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1、認識B.A蘇霍姆林斯基學習

(一)B、A.蘇霍姆林斯基(1918.9.28-1970.9.2)B.A. CYXOMJIHHCKHH蘇聯教育家;烏克蘭基洛夫州鄉村校長;蘇聯教育科學院通信院士,教育學博士;蘇聯勞動英雄,列寧勳章、紅旗勳勳章得到者;蘇聯功勳教師,烏克蘭及俄語言文學教師;專著4一、論文600、兒童寓言1200+的做者、世界上教育著述最高產的普通學校校長之一。數學

(二)認識蘇霍姆林斯基基礎

1918年9月出生於烏克蘭克列緬丘科州普通農民家庭。七年制工農速成中學畢業,經過州師範學院師資培訓班學習取得教師證,從1935年起擔任小學教師。用四年函授形式得到波爾塔瓦師範學院。語文系高等師範教育文憑,取得中學教師資格證書。書籍

(三)認識蘇霍姆林斯基搜索

1941年以政治指導員身份參加衛國戰爭,身負重傷;做爲殘廢軍人復員;烏法礦區任中學校長;調往家鄉任基洛夫格勒區教育局長;一年後辭官職重返教學第一線。自1947年起任家多鄰縣一農村十年制學校――帕夫雷什學校校長,直到去世。1957年起一烏克蘭教育科學院通信院士,1968年起一蘇聯教育科學院通信院士。技巧

(四)認識蘇霍姆林斯基方法

1970年9月2日被病魔(法西斯的彈片)奪去生命,倒計時的生命定格在52歲。「如今個人健康情況是:再過一段時間,因爲戰爭而留在我胸部的兩塊彈片將向離心臟不遠的某條血管移動若干毫米…在這兩塊小小彈片容我生存的時間裏,我想盡量多作點事。我要不遺餘力拚命幹,以便結束主要的工做一幾本還沒有寫完的書。d3

2、全面和諧發展體系的特點內容語言

(一)教育學一一首先就是人學,必須注重人自己,必須是和諧的教育。移動

(二)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應在社會中集五種角色於一身。

(三)堅持德智體美勞各育相互滲透的教育。

(四)和諧發展不能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五)創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二(一)教育學一必須注重人自己,必須是和諸的教育。強調人在時代變革中的重要地位一比「電子時代」「數學學的世紀」更重要的是歷史進入了「人的時代」「人的紀」。

強調人的非智力因素、人文知識與智力因素、科學知識的同等重要性。

強調科技的人道趨向,注重天然保護、生態教育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生命體延續的重要意義。

一、教育學一一必須注重人自己:

針對當時或單純爲升學、或單純爲就業作準備的教育目標,提出學校根本目標應在於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富有創造性和精神充實的公民,培養能收穫幸福的我的。

這個目標是人一輩子的基礎,有助於升學、就業,既給社會提供創造性建設人オ與合格公民,又保證每一個人精神充實、且生活福。「遠非人人都能成爲科學家、做家、發明家演員等,但必須成爲能本身得到幸福的實在人、本行的能手一一此乃全面發展的條件。」

二、教育學必須注重人自己:

「教育學就是人學,必須過問人自己。」

「教育技巧的特色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

成爲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同窗們,大家在我們學校應當探索的最主

要的東西就是生活的目的!」

「咱們在創造每個人的幸福時,也就在創造着社會的廣泛幸福。」把追求我的生活幸福明確在教育培養目標中,體現了人道主義教育學的核心,這極有創造性和人道精神。

三、教育學一必須是和諸的教育

「形象地說,學校比如一個精緻的樂器,奏出一種人的和諧的旋律:使之影響每生的心靈,而要奏出這樣的旋律,必須把樂器的音調準。兒童這件樂器,是要靠教師、教育者的人格來調音的。」

