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創業故事(一)團隊成立

團隊

今天是 4 月 25 日,對我來講比較重要。瀏覽器

我是一個比較有儀式感的人,每到一個時間節點,總要總結一些什麼。微信

因而把以前想作的一個事情:「好好思考,仔細總結」,提上日程。網絡

2016 年 4 月 25 日,是我和麥,還有飛、鎣、勝、泉、臻、皇、強、凱、從,總共 11 我的成立創業團隊的日子。學習

01

到如今已經整整三年時間了,記憶仍是那麼鮮活。大數據

2016 年 3 月初的廈門,天氣有些許涼意。我那年初找了一個作義工換食宿的工做。網站

正在哈爾濱一家爲政府作管理系統的公司工做的麥給遠在廈門的我打了一通電話。cdn

麥是我參加數學建模比賽的時候認識的,由於這個比賽須要三天三夜的持續奮戰,不少同窗堅持不下來,或者用如今的話來講,比較佛系。有一天晚上,只有我跟麥還在埋頭苦幹,因此對彼此的印象比較深入。視頻

打建模比賽認識後,常常在圖書館,食堂都能碰到身材矮小,行爲稍許怪異的麥,說實話,一開始我並不欣賞他。對象

直到又一次比賽,我找不到隊友,想拉麥一塊兒參加。他考慮再三後,答應我一塊兒參加。可是在這種狀況下,他把題目看得很認真,是一個負責的隊員,連我這個隊長都有些自愧不如。blog

雖然那個比賽中途放棄了,在後來的交流中,我發現麥這我的常常說一些大話,但踏實肯幹,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

「我最近發現大數據很火,特別是信息挖掘,好比大數據魔鏡,他們作了一個幫助人們分析數據而且把結果可視化的東西,不用下載軟件,在線就能用」,麥激動地說。

一個月的時間在廈門玩得很開心,接到麥的電話有些意外。通過長達一個小時的溝通,我大體明白他想表達的。他想讓我參與創業項目,但具體作什麼當時尚未一個準確的目標。

由於麥以前考清華沒有考上,在獲取信息方面遭遇了一些困難。因而想作一個考研信息服務平臺,具體作什麼,怎麼作,咱們誰都不知道。

「創業」 二字是我帶給麥的禮物。在 15 年冬天的一次朋友聚會上,二兩二鍋頭下肚後,我和麥煮酒論劍,揮斥方遒,談論着將來。

「我會創業,時間大概會在我正式畢業兩三年後,若是有機會我想試試」,我說。

麥當時對創業沒有什麼概念,他的夢想是從政,北京正是一個政治中心,考去北京是他的一個夢想。

我想創業的目的很簡單,想掙錢,給家裏減輕負擔,實現階級的躍升。

創業很難,風險也很高,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因此當時的我充滿理想(如今也是,哈哈)。

吃完飯後,麥和我站在學校 10 號宿舍樓下,旁邊站着的是他在考研期間談的對象——泉。

漆黑的夜色中,咱們三個吐着白氣,作了一個小小的約定:將來有機會要湊到一塊兒作點事情。

02

沒有想到過了半年,麥和泉的公衆號作起來了,名字很長很長,叫作:「環球數據英漢互譯中心」。

由於他們雙雙考過研,以前看過一些盜版視頻,包括我給麥的考研數學老師 zhangyu 的視頻,因此他們在公衆號上分享市面上各大機構的視頻。

他們免費分享給學生,沒有靠這個牟利,一時間沒有收到各大機構的警告,反而吸引了一大批種子用戶。

我在這期間準備畢業論文,順便在肯德基打工,還在外面接了兩個家教。

每月的收入超過了 3000,沒有再讓父母給過生活費,也算是完成了本身小小的一個心願:在大學裏再也不依賴父母。

有人可能會問我爲何對父母的支持那麼排斥?我並非排斥,接受也是徹底能夠的,由於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之一。

