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傳》的閱讀讀後感做文3100字

《基因傳》的閱讀讀後感做文3100字:
本書的做者悉達多·穆克吉(SiddharthaMukherjee)爲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做家,曾經於2010年出版了《衆病之王——癌症傳》並得到了次年的普利策獎。
悉達多·穆克吉(SiddharthaMukherjee)
《基因傳》從19世紀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和孟德爾的豌豆實驗開始,以傳記體的形式講述了「基因」——這個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從其前身」遺傳因子「概念的發現,到現在」後基因組時代「的發展歷程。
在整個20世紀中,」原子「」字節「以及「基因」這三項極具顛覆性的科學概念獲得迅猛發展,而且成功引領人類進入三個不一樣的歷史階段。
遺傳物質重見天日(1865-1935)
《基因傳》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基因」概念的發現過程。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正式出版。在當時神學主導的社會下,儘管達爾文在書中已經儘可能迴避了」人類從猿猴進化而來」的思想,但進化論的提出,仍然在神創論深刻人心的時代背景下極具顛覆性。同期,來自奧地利的一位神父,格雷戈爾·孟德爾,在自家修道院的空地上開始了本身的豌豆實驗並最終發現了「獨立的遺傳單位」。
孟德爾的發現起初並無引發巨大的反響。直到20世紀初,許多科學家的實驗共同指向了一個結果——孟德爾在40年前發現的遺傳定律。這時,孟德爾定律才被人們「從新發現」。同時,植物學家威廉·約翰森提出了「基因」一詞。html

