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下午,一個去年我來深圳認識的朋友肖總,以前交流過一些技術問題。問我最近有沒有坑,肖總最近在找工做,至關不順利,處處碰壁。面試
一、大廠出來後,沒有一天不焦慮後端
肖老是作後端出身。以前在oppo呆過3年,後來去平安呆過2年,再後來出來去創業公司作了個小管理,因爲後來技術總監跑路了,公司找不到合適的人,讓他上去頂位了,title也變成了肖總。早幾年,公司發展還不錯,那時就打算等公司上市,賣掉期權,就能夠實現財富自由了。可是一切並無那麼順利,從大廠出來後,他說他沒有一天不焦慮的,公司的產品主要是秀場直播,盈利模式主要是廣告+主播分紅。安全
在直播產品中,算第四、第5梯隊。雖然日活很少。可是有土豪老闆用他們產品,肖總說:每次土豪充錢都是10w,8w的,土豪的世界,咱們不懂。14年,A輪融資後,就沒有融資過,不是不想融,數據很差看,加上BAT投資了一些頭部公司,一些資本不看好後來的直播公司了。公司這幾年營收養活團隊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今年遭到資本寒冬和短視頻的衝擊,還有頭部秀場直播公司(映客,花椒,奇秀)不斷在擴大和抱團。服務器
肖總他們公司勢單力薄,每個月服務器帶寬費用,第三方SDK使用費。市場上大部分用戶開始轉向短視頻領域,如抖音、快手。他們也作一些嘗試,後來老闆以爲沒有收益。就放棄這個戰略,轉而不斷推廣他們直播產品,花了很多的錢,目的是爲了拉新用戶,但收效甚微。儘管土豪用戶都是專人去電話聯繫和服務的,可是土豪用戶,也有視覺疲勞。不可能一生在這個平臺充值的。因此資金壓力就來了。新用戶增量很少,老用戶流失,肖總表示更加焦慮了,公司已經欠薪2個月了,下面員工人心惶惶,走的走了,業務線七零八落。老闆每天在外面找人投資融錢,遲遲沒有好消息帶來。感受不到年末,就要黃的節奏,開始去外面看看新機會。微信
二、等來不是財富自由信號,倒是公司快涼的鐘聲框架
肖總目前工做8年半,在這家創業公司作了1年小管理,後面2年半在這個創業公司任技術總監。管理Android、iOS、後臺、H五、測試團隊,也有50多號人。同時有些期權,原本等靠它財富自由,如今到32歲多了,又要出去找工做。肖總以前的履歷還能夠,本身面試了一些大廠的資深後臺開發。可是他本身說,在技術上,早已經被創業公司瑣碎事情磨的差很少了。更多技術都是過去一些舊框架,甚至都生疏了。雖然平時面試別人,可是都是從職業規劃、職業發展,還有候選人性格,溝通能力去看,技術這塊都是各組leader去把關了。一些深刻的細節,一問就懵逼。畢竟不每天寫代碼,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技術。最後,我建議肖總,就是別去面試這些崗位了,打擊自信心。能夠多打開本身視野,轉而看一些項目管理崗位和產品類的崗位,這塊對於他還有較多優點。測試
三、當上管理,技術也不能丟太多職業規劃
看到肖總的經歷,我不禁得想到本身,此前很多創業團隊讓我去跟他們一塊兒幹,包括一些期權,管理崗位什麼的哇。我只說暫時還只想好好搞搞技術,至少還要持續深刻幾年。有人說管理崗位多好哇,指揮別人幹活,協調資源+開會就好了。看起來是挺不錯的,不過我仍是沒去。因此不管怎樣,技術仍是不能丟,若是持續在技術這條路行走的話。視頻
四、沒有所謂穩定的工做,除了讓本身升值項目管理
要作管理,爭取去中大廠去作管理,安全係數更高麼?這些公司不用擔憂哪天資金鍊斷缺麼?大廠不也有清理一些35歲不幹活的老白兔麼,這個哪一個公司都會有,爲啥呢,換個角度,你是老闆,你會讓那些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收益的員工一直在這養老麼?畢竟你不是開福利院,也不是開養老院。因此,去任何公司都要找好本身的定位,團隊的定位。一我的的努力雖然不可能瞬時彌補世代積累的財富差別,但至少,你付出多少努力就能給本身換取多少選擇。努力所帶給咱們更多的是選擇身邊交往圈子的權利,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的權利。咱們的努力誠然是爲了物質財富,但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讓本身過上更好的生活。你是什麼人便吸引什麼人,你所選擇的,同時也在選擇着你,彼此塑造,互相成全。
五、身價看品牌和平臺
找工做,要看長遠利益。文中提到過,一我的的身價看兩點,第一看當下:你如今的真實身價等於人才市場你所心儀的全部僱主給你身價的中位值;第二看將來,好平臺會讓你身價在同期增加最快。看如今,若是隻有一家公司願意開出如此的高薪,你要問本身:「當下的我是否值這個價?高價格的背後隱藏了什麼?」這並不是不自信,看到過不少不理智的企業行爲,好比短期內大量招人,招人時徹底不顧成本等。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這些短時間繁榮以後緊接着都是巨大的危機。站在求職者角度,由於企業不理智帶來本身的痛苦會更多,由於這種虛高不可持續。一我的心態一旦拔高了,再讓他回到真實水平會很難。這樣的例子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看將來,你從這家公司離開時的身價是很是重要的。什麼是好平臺?就是在簡歷上你的名字前面有這家公司名字的話,你會很值錢、很搶手。因此,不少時候你的身價水平不取決於我的努力,而取決於平臺品牌與實力,因此你我的的選擇最關鍵。
六、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在博機會
那有人說,我在這些有品牌的公司幹了多年技術,最終上不去管理崗位,還不是要去創業公司博一搏。是的,沒錯,這個世界人人都在博機會,不少人抱着博一搏心態很正常。那就是在去以前,各方面瞭解信息和背景。好比我的見解,過B輪了麼?A輪和B輪的時間間隔多長,爲何要看這個時間,快速發展的公司這個時間都會很短,由於市場好,資本看好,因此很快進B輪。B輪到C輪,更是須要市場規模和用戶,還有多種盈利模式。熬到了D輪的公司。已是商業化較成熟的了。有一套能持續造血的系統。若是你背景不差,那去的團隊,團隊成員都是什麼樣的?你確定要了解的。
有人說,別人挖你來,是解決問題,不是讓你看這看那,我想說的是,除非給你一個沒法拒絕的價格,如你當前年薪50w,人家給150w,給的多,說明對你能力和承認度更高,錢是市場衡量價值最好的東西。不然,你確定是關注我說的這些點的。若是你有選擇權的話。還有一些產品上觀念是否定同?不認同,後期很容易出問題。由於理念不一致,很難共生。在大公司裏,這個叫價值觀。最後,就是創始人以前有無失敗的創業經歷?咱們知道,在國內首次創業成功的概率很小很小,咱們都是普通人,可能沒有這麼幸運遇到。
那麼老闆過去失敗的經歷,必定對此次創業更當心和謹慎的,過去犯過的錯,不會再犯第二次。那麼相對來講,成功概率就會大些。公司背後的輸血和造血模式怎樣的?如是否BAT和一些著名資本領投的?BAT看重的公司,在一些流量上可能會有深度合做。本身造血又是怎麼造的?別人投資只是給大家錦上添花,用完了還要本身造血。若是有我說的這類公司,你甚至能夠降薪或者平薪去,後續帶給你的收益和跳槽時那點漲幅,會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