但我看到過一些美國和日本電影,裏面的大學生甚至高中生,一邊上學一遍攢學費,父母沒有給過生活費。我也想試試本身到底行不行,能不能靠本身生存下來。最後證實我只要勤快一點,是能夠的,徹底沒有問題。

這是題外話。我寫的這個系列故事可能會常常岔開,請你們見諒。繼續說創業的事兒。

麥這我的特別能聊,他還有個綽號,叫 「誇誇」,取自成語誇誇其談。這個綽號不是我給他的,是強,一個木訥踏實的男孩子。

在麥的一遍遍遊說下,咱們一個個地被他聚在一塊兒。咱們聚在一塊兒後,他對咱們說:「個人好朋友都在這裏了」。其實還有一個同窗,他沒有遊說成功,這個同窗當官的想法更強烈,咱們也沒有再拉他入夥。

03

通過前期的組織和聯繫,咱們創建了聯絡羣。4 月 25 日那天,我跑到學校圖書館,租了一間會議室準備開會。

由於咱們全部創始人都是在校的學生,有的在國外讀研,有的在江西讀大一,因此咱們用 QQ 羣視頻的功能籌備了創業動員會。

網絡延遲,偶爾卡頓,會議進行得磕磕絆絆,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咱們創業的熱情。

還記得咱們一個個輪流自我介紹的時候,不叫自我介紹,叫作 「上臺」。由於 QQ 羣只容許三我的在線開啓攝像頭。每喊一我的上臺,除了上臺的那我的稍許緊張,你們都會開懷大笑。

「咱們要作一個世界性的公司,顛覆人們使用電腦的使用方式,之後的電腦將只有一個瀏覽器就夠了」,麥對着調研資料慷慨激昂。

這裏說的劃時代、具備顛覆性的東西,在我後來的瞭解中,有個專有的名詞叫作互聯網軟件,保羅 • 格雷厄姆的《黑客與畫家》中有詳細的描述。

但咱們那時候都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只是有種感受,隨着將來信息傳輸速度的增長,不少在電腦本地運行的軟件都會被搬到瀏覽器裏面。

我起初也不覺得然,畢竟咱們習慣了安裝本地軟件再使用電腦,後來我發現了在線 PS 軟件,微軟的 Office365,再到如今的騰訊文檔,有道雲筆記,都是在雲化。

最近,我還發如今瀏覽器中運行的 CAD 軟件,隨着 5G 時代的降臨,咱們當初的設想愈來愈逼近現實。

即使理想看起來很偉大,咱們仍是打算從小事作起來,分享考研資料就是其中一件小事。

「咱們將來的第一批用戶是經受太高等教育的人,幫助咱們實現這個偉大夢想的人也必然是從受太高等教育的人中挑選」,麥解釋道,「因此,咱們如今分享考研資料,之後不斷迭代產品,潛移默化地向他們傳遞咱們的產品信息」。

咱們那時候徹底不知道怎麼作一個產品,我如今也不能說本身徹底懂產品。如今回想起來,那時候咱們是在培養用戶,而不是解決用戶的痛點。

而創業最重要的是找到用戶真正的痛點,解決了以後造成壟斷才能培養(教育)用戶,這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目前微信作得最好。

說幹就幹,咱們開完會就肯定了基本制度,每一個人都有權力參與創業團隊的建設,之後成立公司了,全部決策也是一人一票制。

4 月 25 日,那天會議開得很成功,每一個人都帶着些許稚氣,帶着實現理想的渴望,帶着對團隊的信任,期待着將來可以給咱們答案。

卻不知,這樣的制度,對於麥來講留下了隱患,對於咱們聯合創始人來講埋下了失望的種子。

第二篇,《個人創業故事(二)成立公司》會偏重分享一家公司成立的過程,讓你們瞭解一下公司的各類條款,期待的在右下點個在看支持一下吧。


掃一掃,關注我

歡迎你們關注微信公衆號:kurryluo

不只有科研,還有創業經驗、理財知識

我的網站:www.kurryluo.com

各個分享平臺的 KurryLuo 都是在下。

用心學習,認真生活,努力工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