麼做品,只展現了培訓期間作的一個小demo(並且是半成品)。公司老闆人很不錯,在三星、華爲呆過。據說我是文科轉行的,還給了不少寶貴意見——至今感激。由於我沒什麼做品能證實本身iOS開發方面的能力,他們現場沒說要我,只是讓我先回去,把一些自認爲得意的做品(不管是編程的仍是當時在作的平面設計或者其餘的)。因而回去,很認真的準備,將之前寫的新聞、作的採訪、設計的海報、剪輯的短片,挑了一部分發過去。不知道是否是個人做品吸引了他們,竟然真的接到過去上班的通知!

因而,在畢業的第六個年頭(2014年7月),拿着只有原來三分一的工資,在一個尷尬的年齡(29歲),開始了本身的編程職業生涯。

關於年齡,我是這樣安慰本身的:入行雖是晚點,但若是用剩下的35年(假定65歲退休)去將勤補拙,根據「一萬小時定律」,總不至於太差吧。

 

「追求創造事物的快感」

雖然起步晚、過程曲折,還常常伴隨問題卡殼後的無力、挫折。不過,就如「知乎」有人回答「26歲開始學習Objective-C是否是太晚?」這個問題時說的:「若是有追求創造事物的快感,我以爲學什麼在什麼年齡都不算晚。」在問題解決、項目完成帶來的那種「創造事物的快感」,足以讓我堅持下去。

在人生終點回想過往的時候,我可能會對此次轉行後悔,但,那也是「作過了後悔」,而不是「錯過了後悔」。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