《基因傳》的閱讀讀後感做文3100字

1914年,某位植物學家寫道:「遺傳學做爲一門新興學科,很難判斷它的邊界在哪裏。與全部探索性工做同樣,若是咱們在科研工做中發現了開啓某個全新領域大門的鑰匙,那麼這意味着激動人心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這一時期,另外一種遺傳學的衍生物」優生學「概念於1865年由高爾頓在《遺傳的天才》中提出。
歷史學家丹尼爾·凱夫利斯(DanielKevles)寫道:「工業革命技術成爲人類征服天然的手段,而(高爾頓)正身處這個變革的時代。」
高爾頓的」優生學「後來分化爲」消極優生學「(對劣質人口開展選擇性絕育)和」積極優生學「(增長優質人口選擇性繁殖)。呼嘯山莊讀書筆記(http://www.simayi.net/dushubiji/2468.html)而前者,在後來因爲被納粹黨的利用,而引起了近代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正如做者在序言中說道:」基因這個科學史上最具挑戰和危險的概念「。
揭祕遺傳機制(1930-1970)
在」基因「的概念被發現後,遺傳學在20世紀中獲得了迅猛發展。在這段時間,許多科學家致力於發現更爲具體和廣泛的遺傳規律,以及嘗試對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變異「做出遺傳學上合理的解釋。
最終,俄裔美國遺傳學家多布然斯基提出了描述表型和基因關係的公式:
表型=基因型+環境+觸發器+機率
優生運動
與此同時,在歐洲和美國,基於高爾頓的」優生學「理論的優生運動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儘管高爾頓的本意是爲了人類做爲一個物種,能夠向更優質的方向發展,但加入了政治因素的參與,遺傳學衍生出許多爲政治站臺的僞科學,充當了各類極端運動的」科學依據「。
卡麗·巴克(左一)和她的母親
1927年,卡麗·巴克(CarrieBuck)被法院斷定爲」弱智「並接受了絕育手術,儘管精神科醫生認爲卡麗」沒有精神病診斷的證據,生活徹底自理「。而她8個月大的女兒薇薇安·巴克僅由於某個社工看了她一眼並以爲「有些不正常」就一樣被認定爲」弱智「。但後來的事實證實,薇薇安表現與常人無異,甚至被學校評爲」優秀「。
這宗著名的」巴克訴貝爾「案,在當時美國移民浪潮致使人民不斷增長的」保持優質人種「焦慮的背景下,宣召了美國大規模優生運動的開啓。
從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再到卡麗·巴克被法院強制執行絕育手術,這中間只經歷了短短62年。就在這稍縱即逝的60多年間,基因已經從一種植物學實驗中的抽象概念演變成操縱社會發展的強大工具。
而在世界另外一端的歐洲大陸,德國納粹領導着一場更爲極端的優生運動。這場運動以」種族衛生「爲基礎,意在消除遺傳物質的殘餘,創造出更健康和更純淨的種族。截至1934年,每月有近5000名成年人被絕育,200個遺傳法庭超負荷運轉。
後來,絕育計劃演變成了」T4行動「(對被認爲有遺傳缺陷的人進行安樂死),並且不只成年人,3歲的兒童也沒法倖免。截至1941年,T4行動已經屠殺了將近25萬的成年人和兒童,而1933年到1943年間,大約有40萬人接受了強制絕育。儘管」T4行動「已經異常殘忍,但它卻並非終結,反而成爲了一場更爲殘酷的大屠殺的開端。
大屠殺期間,有600萬猶太人、20萬吉普賽人、幾百萬蘇聯和波蘭公民還有不可勝數的同性戀者、知識分子、做家、藝術家以及持不一樣政見者在集中營與毒氣室中慘遭殺害。
基因與DNA
儘管 」基因「 的概念提出了幾十年,但人們一直困惑於,基因究竟是什麼?它以何種形式存在於生物中?雖然基因已經被發現是以染色體的形式出現,但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爲基因是以蛋白質的形式儲存在細胞中。由於基因的複雜性和強大功能,讓科學家們認爲只有蛋白質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染色體的另外一種組成物質——核酸,則因爲過於簡單的構成而被忽略。
1943年,美國醫生、生物學家埃弗裏經過埃弗裏-麥克勞德-麥卡蒂實驗證實了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就是遺傳物質攜帶者。
在全部生物分子中,DNA曾經只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如今終於輪到它閃亮登場。
儘管埃弗裏提出了」基因由DNA組成「的觀點後,仍有很多人對此表示反對,但埃弗裏精妙的實驗仍是讓人沒法反駁。後來,許多支持埃弗裏觀點的科學家開始致力於破解和構建DNA的結構。
沃森和克里克
195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佛朗西斯·克里克和羅莎琳·富蘭克林共同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並構建了完美的DNA物理模型。相信不少人都在生物書中看過這張沃森和克里克在討論DNA模型的照片。
至此,從孟德爾的豌豆開始,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基因的發現之旅基本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破譯遺傳密碼了。
當你漫步在文森特廣場的時候,能夠看到不遠處的英國皇家園藝協會辦公室。1900年,威廉·貝特森正是在此將孟德爾理論引入科學界,並由此拉開了現代遺傳學的序幕。若是你邁着輕盈的步伐從廣場向西北側行進,那麼將會途經白金漢宮南側的花園,從這裏能夠看到拉蘭特郡別具風格的城鎮住宅。弗朗西斯·高爾頓於20世紀早期在這裏提出了優生學理論,他但願經過操縱遺傳技術讓人類走向完美。
英國衛生部病理實驗室的舊址位於泰晤士河對岸以東3英里處。20世紀20年代,弗雷德裏克·格里菲斯在此發現了轉化反應,他注意到遺傳物質能夠在不一樣生物體之間進行傳遞,而且經過實驗證實DNA就是「基因分子」。而倫敦國王學院的實驗室就在泰晤士河的北岸。20世紀50年代,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與莫里斯·威爾金斯在此對DNA的晶體結構進行了研究。
若是如今就此轉向西南方向,那麼本次旅程將帶你蒞臨位於展覽會路上的科學博物館,參觀者能夠在這裏目擊「基因分子」誕生的歷史。沃森與克里克搭建的原始DNA雙螺旋模型被放置在一個玻璃箱內,那些左右搖擺的拉桿與通過鍛壓的金屬片鉸接在一塊兒,而支撐這個模型的只是一個鋼製的實驗臺。DNA雙螺旋模型看上去就像是某個瘋子發明的開瓶器,固然也能夠將其比做一段精雕細刻的旋轉樓梯,然而只有它才能夠銜接人類的過去和將來。時至今日,咱們還能夠在紙板上看到當年克里克親手寫下的四種鹼基符號。工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