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瞭解產品經理(我的筆記)

 
什麼是原型,原型就是草圖,模型,demo.
咱們的模型也是同樣的,好比說作一個硬件產品,就開始要把最初的原型作出來。
    
原型先給產品本身用,給團隊成員用,給用戶用,給投資者用。
 
你的基本想法就要表達出來。
腦殼裏面想一些細節的東西是想不出來的。
產品經理要把本身的想法告訴給團隊的人,幹講是講不清楚的。
 
給投資者展現,要讓用戶知道你是幹什麼的,怎麼幹。
具體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
 
 
經常使用的原型工具備哪些:
Axure            墨刀          justinmind
 
 
 
 
數據分析是貫徹在產品的始終。循環往復的一個過程
需求分析——肯定可行性——   產品設計——開發測試——產品上線 
需求來自:
普通用戶,產品經理自身
公司層面:高層的公司戰略,或者高層我的的想法提出
 
 
來自用戶層面的需求——————————數據要去僞存真。。
瞭解用戶真實的需求。
APP某個頁面卡了。咱們有必要研究一下某個頁面當前的退出率佔總頁面的訪問次數。
每個產品經理都會面對高層的需求:
面對公司高層需求:首先咱們要從數據入手,驗證觀點,病提供正確的態度。
 
 
正確的態度更重要,產品經理要有本身理性的態度。
產品設計分爲三個階段:
設計產品的目標是什麼?
肯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怎麼改,如何改?
用戶停留時間。某個模塊的點擊率。
某個模塊用戶點擊後流失率多。
 
 
設計中——輔助決策,判斷思路:
解決方案?數據幫忙參考意見。。
 
 
好比說要促銷某個東西。那麼咱們就隨之附贈一個小禮品,可是因爲有用戶佔據新人禮,因此,咱們就要給沒有支付的這我的的購物車設置一個失效時間,可是這個失效時間是寫多少呢?
 
 
這個時候應該調查已經發生的單據,而後看下單時間的,支付時間,的間隔數據。進行分析,而後選擇比重比較大的。。。
A/B test    對網站進行分樣對比,各抽50%。對比
 
 
設計:
數據驗證,當前的功能是否完成預期目標。
沒有達到目標看看是否是還有提高的目標。
 
 
數據驅動產品的。。。
 
 
在通常的互聯網公司,根據數據來分析產品的問題,而後優化指標。
肯定指標。提交開發。測試。產品上線發佈,而後經過埋點檢測問題。
 
導出率 = 下級頁面的瀏覽量/本級頁面的瀏覽量
導出率高就說明用戶點擊率高。
 
 
品牌調性。排版,顏色。
首頁架構。改變陳列樓層結構,
個性化推薦。凸顯品牌。
個性化推薦——————猜你喜歡。。
熱門品牌。。。好比耐克,喬丹,等等,,
 
 
3稿:
第一次需求評審,第二次用戶訪談,第三次交互稿。視覺稿。
Pv,uv,跳出率,轉化率,訪問率,點擊數須要作一個瞭解。
 
 
推薦的網站的和書籍
 
網站分析在中國
藍鯨的網站分析筆記。
精通web analytics 2.0 用戶中心科學與在線統計藝術
流量的祕密。
 
 
 
活動作的好了。能夠起到正面效果,
作的很差了重傷產品。
 
付費活動是毒品。
吸毒能爽一時,吸多了會上癮。計量愈來愈大,會傷害身體,
付費活動也是同樣的,作的恰當了,收入會提高一陣,可是活動作的多了,玩家就會愈來愈依賴,沒有活動就不爽,這樣下去活動就會愈來愈多,力度就會愈來愈大。
 
需求無限多,必定要取捨。
 
運營自身,不要把你的需求當作你們的需求。
 
 
運營是門藝術,。
 
只有不犯原則性的錯誤,運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運營一個產品就要先對產品有足夠的瞭解,就像跑步以前必定要學會走路。
 
 
熟悉產品,那個地方有興趣,那個地方沒有,那個地方體驗很差,那個地方願意花錢,那個地方不肯意花錢,感覺用戶氛圍,用戶都在討論什麼,反應如何,不想要什麼,還有付費產品你在體驗的時候,你本身要去花本身錢,不要肆意揮霍,只有把錢當作本身的錢來華,才能像玩家同樣感覺花錢值得不值得,
 
