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緩存
OSI四層模型:應用層 傳輸層 網絡層 網絡接口層安全
OSI五層模型:應用層 傳輸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網絡
原始數據——應用層——計算機
數據段——傳輸層——防火牆
數據包——網絡層——路由器
數據幀——數據鏈路層——交換機
比特流——物理層——網卡學習
ARP緩存表能夠查詢:ip地址 物理地址 類型接口
ip地址有 ABCDE 五類
A類:1-126
B類:128-191
C類:192-223網絡安全
子網掩碼:
A:255.0.0.0
B類:255.255.0.0
C類:255.255.255.0
(一個255是8,11111111是255)ip
私有地址三類:
A:10.0.0.0-10.255.255.255
B:172.16.0.0-172.31.255.255
C:192.168.0.0-192.168.255.255路由
雙絞線:
T568A: 白綠 綠 白橙 藍 白藍 橙 白糉 棕
T568B:白橙 橙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糉 棕同步
同種設備用交叉線,不一樣種設備用直通線(PC機和路由器是同種設備,交換機自成一派)監控
交換機的工做原理:
初始狀態——MAC地址學習——廣播未知數據幀——接收方迴應——記錄MAC地址——實現單播通訊
交換機以太網接口模式:全雙工、半雙工、單工
單工:單向傳輸
半雙工:雙向傳輸,不可同時進行
全雙工:雙向傳輸,能夠同時進行
MAC地址的廣播地址:FF:FF:FF:FF:FF:FF
ip地址的廣播地址:255.255.255.255
靜態路由:管理員手工配置,單向,缺少靈活性
默認路由:特殊的靜態路由,當路由表中沒有與數據包的地址沒有匹配表時默認路由可本身作出選擇
TCP與UDP的區別:
a.TCP面向鏈接,UDP無鏈接,發送數據前不用創建鏈接;
b.TCP可靠,UDP不可靠;
c.TCP面向字節交流,UDP面向報文;
d.TCP鏈接點到點,UDP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
e.TCP首部20字節,UDP首部8字節;
f.TCP邏輯通訊全雙工,UDP不可靠通訊信道;
VLAN的優點:控制廣播、加強網絡安全性、簡化網絡管理
三層交換=兩層交換+三層轉發
vlan的劃分:基於端口劃分靜態VLAN、基於MAC地址劃分動態VLAN
TCP/IP協議簇:
網絡層:ICMP、ARP、RARP、IP、IGMP
傳輸層:TCP、UDP
應用層:HTTP(80)、FTP(20/21)、TFTP(60)、SMTP(25)、SNMP(161)、DNS(53)
數據鏈路層:
a.數據鏈路的創建、維護、拆除
b.幀包裝、傳輸、同步
c.幀的差錯恢復
d.流量監控
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區別:
a.路由工做在網絡層,根據路由錶轉發數據,路由選擇,路由轉發。
b.交換工做在數據鏈路層,根據「MAC地址表」轉發數據,硬件轉發。
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封裝過程:
數據包進入路由器——拆去二層幀頭——進入緩衝區——查看目標地址——配路由表——從新封裝二層幀頭——轉發
MAC地址由48位組成,第8位爲0時表示物理地址(單播地址),第8位爲1時表示邏輯地址(組播地址)
交換機四種模式:
a.用戶模式:查看統計信息
b.特權模式:查看並修改設備配置
c.特權模式:針對整個交換機修改配置參數
d.接口模式:針對設備接口修改設備參數
TCP/IP協議中主機與主機間通訊三要素:主機IP地址、子網掩碼、路由