「和諧發展是一朵花,德智體美勞各育同是其上的花瓣,任何一個花瓣的損壞,這朵花就再也不美麗。」

「知識若是掌握在沒有道德的人手中,無異於瘋子手持着利劍。」羅蒙諾索夫

二(二)全面和諸發展的人,在社會中應集五種角色於一身

一、社會物質生產領域和精神生活領域中的創造者;

二、物質和精神財富的享用者;

三、具備道德和文化素養、是人類文化財富的鑑賞者和保護者;

四、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公民;

五、具備祟高道德基礎的新家庭的創建者。

五種角色之「新家庭的創建者」

一我的不管從此成爲何人,他都將會成爲父親和母親。高明的教育之道,就是善於把不懂事的孩子看成明天的父母來看待。」

「咱們的學校幾乎沒有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東西――學會生活。咱們教了幾乎全部的知識,但該怎樣準備將來家庭生活,怎樣作丈夫和妻子子,怎樣作孩子的父母,他們卻一無知。」

「教師也好,家長也好,咱們都沒有思考活中最重要、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懂得的學問――與人相處的學問。」

二(三)堅持德德智體美勞各育

一、相互滲透的教育

「傳統教育理論及實踐的致命缺點是隻看到德智體美勞各育的相對獨立性,而對各育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滲透關係缺少認識,因而形成只重智育或學習單打一局面。」

「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項工做中,通常地說沒有任何一項是次要的,這裏一切都是主,其中任何一方面忽視或作很差,就會令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完整、統1、和諧的基礎遭到破壞。」

二、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整個智育工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集體和我的的精神生活是否豐富。

二(四)和諸發展不等於平均發展,

一、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沒有一條教育規律,沒有一條真理是能夠對一切兒童絕對一樣適用的。」

「教師和教育工做者應從孩子的全面考察,發現他其餘的優勢與長處,引導他看到本身的長處,加強他的自尊心,克服學習上的難。」

「片面追求分數是一種病態心理,這個心理籠罩着家庭,以致於父母也只能要求孩子得分,孩子若達不到就是罪人,沒法正常爲人。」

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若是教師和學校把分數做爲判斷一個好壞的標準,這人可能就沒法去爭作好人。」

「學習、回答問題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只是生活諸多領域的一個領域,而恰恰在這個領域中,許多學生因爲不一樣的緣由常常遇到巨大的困難和挫折。」

「學習成績好這個概念自己是相對的:對個學生來講5分是成績好的標誌,而對另外一個學生來講3分就是很大的成功。」

三、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給學生所打的分數被賦予了道德含義,教師常根據學生所得的分數對他的道德面貌下結論。」

「只評價學習的最終結果,而忽視學生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什麼時候候評價都不可變爲貶低個性的手段。」

「毫不要忙着打不及格的分數。要記住,成績帶來的愉悅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學生想當一名好學生的願望就依靠這股力量。」

「只有當師生關係創建在彼此信任和關懷的基礎上時,才能讓評分紅爲促使腦力勞動積極起來的推進力。」

二(五)創建學校一家庭一一社會教育體系

一、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塑造人這個系統工程中,有多位「雕塑家」參加。

家庭也好,教師也好,都應該認識到,不管是家庭仍是學校,都不可能獨自承擔起最精細、最複雜的造就人的任務。

學校教師、師生集體、父母和家庭、街頭夥伴、書籍和信息傳媒,受教育者,這些影響的每一方面都在起做用。

學前兒童藍天下的學校,「讓孩子們在打開書本去按音節讀第一個詞以前,先讀幾頁世界上最美妙的書一一大天然這本書。」

二、創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沒有家長學校,就不會有真正的家庭一學校教育。」

「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同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由於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沒有什麼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須要智慧的了,我一輩子都在努方探求這種智慧。」