 
活動是由產品,用戶,和老闆三個因素決定的,不是你一我的拍腦殼決定的。
 
開發是創造產品的人,他們最熟悉產品,全部跟產品有關的開發他們都能知道,
可是用戶和開發就是徹底相反的,他們最早看到的是界面,是傻瓜式的使用,而後纔是接觸交互,最後才感覺系統和數值,
 
全部的互聯網從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要不要裝用戶。
 
 
爲了本身要細心測試。
 
web網站數據指標
免費的網站排名工具:
Alexa,中國網站排名,網絡媒體查詢,
免費的網站監測工具:
Gooole analyticcs ,百度統計,CNZZ網站分析,
 
關鍵詞:
訪問量,訪客數,瀏覽量,跳出率。頁面停留時長,汪涵停留時長,退出率,轉化率。。。。
訪問量:
什麼是訪問量,一次訪問就是指一我的來到網站,而後瀏覽了一些內容之後離開網站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被稱爲會話,也就是session
 
訪問量定義:一段時間的訪問量就是這段時間內的會話次數,
 
訪客數:也被稱爲獨立訪客數,UV,如何識別一個用戶?
在網站分析系統中,會依據用戶的瀏覽器,設備型號等信息,爲用戶分配一個編號,這個編號就是cookie
 
訪客數就是訪問網站的cookie 數。若是同一我的換了瀏覽器或許和設備,那麼他的cookie也就變化了
 
瀏覽量:
PV,也就是瀏覽頁面的數量,
 
 
網站停留時長:
頁面停留時長,就是訪客一次訪問在某個頁面上停留的時間,等於這個頁面的總停留時長除以這個頁面的訪問量。
網站停留時長,訪客一次會話的時間長度,等於網站所量的總停留時長除以訪問量。
 
 
跳出率:
跳出率是很是重要的指標。
 
網站的全部會話中,來到網站的之後沒有任何動做就離開的比例,等於只訪問了落地頁面的訪問量除以總訪問量
 
退出率。。某個頁面退出網站的比例,他等於從一個頁面的退出次數除以訪問次數,
 
頁面跳出率和退出率的區別。
退出率是指不管從那個頁面進入網站,最後從這個頁面退出的比例。
跳出率,    是指從這個頁面    進入網站,沒有作任何事,就從這個頁面退出的比例。。
 
 
轉化率:達成某種目標的訪問量除以總的訪問量,或達成目標的訪客數佔總訪客數的比重。
 
  一、有多少訪客訪問了網站,訪問深度怎麼樣?
  二、訪客從哪裏來的。經過什麼渠道來的。
Referral    已建網站。
Direct        直接進入。
Organic search 天然搜索。
other    通常是付費的廣告流量。
Paid     search    付費搜索。
 
 
利用網站分析:
一、用戶在網站上作了什麼。
二、流量最大的着陸也。
三、流量最大的頁面。
用戶活躍與參與。
日活躍用戶數,月活躍用戶數。
 
一段時間內啓動過應用的設備數,就是活躍用戶數,
日活躍用戶數波動比較大。月活躍用戶數波動比較小。
    
 
活躍係數 = 日活躍係數/月活躍係數。
 
用戶留存率:
第二天留存率,7日的留存率,30日的留存率。
 
 
用戶轉化:
付費用戶的比例。首次付費的時間,用戶平均每個月的營收。
付費用戶平均每個月營收。
 
移動應用的分析工具:
Flurry.  友盟,talkingdata
 
活躍係數,平均使用時長,功能使用率。
 
 
 
作活動以前須要肯定的:
 
1.咱們先搞清楚產品如今處於什麼階段,在這個階段咱們的重心是什麼。
2.咱們對產品足夠了解嗎。知道如今用戶處於什麼階段嗎。
3.你對用戶足夠了解嗎,用戶最近都在想什麼,是否有比較集中的問題。
4.你知道老闆想要什麼嗎。
 
 
活動開始以前的準備工做:
與開發人員,後臺技術人員,商量開發需求,肯定開發需求,發送需求郵件,
跟技術溝通是一項修煉。
 
解決活動中的突發問題:
 
計劃不如變化,突發狀況在所不免,可是儘可能避免,還有就是要講究時效性,解決問題必定要快,並且同時再也不除出錯。。。
 
 
活動分析:
一、爲何作活動分析。
最起碼。要拿他應付老大吩咐的差事,
其次,活動分析能夠說明此次活動的效果到底好很差,
最重要的是,分析活動後能夠總結經驗和教訓,指導之後的活動,
 
