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骨架屏呢?骨架屏(Skeleton Screen)是指在頁面數據加載完成前,先給用戶展現出頁面的大體結構(灰色佔位圖),在拿到接口數據後渲染出實際頁面內容而後替換掉。Skeleton Screen 是近兩年開始流行的加載控件,本質上是界面加載過程當中的過渡效果。 假如能在加載前把網頁的大概輪廓預先顯示,接着再逐漸加載真正內容,這樣既下降了用戶的焦灼情緒,又能使界面加載過程變得天然通暢,不會形成網頁長時間白屏或者閃爍。這就是Skeleton Screen!css
Skeleton Screen 能給人一種頁面內容「已經渲染出一部分」的感受,相較於傳統的 loading 效果,在必定程度上可提高用戶體驗。html
目前生成骨架屏的技術方案大概有三種:前端
// webpack.conf.js
const SkeletonWebpackPlugin = require('vue-skeleton-webpack-plugin');
plugins: [
//...
new SkeletonWebpackPlugin({
webpackConfig: {
entry: {
app: resolve('./src/entry-skeleton.js')
}
}
})
]
複製代碼
該方案的前提一樣是編寫相應頁面的骨架屏組件,而後預渲染生成骨架屏所需的 DOM 節點,但因爲該方案與 vue 相關技術直接關聯,在當今前端框架三分天下的大環境下,咱們可能須要一個更加靈活、可控的方案;vue
3 . 餓了麼內部的生成骨架頁面的工具:該方案經過一個 webpack 插件 page-skeleton-webpack-plugin 的方式與項目開發無縫集成,屬於在自動生成骨架屏方面作的很是強大的了,而且能夠啓動 UI 界面專門調整骨架屏,可是在面對複雜的頁面也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並且生成的骨架屏節點是基於頁面自己的結構和 CSS,存在嵌套比較深的狀況,體積不會過小,而且只支持 history 模式。node
// webpack.conf.js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t { SkeletonPlugin } = require('page-skeleton-webpack-plugin')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plugins: [
//...
new HtmlWebpackPlugin({
// Your HtmlWebpackPlugin config
}),
new SkeletonPlugin({
pathname: path.resolve(__dirname, `${customPath}`), // 用來存儲 shell 文件的地址
staticDir: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最好和 `output.path` 相同
routes: ['/', '/search'], // 將須要生成骨架屏的路由添加到數組中
})
]
複製代碼
後來仔細想一想,骨架屏這幅樣子不是和一堆顏色塊拼起來的頁面同樣嗎?對比現有的骨架屏方案,這個想法有點「走捷徑」的感受。再進一步思考,這些色塊基於當前頁面去分析節點來生成,不如來段 JS 分析頁面節點,一頓 DOM 操做生成顏色塊拼成骨架屏。那麼問題來了,該怎麼樣精確的分析頁面節點,不一樣節點又該生成什麼樣的色塊呢?webpack
既然骨架屏表明了頁面的大體結構,那麼須要先用 js 對頁面的結構進行分析。分析以前,咱們須要制定一種規則,以肯定須要排除哪些節點?哪些種類的節點須要生成顏色塊?生成的顏色塊如何定位等等。咱們初步定下的規則以下:css3
基於這套規則,咱們開始生成骨架屏: 首先,肯定一個 rootNode 做爲入口節點,好比 document.body,同時方便之後擴展到生成頁面內局部的骨架屏,由此入口進行遞歸遍歷和篩選,初步排除不可見節點。git
function isHideStyle(node) {
return getStyle(node, 'display') === 'none' ||
getStyle(node, 'visibility') === 'hidden' ||
getStyle(node, 'opacity') == 0 ||
node.hidden;
}
複製代碼
接下來判斷元素特徵,肯定是否符合生成條件,對於符合條件的區域,」一視同仁」生成相應區域的顏色塊。」一視同仁」即對於符合條件的區域不區分具體元素、不考慮結構層級、不考慮樣式,統一根據該區域與視口的絕對距離值生成 div 的顏色塊。之因此這樣是由於生成的節點是扁平的,體積比較小,同時避免額外的讀取樣式表、經過抽離樣式維持骨架屏的外觀,這種統一輩子成的方式使得骨架屏的節點更可控。基於那上述「走捷徑」的想法,該方法生成的骨架屏是由純 DOM 顏色塊拼成的。github
生成顏色塊的方法:web
const blocks = [];
// width,height,top,left都是算好的百分比
function drawBlock({width, height, top, left, zIndex = 9999999, background, radius} = {}) {
const styles = [
'position: fixed',
'z-index: '+ zIndex,
'top: '+ top +'%',
'left: '+ left +'%',
'width: '+ width +'%',
'height: '+ height +'%',
'background: '+ background
];
radius && radius != '0px' && styles.push('border-radius: ' + radius);
// animation && styles.push('animation: ' + animation);
blocks.push(`<div style="${ styles.join(';') }"></div>`);
}
複製代碼
繪製顏色塊並不難,繪製以前的分析確認纔是這個方案真正的核心和難點。好比,對於頁面結構比較複雜或者大圖片比較多的頁面,由圖片拼接的區域沒有邊界,生成的顏色塊就會緊挨着,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再好比,一個包含不少符合生成條件的小塊的 card 塊區域,是以 card 塊爲準仍是以裏面的小塊爲準來生成顏色塊呢?若是以小塊爲準,繪製結果可能給人的感受壓根就不是一個 card 塊,再加上佈局方式和樣式的可能性太多,大大增長了不肯定因素。而若是以 card 塊爲準生成顏色塊的話還要對 card 塊作專門的規則。
目前來講,對於頁面結構不是特別複雜,不是滿屏圖片的,不是佈局方式特別「飄逸「的場景,該方式已經能夠生成比較理想的骨架屏了。而對於那些與預期相差較遠的狀況,咱們提供了兩個鉤子函數可供微調:
經過以上步驟就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生成骨架屏代碼了。
因爲咱們的方案出發點是經過單純的 DOM 操做,遍歷頁面上的節點,根據制定的規則生成相應區域的顏色塊,最終造成頁面的骨架屏,因此核心代碼徹底能夠直接跑在瀏覽器端;
const createSkeletonHTML = require('draw-page-structure/evalDOM')
createSkeletonHTML({
// ...
background: 'red',
animation: 'opacity 1s linear infinite;'
}).then(skeletonHTML => {
console.log(skeletonHTML)
}).catch(e => {
console.error(e)
})
複製代碼
雖然該方式已經能夠生成骨架屏代碼了,可是仍是不夠自動化,爲了讓生成的骨架屏代碼自動加載進指定頁面。因而,咱們開發了一個配套的 CLI 工具。這個工具經過 Puppeteer 運行頁面,並把 evalDOM.js 腳本注入頁面自動執行,執行的結果是生成的骨架屏代碼被插入到應用頁面。
咱們的方案大概思路以下:
接下來看看如何使用 CLI 工具生成骨架屏,最多隻需以下四步:
只需簡單幾步,然而並無繁瑣的配置:
通常來講,你須要按本身的項目狀況來配置 dps.config.js,常見的配置項有:
詳細代碼及工具的使用請移步 Github;
以上就是基於 DOM 的骨架屏自動生成方案,其核心是 evalDOM 函數。這個方案在不少場景下的表現仍是使人滿意的。不過,網頁佈局和樣式組合的可能性太多,想要在各類場景下都得到理想的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既然已經在路上,就勇敢的向前吧!
歡迎 star,歡迎提 PR!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