創建長期的家長學校。家長按本身孩子的年級分組到校學習:既完成通常家長會的職能更常常的是傳授教育學的理論知識,給家長充電。

三、創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形象地說,家庭教育比如樹木的根鬚,供養着教育的樹幹、枝葉和花果。學校教育的成果是創建在良好家庭道德基礎之上的。

家庭是滔滔大海上神奇的浪花,從這一朵朵浪花上可以飛出美好。若是家庭沒有孕育世間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學校所能作的就永遠只是再教育了。」

「做爲父母,教育好本身的孩子,把他們培養成好公民,好勞動者,好兒子好女兒和好的父母,一樣能向社會證明大家的價值。」

四、創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與你骨肉相連的嬰兒開始呼吸、慢慢睜開眼睛,看着世界;從這一刻起,你就把巨大的責任放在了本身的肩上。你看孩子的每個瞬間,你也在看你本身,你教育孩子,你也在教育你本身,在檢驗本身的人格。」

「父母在延續人類的同時,也在孩子身上覆制着本身。這種複製行爲的自覺程度,取決於父母對人類、對孩子將來的道德責任感。咱們把這種複製稱做教育,她的每個瞬間都在創造將來,都在爲了將來。」

五、創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不管你在生產崗位的責任多麼重大,不管你的工做多麼複雜、多麼富於創造性,你都要記住:在你家裏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緻的工做等着你,這就是教育孩子。」

「沒有時間教育兒子一就意味着沒有時間作人。」

「尊敬的父母,咱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不受教育,學識淺薄,在道德方面一無所知就如同發動機已損壞的飛機,一旦飛上天,不只自毀無疑,還會給別人帶來傷亡。」

六、創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教育體系

「一個好丈夫用本身的愛爲本身的家庭創造幸福。就像太陽的光和熱度能使玫瑰盛同樣,父親的愛也能使孩子品德變得高尚。」

「孩子是從母親怎樣對待父親、從父親怎樣對待母親開始逐漸認識人的世界,他們最初的善惡觀念正是由此開始造成的。」

「這個世界爲人類願望之花開得興盛燦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可是,只有那些可以主宰本身慾望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親愛的父母,請記住這句話,用它來教育您的孩子!」

3、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著與名言

(一)名著

1《把心靈獻給孩子》

唐其慈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3《給教師的建議》

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3《帕甫雷什中學》

趙瑋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4《要相信孩子》

汪彭庚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蘇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著做

5《愛情的教育》

世敏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6《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趙瑋等譯,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7《公民的誕生》

黃志瑞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8《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蔡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9《學生的精神世界》

吳春蔭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蘇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著做

10《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

王義高、肖甦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

肖甦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12《作人的故事》

肖甦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13《育人三部曲》

畢淑芝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15《睿智的父母之愛》

羅亦超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

(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

讓孩子擡起頭來走路!

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孩子的智慧出在其手指頭上!

讓孩子在其天賦所及的領域充分表現本身

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

一項禁令要伴隨以十項鼓勵!

讓道德的成熟性走在生理成熟性的前面。

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何談愛祖國?

一、教師,創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職業

咱們教師與之打交道的,是天然界最嬌嫩、最精心和最敏感的東西,是小孩子的大腦。《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你是創造將來人的雕塑家,是不一樣於他人的特殊雕塑家。《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你不只是教課的教師,並且仍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着她是個熱愛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爲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理解孩子的心裏,時刻都不忘記本身也曾經是個孩子。《帕夫雷什中學》

二、教師,創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職業

考察孩子的內在世界,特別是他的的思惟,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沒有一條規律,沒有一條真理是能夠對一切兒童絕對一樣適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每一個教師不只是教學工做者,並且是教育工做者。《公民的誕生》

不愛兒童,就不可能瞭解兒童。《全集第五卷:怎樣愛學生》

一個教師,他越少擺出教育者的架子,越少一本正經,他就越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少年們也就越喜歡接近他。《公民的誕生》