2.活動分析裏面要寫什麼?
一、活動期間以及先後的數據,用來講明活動的做用,
2,用戶的反饋,
3.結合數據和反饋,作出客觀的分析,哪裏好,哪裏很差,
4.總結經驗教訓。
 
如何讓老大更快,更舒服的看完分析報告。
講真話,抓重點,選擇合適的工具,突出重要的部分,保持簡潔。
 
 
在問題解決以前,不花時間來追加誰的責任,全部相關人員先集中起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之後再去追究責任,
 
幾個作運營的,有時候怎麼溝通都沒法意見統一,那麼這個時候就必需要有一我的站出來,決策,必須有個頭,若是三個臭皮匠地位平等,那麼這個團隊就完蛋了。
 
 
 
 
這個世界最貴的就是溝通成本,
1.面對問題,而不是迴避矛盾。
2,解決問題,而不是正面對方的錯誤。
3.換位思考,而不是要執拗己見。
 
 
——————————————
 
 
如何和技術進行溝通:
 
1.提出的需求不被重視怎麼辦?
口頭上或者溝通工具上仍是推進不了的花,能夠以郵件的方式去詳細說明問題,而且抄送老大,讓老大· 知曉有這麼個問題,那麼相信其餘人解決問題起來就很快了。
 
2.提出的問題被告知實現不了怎麼辦?
開發不想增長工做量,或者不想去嘗試,怎麼辦
    這個時候能夠找一下你認識的開發,而後描述一下這個場景,問他是否可以實現,如何實現,通常問過幾我的實現不了,那麼就說實現不了,若是能夠,哪就能夠,
 
還有一種是當前的技術沒有辦法實現,可是能夠持續關注新技術,好比一些開放平臺的接口問題。
 
跟合做的開發商保持聯繫,瞭解最新技術促進新的業務。
 
項目中常見的溝通方式:
經過文檔溝通:
不受文字數量的限制,內容具體,便於查閱存檔以及往後的統一管理,
適合描述功能多,業務複雜的項目,適合跨部門協做的項目,
缺點,不容易創建統一標準。面向不一樣角色,閱讀的時候找不到重點,費時,理解成本高,溝通效率相對較低。
 
經過郵件溝通:
有點,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於查閱記錄,方便爲多人發送附件,比較正式,適合報告工做進度或者通報項目情況。
缺點,正文不適宜太長,傳遞信息不及時,不清楚語言環境有時候容易誤讀,不利於處理爭議或者敏感問題。
 
經過 IM 溝通:優勢:溝通方便;容旯消除緊張情緒;截圖,發文件方便;能夠多人對話,適合相熟的同事之間溝通,暢所欲言,適合解決爭議不大的問題,
缺點,容易被忽略,一些複雜問題描述不清,容易誤解,查詢記錄時不是很方便,不利於解決矛盾,過於隨意,不適合說重要緊要問題,
經過電話溝通:
優勢:即時,有效,溝通效率高,適合解決緊急但不過重要的問題,
缺點,不利於傳達微妙的情感,特別複雜的問題扔不容易說清楚,有可能引發誤會,不方便查看圖片或文件,不便於查找記錄。
 
會議溝通:
優勢:集思廣益,開拓思路,更多角度瞭解他人的觀點,適合跨部門,協同解決問題,頭腦風暴,
缺點,若方法不得當就會致使效率極低,瞭解時間管理的人都知道,要優先處理重要可是不緊急的事情,其次要處理好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所以在溝通中,要充分的重視文檔,多人會議,面對面溝通,郵件溝通等方式,對於一個基層員工,特別要注意掌握面對面溝通和郵件溝通的方法。
 
項目中常見的溝通問題:
1.用文檔代替正常溝通。
不多有pm發完文檔,會快速跑來給你講一遍他的思路,這也是人之常情,
2.用正常溝通代替文檔,
對於大型或者複雜的項目,須要文檔來解釋說明,這是其餘任何一種溝通方式也沒法取代的,文檔的缺失,不利於你們正確理解項目,也不利於發現問題,這樣出來的結果很難使人滿意,。
 
 
遇到問題,有的人是救世有的人是發泄機器。。。
 
而咱們要作本身的救世主。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