三、教育,首先是一種觸及精神的生活方式

學校,只有當它成爲孩子過愉快而有趣的生活並努力求取知識和鑽研科學的園地,才能成爲教育基地。《帕夫雷什中學》)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帕夫雷什中學》)

學校不是存取知識的倉庫,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種。(《容智的父母之愛》)

咱們的生活變得越好、咱們爲年輕一代提供的物質財富越豐富,全部與教育有關的人肩上的責任就越重。(c《論勞動教育》)

四、教育,首先是一種觸及精神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學校,就是兒童集體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其中被許許多多志趣和愛好結合在一塊兒。《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所謂教育就是令人獲得昇華,這是一個常常、細緻、艱難而偷快的工做。《蘇蛋姆林斯基選集第五卷:要慎待兒童》

真正的人,只有當他無限熱愛生活時,才能看到比本身生活高尚得多的某種東西。《培養集體的方法》

教育方面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形象地說,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之火沒有被點燃…」」《帕夫雷什中學》

4、爲何蘇霍姆林斯基離咱們很近?

蘇霍姆林斯基用心靈去寫做、去與教師交談,因此他是教師的良師益友。

他把心靈獻給教育、獻給孩子,因此他是孩子的朋友和榜樣。

他的動機是使孩子更美好,使教育更美好,令人性更美好,因此讀他,總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喚起讀者在自身活動中追求真善美的強烈渴望。

一、爲何蘇霍姆林斯基離咱們很近?

他的教育理論源自於真實的現實生活、源自於教育實踐的肥沃土壤,他的語言平實、樸素、坦率、充滿真誠、洋溢激情、富有感染力。因此易讀、易懂,極富啓迪意義,極易產生共鳴。

他富於批判精神;但不刻意追求理論建樹;他富於創新精神,但從不追求名與利。

二、爲何蘇霍姆林斯基離咱們很近?

他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教育實踐尤爲適應與中國的國情。

不管是他的理論著做仍是實踐活動都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因此他的教育思想體系是當之無愧的人學、是活的教育學。

人性的本質使他的教育理論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不過期。以「帕夫雷什學校」做爲關鍵詞,在網上搜索,發現這樣一段文字:校長推薦讀《帕夫雷什中學》,讀事後我產生了好幾個幻想:幻想一:

我是帕夫雷什中學的一名學生。

個人家住在帕夫雷什中學的學區裏,三歲時我就期待着長大,我憧憬着五歲與帕夫雷什中學少先隊員的會面儀式,期待着兒真木偶劇的表演,更想吃他們的甜葡萄。我幻想着七歲時個人老朋友們6、七年級學生贈給個人課外書,盼望着吃學校果園裏自產的水果。我渴望着一年級的第一次開學鈴聲:我期待着從十年級畢業班大哥哥手裏移交過來讓我照看的蘋果樹:我更期待着本身親自種上一,在學校的十年裏,這兩棵蘋果樹就會和我同樣茁壯成長。

我期待着「歌節」、「花節」和「鳥節」,我向往着「松樹遊藝會」和堆砌雪城的「冬節」……帕夫雷什中學,我心目中的快樂天堂。

一旦咱們成功擁有必定數量的學者型教育實踐家,擁有一批善於思考創新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師、校長,咱們的學校教育就有了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樣板和教材,咱們的教師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學習樣板以及能迅速引發共鳴、開拓思路的教育論著。那麼,咱們的教師教育就會真正顯出成效,咱們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就會真正獲得廣泛的提升,咱們的素質教育就可以真正獲得全面的推動。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集通俗性、生生動性、豐富性、全面性、深入性融匯一身。將德育爲先,滲透各育、連接各育,與當下咱們提倡的立德樹人不謀而合,其順應人性本質教育學即人學的理念與實踐永不過期!

做者:陝縣1432郭玉紅 連接:https://www.jianshu.com/p/5320e9419d36 來源:簡書 簡書著做權歸做者全部,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做者得到受權並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